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校区管理之大学新校区管理模式优化探析

2018-01-30黄秀娟

理论观察 2017年12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

黄秀娟

摘 要:多校区高校的新校区管理近年来屡屡进入人们的视野,多校区高校中的新校区在探求最优管理的同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从多校区高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多校区高校中的新校区的管理现状和难点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解决对策和思路,力求为完善多校区的高校管理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多校区管理;新校区;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2 — 0133 — 03

关于多校区大学,美国的科尔和盖德教授曾作了定义,他们认为多校区大学即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高级(即四年制)校区组成、只受某个单极的管理委员会合法管理、管理委员会或多校区大学系统行政部门与各分校区之间的重要职责分工明确的一类高等教育系统。”① 多校区大学多校区大学是与单校区大学相对而言的概念,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资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办学的大学。这种不相连的校园在学校内部称为校区。虽然在两个以上不同的校区办学,但作为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却只有一个。

关于我国多校区大学的形成过程,国内不少文献资料进行过分析概述。综合认为,我国高校的多校区模式开始于1980s,发展于1990s。随后,在政府部门等的支持下,在20世纪末发展到高峰。步入21世纪,我国许多高校难以胜任高等教育大发展赋予的重任,为了使扩招以来高校人数不断增加的办学条件得以满足,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许多高校慢慢走上多校区办学的新局面。

一、我国多校区高校中的新校区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

(一)现行管理模式

集权式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把权力集中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通常是主校区或老校区,其他新校區服从服务于这个集中管理,统一分配资源,教育教学过程和日常管理工作也统一听指挥。这种管理的优势就是便于集中管理,不会导致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其弊端就是由于距离远,尾大不掉,管理难度相对加大,导致办公效率不高,难以调动新校区教职工的积极性。

分权式管理。就是相对于集权来说的一种模式,就是把权力下放,使得每个校区都有自己的独立的完善的办公管理机构,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学校,实行自主管理。优点就是独立自主,民主性较高,教职工有主人翁意识,能较大地调动各部门的积极主动性,使得效率高。不足就在于“过度自由”,因为有自己的一套机构,这些机构的建立需要精力和财力的付出,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同时,由于自行管理,导致权力过度分散,会造成统一指挥难度大等问题。

条块结合式管理。是集权和分权两种模式的结合。优点是集中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继承了他们的不足。

(二)存在问题

管理成本加大问题。许多高校新校区选择在偏远的郊区,地处偏远。各校区师生员工的沟通交流及交通往返多有不便,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又增加了校区之间得各种联系及交通成本,加大了非教学活动外的支出。

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重叠浪费,各校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困难,新校区往往硬件设施不齐全或正在建设中,或软件软实力跟不上。一些高校的多校区位于偏远的郊区,周边配套往往不齐全不完备,校园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特别是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一定的浪费。

校园文化建设慢,师生心理缺位问题。学校文化建设成效慢,难以在短期内见到成效,新校区相对缺乏文化氛围,师生归属感缺位。多数高校的新校区往往是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由于距离偏远,新校区学生与主校区或者老校区的学生缺少联系和相互影响,缺少对校本部文化氛围的了解,容易造成对学校文化的不了解,不吸纳,加之校区分散,校园文化设施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尽相同,因此,校区文化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对主校区和老校区的一些资源使用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会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归属感。新校区一般地处远离,与主校区老校区有一定距离,加之新校区教职工长年累月坐班车需要早出晚归,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被边缘化,可能会产生不被关心、不被重视的感觉。

学科布局重点不突出。随着高校多校区的形成和办学空间的扩大,不少学校新校区都存在学科布局不科学,显泛化的一个现象,表现在各高校新校区对关系到本校发展和特色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不够重视,对于与本校相近相关的强势学科发展不到位,而纷纷舍本逐末,向综合性、巨型高校发展。

二、我国多校区高校中的新校区管理模式优化途径探讨

(一)确立平等性管理理念

传统的管理手段逐渐无法满足大型甚至是巨型多校区大学的需求。新校区大学建立之日,就必须在学校定位﹑规划、文化﹑管理上做到绝对的统一,树立全局性管理理念。平等性管理理念。学校在制定各项大政方针,确定管理机构等方面,一定要树立平等性的管理理念,遵循平等原则,公平的分配各个校区之间的任务,最优化管理理念,高校的合并,会带来很多的教育和管理资源,要实行对这些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管理,减少资源的重复购置和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高管理资源的效率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率。

