APP下载

“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案例分析

2018-02-08张惠梅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公共图书馆案例

张惠梅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案例

摘要:文章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于一体,通过思维重塑、组织变革、效能提升、跨界融合、功能拓展等若干维度,分析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理念引领下创新发展的新探索、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1-0025-03

1“互联网+”与“图书馆+”,思维重塑促转型

1.1“图书馆+”的内涵

2015年4月24日,《文匯报》发表题为《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成就全民阅读》的文章,让“图书馆+”首次进入公众视野[1]。我国对“图书馆+”的研究和定义并不多。柯平认为,“图书馆+”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在图书馆服务方式上的应用,是图书馆突破自身原有的小圈子,以书为媒,与社会广泛结合,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2]。霍瑞娟认为,“图书馆+”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强调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成果与社会各界高度融合[3]。一般认为,“图书馆+”是指图书馆以自身资源为依托,与社会其他组织与部门通过合作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的效率和效益,使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4]。

1.2“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关系

“平台+联盟+创新”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图书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以创新驱动、重塑结构、连接一切、开放共享、普惠公平等思维,使公共图书馆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加快和实现服务的转型升级。“图书馆+”进一步发挥了图书馆有形(书、建筑等)和无形(制度、社会网络等)的平台作用,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无所不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因此,公共图书馆对“图书馆+”的探索与实践,是把“互联网+”战略具体落实到“图书馆+”行动中,也是一个自然的过渡和选择。

2联盟建设,组织变革破困局

“互联网+图书馆”的第一目标是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以及发展战略的转变,并通过组织的变革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如:上海城市图书馆体系、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等模式,在多年前就暗合了“图书馆+”行动倡导的联合、平等、共享等理念。目前,各种联盟体建设也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馆际之间或图书馆与社会组织之间融智、融资源,共谋发展。

2.1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盟体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联盟体建设是近年来的一大趋势。如:株洲市图书馆联盟由株洲市图书馆和部分高校图书馆,以及周边五市(县、区)的35家图书馆构成,分为总分馆、数字资源共建、阅读推广等5个联盟分支。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也是集多馆功能与属性于一身的联盟体。2016年年底,辽宁省也成立了公共高校图书馆联盟。以上案例都打破了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需求与服务的壁垒,以共建共享为核心内容,通过协调采购、联合编目、合作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等方式,打造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于一体的统一平台。

2.2虚实结合的阅读阵地联盟体

以温州市图书馆为例,该馆在2015年建设“三城一网”的基础上,于2016年又创新性地推出了“1+10+N”模式打造文化驿站,即突出1家龙头,形成10家各具特色的文化驿站引领示范,带动N个市(县、区)级或社会化驿站共同创建的辐射效应[5]。该馆还通过“1+X”的阅读推广模式,召集民间的读书会,成立温州读书会联盟,打造集实体和虚拟阵地于一体的“阅读服务阵地联盟体”,引起业界关注。

2.3其他阅读推广联盟

2014年6月,由安徽省图书馆牵头,安徽省107家公共图书馆成立了图书馆阅读推广联盟,通过发挥省馆的引领示范作用,实现以强带弱、以上带下的图书馆服务新格局,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场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建共享[6]。近年来,家庭图书馆也逐渐纳入“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温岭市图书馆的“家庭图书分馆”,就是我国首个与总馆实行通借通还的家庭图书分馆。此外,佛山市图书馆还联合多个民间阅读机构和组织,组建阅读推广联盟,共同打造“阅读之城”。

3技术创新,虚功实做增效益

3.1万物互联“云网端”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改变服务形态、提高服务效率及创新力也离不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支持。如:“图书馆+互联网”促使数字图书馆和手机APP等应运而生,“图书馆+移动互联网”构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图书馆+智能技术”建立了24小时开放的馆藏流动服务模式,“图书馆+识别技术(条形码、二维码、RFID)”实现了自动借还服务,“图书馆+物联网”则实现了“点单借书”、物流送书上门的“点对点”通借通还服务,而“图书馆+传感器技术”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信息使用场景帮助图书馆精准分析信息使用的规律[7]。如:上海图书馆的可视化展示及深圳盐田区图书馆的“智慧图书馆”等。

