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弱势群体报道中新闻伦理的失范与建构

2018-01-30刘丹

理论观察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闻伦理失范建构

刘丹

摘 要:近年来,我国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多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弱势群体被广泛关注。二十一世纪以来,与弱势群体相关的报道越来越为群众所关注和重视,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虽然弱势群体报道有比较大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其中的失范现象也是比较多的。在本文中,针对弱势群体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失范和建构进行了相应简析。

关键词:弱势群体报道;新闻伦理;失范;建构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2 — 0187 — 03

当下,养老问题、下岗再就业和女性就业歧视等相关弱势群体的问题越来越多,对社会的稳定和团结造成了巨大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在此特殊社会背景之下,全面研究和分析弱势群体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以此减小其所带来的社会消极影响。

一、弱势群体报道中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

(一)从传播者的角度

1.一味获取经济效益,疏忽职业道德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转型,确立了市场经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在此经济体制之下,一方面新闻事业保留了原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也具备了顺应市场的产业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两者虽然同时存在但是出现了矛盾和冲突。在两种属性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部分媒体选择了意识形态属性让位于产业属性。从中可以发现,当新闻传播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非常有可能疏忽职业道德,进一步造成伦理失范问题〔1〕。

在所有媒体收入中,广告收入是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是非常必要的。从媒体的角度来说,若是能够吸引到受众的注意力,也就等于吸引了广告商,便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在媒体追求经济的过程中,使得受众地位得以提高,当媒体赢得受众的时候,也就赢得了市场。目前,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大量信息复杂纷繁,在此條件下,如果新闻能够吸引到受众的注意力,对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行有效满足,这种新闻便可以称得上是“好新闻”。但是,受众的需求也有所区别,有些是正当的,有些是不正当的,新闻媒体对受众的正当需求进行有效满足是应该的,不过,部分媒体一味追求经济收益,对受众的不正当需求也有求必应,新闻媒体的这种做法是极度不负责任的。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促进了新闻的民主化和多元化发展。但是,电视民生新闻也要时刻面对受众和市场等问题,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民生新闻出现了内容低俗和娱乐化等现象。民生新闻产生的背景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贴近人民生活”,将百姓的生存生活等呈现出来。在当下的民生问题中,弱势群体的生存和生活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因此,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对其进行大力关注和报道。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关注和重视弱势群体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职责,媒体只关注经济收益,不能够对弱势群体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和报道,多种伦理失范问题不断出现〔2〕。举例来说,在齐鲁频道的节目《小溪办事》中有很多弱势群体报道,在报道身患疾病孩童的状况时,会将他们形容为“象腿男孩”、“春蚕姑娘”等等,将孩子的患病部位与实物相联系,使得受众产生感官认知,这种行为是对弱势儿童极其不尊重的,将记者面对他人痛苦时的“冷漠”体现得淋漓尽致。记者不重视职业伦理道德,其主要的目的是博人眼球,引发受众的好奇心,从中获取更多收益。

2.传播者角色错位

新闻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相关事件进行记录和报告,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但是,很多新闻工作者对自我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多种社会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导致部分新闻工作者在事件报道的过程中出现了角色错位。在对弱势群体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会将自己看作是弱势群体的发言人等,其报道视角存在严重偏差,很多时候是俯视的。传播者的角色错位现象也会导致弱势群体报道的伦理失范问题〔3〕。

角色错位主要指的是,新闻报道者没有理清采访者身份和采访者对象,将资金完全看成是被采访者的发言人,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没有找准自己的问题。角色错位现象在当下的新媒介中是经常出现的。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占据重要位置,是其第一环节,其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等等都会对所报道的事件造成较大影响。当新闻工作者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角色错位的时候,必定会对其作出正确伦理道德选择和判断造成严重影响,在弱势群体报道中更是如此,记者非常容易将自己完全置于被采访者的位置上,将自己当做他们的发言人,进一步引发伦理失范行为。

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倦怠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危机,那就是职业倦怠,其主要说的是,将人作为服务对象的多种职业领域中,个人的一种人格解体和情感耗竭的症状。在弱势群体报道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也会对新闻伦理失范产生影响,其主要的表现是情感枯竭及疏远。

新闻报道者情感枯竭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较大,面对他人的时候没有热情。在弱势群体报道中的具体表现是,记者不能够对被采访者的艰难处境进行深刻感知,没有同情心,用一种麻木的态度对于被采访者〔4〕。

(二) 从报道对象的角度

1.社会弱势地位产生一定限制作用

在社会中,弱势群体处于弱势地位,这部分群众不能够依赖于自身能管理维持一般社会生活,其生存能力和发展机遇都是比较弱势的,更加没有话语权。在规模生产中,新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会复制出社会权利的等级结构。正是因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弱势群体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所以,在新闻领域中也依然如此。当进行新闻传播的时候,弱势群体作为报道对象有着一种非常强烈的属于新闻传播者的感觉。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弱势群体主动寻求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帮助,但是,新闻媒体为其提供帮助的主要方式是将其艰难困境曝光,呼吁更多人为其捐钱捐物〔5〕。从此行为的表象来看,弱势群体处于主动地位,请求新闻媒体曝光自己所处的困境,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在新闻报道中弱势群体就处于主导地位。从实质看,弱势群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实际处于被动传播者的位置上。弱势群体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弱势地位使其在新闻报道中只能被支配,这种情况导致伦理失范现象的出现。endprint

