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究

2018-01-29李珈李主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4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高职学生现代学徒制

李珈 李主国

摘 要 通过分析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和对高职院校的反馈建议,认为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不仅是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和企业长足稳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就业的需要,由此展开讨论和分析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4-0132-02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s Spiri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I Jia, LI Zhuguo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mployer satisfaction of vocational

graduates and feedback suggestion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artisan spirit is not only the need to continue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enterprises of social

economy, but also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of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the craftsma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craftsmans spirit; higher vo-

cational colleges; modern apprenticeship; professional qualities

1 前言

《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1]《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不仅以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更应该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而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恰好符合培养目标。

工匠精神是职业技能、职业思维、职业道德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2],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工作、热爱工作、创新工作,乐在其中,最终能够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功与成就。

2 高职毕业生跟踪回访情况分析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有很多,如推荐就业、社会招聘、自主创业、升学深造等。课题组曾组织调研小组跟踪回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历届毕业生,并对其所在的工作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收集企业对学校和毕业生的评价与反馈建议。根据调研回收数据,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比较满意,不过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调研数据显示,56.67%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在三个月以内,33.3%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时间需要3~6个月,而认为毕业生需要6个月~1年或一年以上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分别占4.67%和5.33%。虽然大多数单位认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但还是与“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之间存在差距,适应时间的延长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2)抗压抗挫能力较差。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评价,课题组提取出主要的11项基本素质,如执行力、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灵活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以及抗压抗挫能力。根据调研数据,用人单位满意度最高的三项基本素质依次是语言表达能力、执行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满意度最低的三项基本素质依次是吃苦耐劳精神、创新能力和抗压抗挫能力,主要表现在挨不得苦、受不得批、极容易放弃。

用人单位希望能够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满足岗位的要求,更快适应岗位的工作;此外在道德素质、抗压抗挫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也需要得到有效提升。业界普遍认为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技能和经验可以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努力逐步提升,而个人品德和职业素质却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养成和提高。用人单位不仅关注毕业生职业能力水平,更关注他们的个人品德和职业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

3 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普遍形成一个共识: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同等重要。和职业技能要求一样,职业素质要求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发生变化。特别是为了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创新务实、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恰与目前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相契合。因此,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意识和工匠精神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企业的壮大离不开工匠精神。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阶段,供需矛盾由较低层级的“数量短缺型”向中高层级的“优质不足型”转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再满足于“有没有”,而是转为追求“好不好”“精不精”。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刺绣、陶瓷、景泰蓝、木雕等能够享誉全球,与一代又一代的巧匠大师的辛勤劳作密不可分。因此,社会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企业要实现长足稳定发展,离不开具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

其次,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每一个人苦读十余载,最终目标都是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社会呼喊工匠精神,各行各业大力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工匠精神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个人就业和升迁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能够在学校期间具备工匠精神的潜质,那么就能在应聘中脱颖而出,并且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作为准职业人,高职学生就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拥有较高的专门化技能,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是其走上职场、迈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4 现代学徒制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于如何培育工匠精神,国内许多高职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做过诸多研究。例如:王文涛分别从研究学理、文化现象、基本内涵、实现路径等几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3];黄君录认为,高职院校需要通过转变观念、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体悟和营造氛围,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4];孔宝根认为应该传授完整的产业链知识与技能,聘请名师传承精工技艺,再加上文化氛围的熏陶,引导学生淡泊名利,追求精湛技艺[5];王晓漪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将职业技术、职业思维、职业道德三者有机统一,以培养工匠精神为切入点,构建职业素质培养体系[2];于洪波认为可以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进行培育和塑造[6];等等。各位研究者在深刻分析工匠精神的精髓和重要性基础上,各抒己见,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使得培养的学生具有工匠精神。

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工匠精神是职业人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追求和思想。首先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岗位的热爱;其次是对精细极致的一种追求和执着;最后是喜欢琢磨、勤于思考、善于创新,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最终造就技艺娴熟的工匠大师及其传世之作。这就意味着工匠精神必须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长期的锤炼、积淀、沉浸和熏陶而养成的。而高职的学生在学校的身份是学生,不同于职业人的身份,决定了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再加上脱离了工作环境,缺少了沉浸和熏陶的氛围,无论是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还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短期顶岗实习实训,都无法与真正的职业人所从事的工作相提并论,工匠精神的锤炼和积淀也就无从谈起,无法从根本上培养真正意义的工匠精神。

因此,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前提是转变学生的身份,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将工匠精神融入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训练考核中。很明显,现代学徒制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招生即招工,学生即学徒”的优势,转变学生身份,转变学生观念,使其认识工匠、认同工匠;同时与企业产教融合,借助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引入实际工作案例及辅助手段和平台工具,结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要求,全方位培育工匠精神。

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现代学徒制主要着力点在于“现代”和“学徒”。传统的学徒制就是师傅带徒弟,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学徒式的学习是一种参悟式的学习。徒弟通过观摩师傅的演示和操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实践过程中,体悟师傅的技巧和经验,最终掌握所学手艺或工艺技术,内化为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而得到技艺的传承。徒弟能否顺利出师,能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全凭个人资质、韧性和造化,这一过程往往长达数年,甚至于数十年。

随著工业时代的到来,传统学徒制难以适应中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制造的人才培养需要继而走向没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传统文化、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等方面,传统学徒制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通过与生产实践高度融合,通过师傅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徒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操守,可以弥补高职教育的不足。因此,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结合了学徒制和学校教育的优势,更加有利于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具备现代工匠精神的从业者。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26.

[2]王晓漪.“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6(32):14-17.

[3]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88-192.

[4]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50-54.

[5]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53-56.

[6]于洪波,马立权.高职院校培育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8):110-112.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高职学生现代学徒制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