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高年段童话教学策略

2018-01-30林阳升��

考试周刊 2017年75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

林阳升��

摘要:童话是契合学生心理發展特点的儿童文学,对小学高年段学生来说,童话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针对小学语文高年段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把握童话学习心理,激发童话学习兴趣,优化童话学习训练的教学策略,使童话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童话教学;童话学习心理;童话教学策略

童话,是鲜活在儿童心底的梦,没有童话的童年是不完美的童年。正如李利芳所说:“童话是先民与儿童纯真的心灵呵护长大的。”“儿童的精神气质”凸显了童话的本质。儿童与童话密不可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童话教学非常必要。但是,童话进入课堂却失色不少,特别是小学语文高年段童话教学更是让童话失去其自身魅力。笔者根据小学语文高年段童话教学的现状,初探小学高年段童话教学的策略。

一、 小学语文高年段童话教学现状

(一) 小学高年段语文教材中童话选文的情况

1. 童话教材选编量不足

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激发着学生的阅读欲望,然而,教材中的童话选编量却明显不足,以人教版新课标中的童话选文为例,小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童话选文共计25篇,而小学高年段的童话选文却只有六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的,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提及小学低年级阅读童话的阶段目标,没有明确提及高年段阅读童话的要求,但是,笔者以为,小学高年段学生,依旧属于儿童时期,其对童话的需求,以及童话对高年段学生的影响依旧不容忽视。

2. 以拟人体童话选编为主

童话按照其艺术形象,可以分为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拟人体指的是除人类以外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人格化的事物,这些人格化的事物同人一样可以思考活动。以人教版新课标本中的教材为例,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在选编童话的时候,多选拟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相较于超人体童话,削弱了童话的幻想成分,而更多的加入人文教育,这就大大降低了童话的魅力。

(二) 小学语文高年段童话教学中的现象

1. 抛却童话特点教学

教师本身对于童话与其他文体的差别概念模糊,导致童话教学模式与其他文体的一致性,不仅削弱了童话的教学意义,也让学生对童话失去兴趣。蒋成云就曾指出,将童话当作记叙文教学,会使课堂缺乏童趣。

2. 过分理性分析童话

小学高年级的阅读要求,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顺序,还要体会表达方法,思想感情。许多教师基于这样的要求,将一篇篇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肢解,过分追求童话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和表达方法的分析。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总要引导学生体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这样的深化,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同时也让童话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3. 忽视学生个性阅读

童话因其自身的特点,对儿童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然而,教师因教学目标中过多的任务定位,剥夺学生对童话的个性化体会,过多地渗透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使童话自身的魅力黯然失色。同时也让学生失去了自我阅读、自我体会的兴趣。

二、 小学语文高年段童话教学的策略

(一) 把握小学高年段儿童童话学习心理

十一二岁是迈向青少年的转折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心理的自觉性、有意性在发展,他们能自觉地运用道德意识评价自身行为,对善恶美丑的判断还基于表象。他们的感性思维甚于理性思维,思维的过程虽然在发展,但还是以“我向思维”为主导。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具体生动、明朗益教的童话故事。他们欣赏的人物形象是积极向上的,喜欢人物外貌和行为的塑造,而不喜欢过多抽象的心理描写。喜欢有完整结构的故事,喜欢生动有趣的语言,喜欢乐观向上的基调。所以,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奇妙的,处处呈现着生机与诗意,可以进行无拘无束的想象。

因此,这时期的儿童,喜欢童话。童话带来的直观形象的人物和故事,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都深深地契合着学生的心理追求,童话满足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弥补了生活阅历不足带来的体验的欠缺。当然,童话中除了公主王子,还有女巫坏蛋,教学中不必担心这些负面的人物形象会教坏学生,正如刘晓东在他的《论童话的教育学意义》中指出的:“它们是儿童内心‘邪恶冲动的投射,最终会被儿童‘学好的欲望所压倒。”

基于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上应该注意:在迎合学生对童话需求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透过童话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