2.弱势群体自身因素的限制

弱势群体之所以处于弱势地位,还由于其自身因素的限制,主要包括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新闻伦理失范现象不断出现。

从弱势群体思想文化观念的角度来说,弱势群体中的部分人员自我意识比较幼稚,对自身的公民主体地位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各种因素的影响,几乎弱势群体中的所有人都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其文化水平也是比较低的,导致其思想和文化观念都是比较落后的,从而使其自降身价、自卑、抱怨等等。当弱势群体处于极度消极和无助的状态的时候,他们渴望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但是,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处于底层,能够为其所应用的社会资源是极其有限的,使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改变自身物质生存现状之上,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是比较小的,进一步导致其对个体的认知模糊,在长时间中处于消极状态中。这种状况的存在未新闻媒体的伦理失范提供了机会和条件〔6〕。

(三)从受众角度

1.受众对弱势群体有着比较负面的印象和看法

弱势群体的经济条件是比较差的,同時,能够为其所用的社会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使得他们不能够成为新闻媒体的主流目标受众。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其主流受众是社会群体精英以及广大群众。这些群体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别是比较大的,主要包括思想观念和受教育程度等等,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之间无法进行沟通和交流。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机会比较少,这使得他们对彼此产生误会,所以,社会精英群体和普通群众对弱势群体会有一定的误解。

社会对弱势群体有一定的刻板印象,通常认为他们的素质较差,存在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当首宗对弱势群体形成了刻板印象的时候,必定会影响其对弱势群体的正确解读和认知,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为了获取经济收益,会将弱势群体的这种刻板印象放大,此种行为进一步加大了受众对弱势群体的负面印象,形成恶性循环。

2.部分受众有着不正当的信息需求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受众是其最终消费者,如果没有受众,所有媒体都是无法生存的,因此,吸引受众注意力已经成为了新闻媒体至关重要的目标。要想有效实现此目标,必须对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很多媒体并不关心受众的需求是否正当,一味满足。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等都在不断加大,他们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减压。而新闻媒体能够为大众提供他人资讯,对讲故事的方式充分应用,从而转移大众的注意力。从媒体的角度来说,若是所传播的信息不是人们感兴趣的,必定不能够吸引受众的关注。但是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会引发人们的好奇心。

二、应对弱势群体报道中新闻伦理失范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报道观念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正确的为新闻报道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树立,其在弱势群体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表现是:

其一,平等意识的有效树立。在人的关系中,平等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从平等的视角报道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都是非常低的,并且他们所能够应用的社会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即便如此,他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和社会精英以及普通市民有着相同的人格权利。当新闻工作者对弱势群体进行报道的时候,需要对其隐私权和名誉权等做到足够尊重〔7〕。

其二,公正客观的理念的有效树立。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需要对弱势群体的生存和生活状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研究,耐心听取其诉求,同时,在调查取证方面需要充分反映冲突双方的意见。除此之外,在报道的过程中,记者需要保持理性和真诚,切勿臆想和歪曲事实。

(二)组织新闻评议会

目前,在很多国家都组织了新闻评议会,其主要的作用是规范和监督新闻行业。当下,我国大陆还没有组织全国性的新闻评议会,从国际社会经验来看,组织新闻评议会是非常必要的。新闻评议会的属性是新闻行业自发组织的非政府组织,可以将行业的运行规律作为重要依据,对新闻工作者进行评价和监督等〔8〕。与此同时,当新闻媒体和从业者出现了侵犯行为的时候,社会公众可以直接向新闻评议会提出申诉,由新闻评议会处理。新闻评议会的组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公众申诉对新闻侵权案件的申诉成本,对公众的维权意识进行相应提升。

(三)强化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伦理监督

在媒体的社会职能中,舆论监督职能是非常突出的,不过,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对新闻媒体的监督主体是非常关注的。媒体必须接受外部力量的监督,从而使其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职责。媒体所行使的权力是通过大众获取的,要对新闻伦理失范现象进行有效避免,必须依靠大众的伦理监督。

当下,民间尚未形成反对新闻庸俗化的重要力量,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受众的监督意识是比较欠缺的,所以,必须强化受众对媒体和相关工作者的监督,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受众的监督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对于媒体和相关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受众的文化水平和媒介素养等等,那么,要使受众对媒体的监督意识进行更大程度的提高,需要将其受教育程度和媒介素养等作为切入点。

三、结束语

我国弱势群体报道中新闻伦理失范现象出现的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对此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和避免,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体制和法制等进行全面改革,为新闻媒体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不过,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还需要将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作为重要切入点,提高其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参 考 文 献〕

〔1〕张丹.基于对弱势群体报道的分析——以《南方周末》为例〔J〕.今传媒,2017,25,(02):60-62.

〔2〕向绪珍.弱势群体报道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5):55-57.

〔3〕张晓玲.社会稳定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4,(05):71-82.

〔4〕解永庆,荆锋,杜澍.基于社区视角的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研究〔J〕.城市规划,2014,38(S2):59-66.

〔5〕黎文普,秦小平,胡庆山.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3):22-26+32.

〔6〕胡杨玲,周林刚.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状况的调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01):165-171.

〔7〕童志坚,袁古洁.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的国际法渊源分析〔J〕.体育科学,2013,33(08):73-80.

〔8〕洪伟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公共信息获取权益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4,(01):36-40.

〔责任编辑:杨 赫〕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闻伦理失范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我国基层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探析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