3.2公共图书馆试水网络直播

公共图书馆试水网络直播,既是“互联网+”更是“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更强调图书馆的主体作用和服务功能。网络直播是利用互联网的快速、直观、交互性强、表现形式好、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加强活动的现场效果,扩大受众面。如:2016年10月29日,四川省图书馆第一次与网易合作,直播四川省图书馆的讲座项目,三场讲座一个月内吸引了35万多名观众观看,而此前该馆每场讲座的听众最多只有400人。此举为公共图书馆资源及服务的跨区域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8]。

3.3服务插上新媒体的翅膀

基于互联网、新媒体与图书馆的深度融合,很多公共图书馆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服务宣传和推广,并借助新媒体技术把服务延伸到了广播领域。如:2015年5月,武汉图书馆联手武汉音乐广播电台首创了图书馆广播服务——“武图之声”;2016年6月,湖北省图书馆与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湖北广播电视台资讯广播联合创建了“光明直播室”,视障人士在直播室可以阅览盲文书籍、聆听电台有声读物等。湖北省图书馆计划在有条件的地市建设更多的“光明直播间”,将其打造成覆盖全省的为残障人士提供文化服务的新型平台[9]。endprint

4异业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

以“互联网+”引领的一系列跨界融合,为图书馆的异业跨界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图书馆应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平台,以创新创意为翅膀,加上“行业”新元素,呈现图书馆跨界融合新业态。新业态是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成果,更是以共享为特征的服务新形态。

4.1“图书馆+书店”

“图书馆+书店”是图书馆最典型的跨界融合,近年来已成燎原之势。典型案例有三:一是按需供给的“彩云服务”。2014年,内蒙古图书馆的“彩云服务”突出了按需供给理念,使书店成为图书馆的分支书库,且带动了图书馆服务各个核心指标的大幅提升[10],浙江、广东等地先后复制了该模式。二是“馆店合一”的文化共同体。2015年12月正式对公众开放的铜陵市图书馆,是全国首家书店与图书馆的结合体,该模式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更加齐全的功能支持。三是“民退国进”的独立书店。2016年10月,合肥知名书店“保罗的口袋”挂牌成为合肥市图书馆分馆,民营书店转型为官方图书馆,不仅在安徽,在全国也是首次[11]。

4.2“图书馆+交通运输”

目前,我国的火车、地铁、飞机等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日臻完善,为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如:国家图书馆联合京港地铁共同发起大型公益项目——“M地铁·图书馆”,依托地铁这一公共交通出行平台,推送国家图书馆的优质资源,让乘客在出行中多了一个阅读平台和场所。另外,苏州的“书香园区”网借投递点、深圳机场航站楼24小时自助图书机等,也都是将乘客转化为读者,为公众带来阅读的便利和服务新体验。

4.3“图书馆+商业餐饮”

“图书馆+”理念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已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2015年,上海虹口区图书馆创新性地推出了“e厘米——掌上图书馆”,为辖区内22家标准化菜场的进城务工人员安装了无线服务器、集成电子书、少儿教育视频、共享工程讲座、经典影视等多种资源;绍兴越城区图书馆在2016年4月为新天烘焙蛋糕店10余家分店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而“咖啡馆混搭图书馆”的创意组合方式也在全国各地悄然升温,最典型的当属江阴模式。

4.4“图书馆+金融业”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在慢慢渗透互联网金融领域。如:2014年,海南省图书馆首次与光大银行合作,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2015年,温州市图书馆也与温州建设银行合作推出了自助图书馆服务;2015年,上海图书馆入驻支付宝和QQ钱包的城市服务项目,还联手蚂蚁金服旗下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提供免押金信用阅读。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已推出微信、支付宝小额支付新措施。