(二) 激发小学高年段儿童童话学习兴趣

兴趣是直接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组成部分。童话本身的特点契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乐于接受,但是,笔者发现,课堂中,学生对于童话的学习却并无高涨的热情,究其原因,无外乎教师对童话的剖析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童话本身的魅力。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激发起学习童话的兴趣,对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时,教师应学会“欲擒故纵”,牢牢地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抓住其好奇心,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领会童话的精彩。语文工具性的教学应该在不压抑学生阅读童话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 优化小学高年段儿童童话学习训练

1. 趣读——童话的真情

朗读,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朗读过程就是情感的重塑与抒发过程。童话教学中,朗读也必不可少。小学高年段

教材中的童话,不像低年段般具有自然明快的语言。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如何实施朗读呢?笔者以为,高年段的童话朗读,必须要有侧重点。浏览和默读童话时,可以带着问题读,但是出声的朗读则不适宜通篇进行。

童话朗读,要抓住趣点。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句子或片段,进行趣读,读时应加入情感的抒发,读后要进行情感的表达。endprint

童话朗读,形式要豐富。可以让学生根据感兴趣的片段进行分角色的朗读,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非常有效。这样的朗读也能体会到童话中不同角色的特点。

童话朗读,感情要真挚。感情的朗读才是动人的朗读,童话中人物故事那般动人,学生在进入文本后定有深刻的体会,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个性化地朗读,做到情真意切,这才是有效的朗读。

2. 体验——童话的情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童话的独特体验。叶圣陶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而对于具有很强的幻想性的童话来说,将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是非常有利于学生进入童话文本,理解童话内涵的。就比如上文提到的美国教师的那堂《灰姑娘》的教学。教师以独特的文本解读来引导,使学生能透过童话故事获得生活的感悟,从而更深入地进入文本。

无论多么荒诞的想象,因为童话的创作者是社会人,所以,童话中总能找到便于学生理解的生活经验的切合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用心挖掘,定能带领学生更深地进入童话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情感体验。

3. 领悟——童话的虚实

想象是童话丰满的羽翼。因着想象,童话故事中就常常出现虚与实的描写。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还未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区分虚与实,并从中理解虚实结合写法的美妙。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过程中,虚实结合的描写尤为突出,引导学生在虚的世界里进行美好的体验,同时体会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因着现实的残酷,虚幻世界成了小女孩唯一的精神寄托,甚至于死亡也被描写为“幸福”,这种虚实写法的渗透,能加深学生对童话作品的感悟。

4. 演练——童话的故事

文学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对童话的理解,要基于生活,重现场景。童话丰富的故事性,使它能很好地运用于表演。而表演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兴趣的促发点,也是其对童话最直接地解读。

童话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宽松自在的。让学生在课堂里穿梭于童话故事中,通过丰富的表演,再现童话内容,重塑童话情感。

对于小学高年段学生来说,童话教学中的演应该要注意这两点:

第一,课堂纪律的维持。高年段学生的自制力虽然较中低年段有很大提高,但是,当进行表演这

种能促发他们内心表现欲的环节时,他们往往会过分兴奋控制不住自己,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有很好地把控,让表演有序进行。

第二,表演不能流于形式。李宣平就曾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另一种情形,即渗入表演、游戏等娱乐成分,但是只是将游戏表演作为一种达到传道目的的手段而已,缺乏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与儿童深度的心灵交流。”童话表演是很好的理解童话、感悟童话的方式,但是,一定要在理解童话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避免表演的表面化、形式化。

表演是童话教学很好的方式,创编童话也同样有效。

让学生或续写,或改编,或重编童话,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话,也能训练学生创作能力。让学

生的想象力在创作中飞翔,这定是极好的。

三、 总结

小学语文高年段的儿童也是需要童话“喂养”的孩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童话学习的心理,激发其童话学习兴趣,优化童话教学训练,让童话教学在小学高年段真正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利芳.论童话的本质及当代意义[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2012修订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林阳升,福建省福州市红光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置身儿童视野,牵手童话教学
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浅谈
利用数字资源优化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提高低年级童话教学效率浅探
联系生活,提高寓言教学效率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童话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