(二)大力实践多媒体信息化校园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减少多校区空间和时间上的制约,为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可能,保证多校区大学的高效运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地方高校多校区网络建设,提高教育资源共享的程度,降低协调成本,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校园,实现办公管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这样,既加强了沟通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减少流通成本;又促进了办公信息化,提高了办公效率。

(三)以人为本,加强文化建设,构建文化校园,打造优势学科

打牢文化建设的管理基础。每一所大学都应该有大学精神,这是最能体现一个大学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的文化符号了。因此,在新校区创新校园文化环境时要注意传承文化品牌。新校区在文化建设中要注意特色文化培育,并注意与老校区文化传承,创立兼容并包、富含新意特色的文化品牌。endprint

强化师生的主人翁意识。设立一个关乎师生利益和发展愿景的美好目标,让大家围绕该目标有奔头。有了一致的目标,也就相应有了使得师生有了拧成一股绳的干劲儿。学校应通过开展讲座、座谈会等各种交流形式,加强主校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好地建设文化校园,强化师生对新校区的认同和热爱。

以人为本,为师生谋利益,稳定管理基础。师生利益包含多样,包罗万象,物质只是其中一个具体的方面。在多校区高校中,又因为校区的不同,而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别。这一系列直接关系到师生利益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师生员工的工作状态,积重难返的话,甚至会影响到校区管理乃至校区稳定。要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对他们关注的问题要重视,要解决,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达到真正为师生谋利益的目的,从而才能真正把校区管理好。

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夯实新校区办学基础。作为大学很重要的一环——学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载着很多学校资源,因此,学科是大学管理中的重要因素。从这方面来说,激活学科,盘活相关资源,打造属于新校区并代表老校区特色和文化传承的优势特色学科,夯实新校区办学基础。

三、南通大学启东校区运行实践概述

南通大学启东校区自2014年9月份新生入校后正式投入运行,校区运行之初,也面临大多新校区都会面临的问题,校區学生工作在传承老校区和主校区原有工作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和校区实际,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经过工作磨合,理清工作思路,使教育教学工作进入新常态,校区运行以来,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主要有以下经验:

(一)根据自身特点,重塑管理理念。从实际出发,在对当前新校区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认识清楚之后,理顺新校区工作的新思路,开展具体工作服从和适应客观形势,并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立足本校区,通观全局。在新校区工作中,一方面从自身出发,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自己的一套方法,凝聚自身整体实力,也要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从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体现工作的整体性,并适当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校地合作,积极拓展启东校区办学空间,扩大学院的办学影响力。通过多种渠道走出校园,与地方拓展合作关系。

(四)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定期学习,体现工作的实效性。在启东校区工作的班子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作风踏实,讲究实效,他们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经常向学校提出新校区发展思路和解决问题方案,使新校区的管理工作更加切实有效。

(五)多途径多角度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通识教育大讲堂”活动,邀请中科院院士来校区讲座,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扩充知识结构、开启心智、拓展胸怀。强化学生日常管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体质健康水平,营造良好学风。

作为南通大学启东校区的一分子,启东校区的筹建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未来的宏伟蓝图,也对通大的发展壮大充满信心。在今天,思考学校各个校区的管理模式和功能定位,尤其是启东校区的成败得失,对启东校区管理模式的制定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南通大学启东校区新校区的管理,在摸索中前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富有启东校区特色的管理模式。为我国新时期的高校区多校区的新校区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经验,并贡献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化,新校区的管理会在整体上得到全面改进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ClarkKerr,M.L.Gade.The Guardians:Boards of Trustees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ssociation of Governing Boards of Universities and Coolleges.Washington,DC.1989:35,123-125.

〔2〕晁华荣.大学多校区管理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

〔3〕李群.我国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研究——以C大学为例〔D〕.长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04.

〔4〕陈德喜.高校多校区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09).

〔责任编辑:侯庆海〕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现代企业经济的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解析
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与对策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水资源的区划与管理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