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探析

2018-02-01田琳潞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需要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去字梏,重组句和建空间三大视角,结合翻译之文化特性,举例分析,总体探析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过程,旨在更好地再现文化内涵。

【关键词】翻译特性 文化负载词 翻译

一、引言

翻译作为不同民族沟通的桥梁,是通过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重新准确完整地传达出来的语言活动。汉语文化词作为文化基石,独具民族特色,在翻译过程中直接反应了民族文化的独有内涵。翻译特性在文化视域下具有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化性、创造性和历史性。以往的研究仅局限于翻译特性的某一方面。而本文将从去字梏,重组句和建空间三大视角,并结合翻译特性的五个方面总体探析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过程。

二、翻译之文化特性

1.社会性。翻译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翻譯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状态,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不同民族交流的重要工具。翻译活动时刻受到民族、阶级、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交流可以是平凡事物或交易关系,也能是精神价值的交换。如“中国大妈”,“广场舞大妈”被外媒译作“grannies;square dancing grannies” 而非传统的“grandmothers”,典型的反应了翻译的社会性。

2.文化性。语言是文化的核心,是承载文化的最主要工具。不同的传统观念使不同民族在交往过程中进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如中国起源于农耕社会,牛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蓄力,是辛劳、强壮、倔强的象征。但英国,自古以来,马在打仗、运输、和体育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于是牛在中国的厚爱到英国落在马的身上。出现 “力大如牛”“as strong as horse”、食量大如牛“eat like horse”、吹牛“talk horse”等不同的翻译结果。因此,翻译必须处理相似与差异并存的两种文化,在双语转换中完成信息的传递任务,传递文化内涵,达到人与人精神上的沟通。

3.符号转化性。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索绪尔认为,“要发现语言的真正本质,必须知道它跟其他一切同类的符号系统有什么共同点”。翻译活动体现符号的转化层面,如“望子成龙”译为“to hope ones son will become somebody” 而非“become a dragon”。翻译应将整个符号系统作为翻译的对象,不同的语言都有其独有的语言符号系统,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关语言意义、语言结构、语言应用等理论,有助于翻译的有效性。

4.创造性。翻译活动往往被误认为仅仅是两种语言机械的意义转换活动。从翻译的全程上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原文创造。翻译的创造性体现为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发挥,重建原文的语言结构,以增加、删除或重组的方式对原文进行再创造,使译文更加传神、地道。作为“翻译界的艺术”,“创造美”可以说是翻译艺术的本质特征,是翻译的魅力所在。

5.历史性。翻译是历史的传承与发展。译者不仅受到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而且译本内容在特有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粉丝”译为 “fans” 就体现了偶像文化的时代性。人类的翻译能力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提高,过去由于历史局限性未解决的问题未来可能被解决。翻译无定本性既体现了具体翻译活动的局限性,又揭示了其超越局限、不断发展的特点。

三、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1.去字梏。去字梏指摆脱字的牢笼桎梏。翻译文本不是词意的简单相加,而是从原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正确把握每个词的意义应在动态语境中领悟字词的意义。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作家笔下,通过不同的组合,会赋予不同的色彩和生命。翻译要揣摹作者的意图,打破原文的牢笼,赋予字词的意义再生。

在《阿Q正传》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Misfortune may prove a blessing in disguise”。非局限在“塞翁、失、马”等个别字词的字面翻译。而把它转述为 “misfortune” 直接表达了成语的隐含内涵。相关中国成语、习语也体现了去字梏的灵活运用,更体现了翻译文化性的特点。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译为“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以“Among the blind” 和 “one-eyed man” 来蕴含“山中”和“猴子”,凸显了表面字词下深层的蕴含意义。再如“英雄所见略同”译为“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表面字词英雄“hero”转化为“the great minds”。这里的英雄涵盖了所有有思想、有能力的人。

2.重组句。除去原文的字梏,必然涉及到句子。杨绛认为翻译包括选词、造句、成章三件事。傅雷同样强调了“重组句”的意义。为了避免迁就原文字面,必须精读熟读原文,抓住全文神韵,放大胆子。而放大胆子就是要根据不同语言的规律,破除语言的束缚,重新组句”。通过重新组句,使原文的字词意义得以复活,使字与字之间的意义构成一个基本的整体,凸显其精神。.

在翻译中,译者最终呈现的语篇,取决于译者对内容的理解、结构的认知以及对语篇的建构能力。如“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In the process of painting,for example,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ink-effect,which stems from the brushwork,which is manipulated by the wrist,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mind。译文首先要摆脱字的束缚,“受”在译文中分别在不同的短语中译为“comes from”, “ stems from”, “is manipulated”和“is controlled”。切不可将“受”在译文中以同一词概括。应在不同的分句中采用不同的动词,并通过“which”引导的从句将其连接。在语篇的连贯性上,要把握原文的层次脉络,只有在原文理解充分的基础上,依据原文的连贯模式和规律重新组句,才能保证译文的连贯性。

3.建空间。建空间是针对文本的整体意义而言的。建空间,在理论上,指在去字梏、重组句的基础上,为目的语读者建立一个新的文本。阅读新文本时,达到想象空间。让读者通过译文与作者建立起对话的关系,在阅读和交流中领悟到“意思”,品尝到“味”。

例如翁显良以散文形式翻译的“天净沙 秋思”,虽在形式和韵律上与原文相比有不足。但“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意象会让人联想到萧瑟的秋景。翁先生没有将原文的意象依次堆砌,而是在去字梏,重组句的基础上,将原句整合为黄昏时,一只乌鸦栖息在缠满枯藤的老树上的情形描绘出来。译作“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the day is about done”. 译文成功将原文的意境与韵味展现出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带给读者黄昏人在旅途中惆怅行进的画面感。因此建空间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是“再创造”的一种体现。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探究了翻译文化视域下五个特性,其紧密作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过程。在翻译中应结合去字梏、重组句和建空间三大视角,使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更加得体,最大限度将原文的深刻内涵展现出来。这样有助于译者在翻译中把握全局,全方位、多角度的传递原文内涵,展现原文风采,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寥国强.英汉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鲁迅.《阿 Q 正传》汉英对照[M].杨宪益,戴乃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3]许钧.翻译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田琳潞(1993.3-),汉,山西大同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语言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翻译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从美剧字幕看中文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