5空间再造,功能升级多创意

5.1图书馆的“创客空间”

上海图书馆于2013年5月建立了“创·新空间”,以各类创新型活动项目为载体,以馆藏文献、创新工具、数字技术为支撑,形成新的复合型学习空间,开创了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先河。此后,辽宁省图书馆、长沙市图书馆、苏州图书馆等也在馆内开设了“创客空间”。空间“创意化”进一步扩大和丰富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空间”的内涵和外延。

5.2与艺术对话的影音图书馆

艺术与阅读的交融使以第三文化空间形式出现的音乐馆、电影馆等越来越受读者的欢迎。如:2015年,宁波市图书馆(以下简称“甬图”)的天一音乐馆建成开放,来自中、英、美等6个国家的40余位音乐人做客甬图,音乐馆当年的参与读者达4万余人次,实现了社会力量与图书馆的共赢发展。佛山市图书馆也设立了音乐馆、电影馆和录音棚,除做好音乐、影视欣赏及定制服务外,还特别加强了音乐、影视类等文献资源的外借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加大影视类馆藏资源的推介力度。

5.3社会众筹的创业图书馆

2016年6月,我国首个创业主题图书馆——“回+创业图书馆”落户北京回龙观创客广场的腾讯众创空间。该图书馆由“回+”双创社区与昌平区图书馆合作共建,图书馆的运营紧扣创业这一主题,通过众筹、创业者及专业出版人推荐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好书。回龙观的居民可以在图书馆看书、看电影、举办沙龙及亲子阅读活动、参加主题路演、讨论创业计划等,集阅读空间、生活空间、创业空间、公共社交平台功能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众创空间[12]。

6结语

“互联网+”理念下的“图书馆+”行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在“图书馆+”行动的实施中,图书馆的主体地位被进一步强化和肯定,让公共图书馆对自身的转型发展、职能定位及服务创新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可以预见,“互联网+”理念下的“图书馆+”还将为图书馆界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在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图书馆界的管理者、服务者、研究者、用户及社会各界进一步研究、探讨甚至预测,以解决当前或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文汇.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成就全民阅读[EB/OL].[2015-04-24].http://www.whb.cn/zhuzhan/guandian/20150424/29070.html.

[2]柯平.“图书馆+”闯出一片新天地[N].中国文化报,2015-09-16(8).

[3]新华网.全民阅读或将催生“图书馆+”时代来临[EB/OL].[2016-04-08].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6-04/09/c_135262884.htm.

[4]楊晓农.“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行动与服务新模式刍议[J].现代情报,2016(7):30-33.

[5]中国文明网.温州市打造市民身边的“15分钟文化圈”[EB/OL].[2016-12-19].http://www.wenming.cn/syjj/dfcz/zj/201612/t2016 1219_3953514.shtml.

[6]朱海峰.均等文化服务背景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联盟建设:以安徽省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39-144.

[7]e线图情.创新服务模式,拥抱“图书馆+”:2016年数字时代全民阅读峰会在成都召开[EB/OL].[2016-04-15].http://chinalibs.gzlib.gov.cn/Zhaiyao.aspx?id=431670.

[8]张良娟.3场试水直播吸引35万人 “图书馆+”还能做什么[N].四川日报,2016-11-18(11).

[9]湖北省人民政府.光明直播室在省图书馆启用 为残疾人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EB/OL].[2016-06-01].http://www.hubei.gov.cn/zwgk/bmdt/201606/t20160601_842628.shtml.

[10]王珊珊.示范项目创建与公共图书馆发展[J].图书馆,2014(1):8-11.

[11]李京鹏.安徽图书馆业首现“民退国进”[N].合肥晚报,2016-10-15(A08).

[12]全国首个图书馆主题的众创空间在回龙观“回+双创社区”诞生了![EB/OL].[2016-06-02].http://news.hlgnet.com/info/16442/.

(编校:徐黎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公共图书馆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