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先发展教育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

2018-01-29赵晓宁新乔任熙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4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幼儿园职业

赵晓宁 新乔 任熙俊

(接上期)

4 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夯实了教育基础,推动教育发展条件发生历史性改变,带动教育保障水平全面提升,为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全体人民平等受教育权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提升了教育装备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办学条件的重大改善,缩小了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而推进教育发展水平和公平程度不断迈上新台阶。

教育保障达到新水平 教育投入的持续稳步增加,为教育技术装备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教育技术装备实现整体改善提供了根本保障。

2012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保持在4%以上,极大推进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改善。《2013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表1),2013年全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共计5840.5亿元,较上年增加729.7亿元,增长率为14.3%。其中,普通本科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68.4亿元,较上年增加308.0亿元,增长率为13.1%;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1.2亿元,较上年增加66.2亿元,增长率为11.5%;普通高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4.1亿元,较上年增加59.5亿元,增长率为11.3%;中职院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4.7亿元,较上年增加56.8亿元,增长率为11.0%;初中学校教学仪器、科研设备总值577.9亿元,较上年增加94.7亿元,增长率为19.6%;普通小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17.1亿元,较上年增加149.5亿元,增长率为26.3%。

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500亿元专项资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40元,中西部地区小学达到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地区小学650元、初中850元。推动各地建立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年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万元。特教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4000元。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360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试点地区学生贫血率从2012年的17%降低到2015年的7.8%。高中阶段保障机制不断健全,2016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支出达2923元,21个省份划定了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最低拨款标准,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民生性。

在职业教育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达到54%。2013年11月16日,中央财政下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40亿元,用于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在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下,2014年,“示范校建设”进展顺利,251所项目学校通过验收,正式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3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面启动建设,中央财政投入20亿元,拉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建设院校投入58.3亿元。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中央财政投入40亿元,带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投入和学校自筹共计34.28亿元,惠及全日制在校学生近9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投入26.9亿元,引导地方财政投入16.3亿元,学校自筹7.7亿元,有效改善了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为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改变投入不足状况,2014年11月28日,财政部、教育部宣布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不低于1.2万元。从2014年起,中央财政建立“以奖代补”机制,2017年以前,对于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尚未达到1.2万元的省份,根据东部地区25%、中西部地区35%的基本比例,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给予拨款标准奖补。

教育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教育装备作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条件和保障。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加,不仅表明教育事业发展获得有力支撑,同时意味着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装备获得空前发展,保有量逐年大幅增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间,教育技术装备无论是总体规模、数量、质量,还是覆盖、应用范围,都产生巨大变化,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这里仅以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部分相关数据说明这一总体变化的情况。

1)普通教育。21世纪以来,为配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部陆续发布《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初中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和《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其中中学理科的教学仪器品种为1177种,小学为294种。2009年11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实验室及各学科专用教室的建设。2010年颁布的《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反映新技术发展的多媒体设备集中控制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数字星球技术、虚拟三维仿真教学系统等先后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应用。

①全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学仪器配置水平持续提升。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政府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水平显著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2010年,全国中小学校仪器设备总值为1089亿元左右;全国中小学实验室面积,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校均实验室面积分别达到56平方米、440平方米、1652平方米;全国中小学校教学用计算机数量,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分别达到校均20台、75台、232台;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每百名学生计算机拥有数量分别达到校均5.1臺、7.8台、13.4台。到2013年,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已达1879.1亿元,其中小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717.1亿元,初中仪器设备资产总值577.9亿元,普通高中仪器设备资产总值584.1亿元,如表2所示。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卫星遥感遥测技术等高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数字化产品进入学校教学领域,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互动教学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带动了教育均衡发展。

②标准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教学仪器设备产品质量有所改善。配合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实施,教育部发布实施“高中理科、初中理科、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盲校、聋校、培智学校教学及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中小学实验室规程》《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制(修)订教学仪器设备方面的国家标准六项、行业标准39项,审查完成近70项教育行业标准。部分省市出台推动本地教育发展的幼儿园办园条件、教育装备规范,中小学办学条件、各学科配备标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等。随着上述标准的推出,进入学校供教学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技术手段更加丰富,采用不少新技术,产品质量,特别是数字化产品,功能性能、结构外观、工艺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在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装备体系的同时,推动构建形成开放式、立体化、信息化的教学体系,提升了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推动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发展,支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力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发展需要。

③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有了显著发展。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学校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实施模式、管理模式的改革,正逐步被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之中。

2003年3月,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明显提高了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使用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建立并不断完善学校管理规程和制度,数字图书馆快速发展,农村中小学图书藏量大幅度提高,中小学图书馆正在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资源和场所。

2010年,全国中小学校图书藏量,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人均图书即已分别达到15册、19册、26册。

2)高等教育。据《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表3),2013年,全国各地高等學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3283.1亿元,比上年增加393.5亿元。具体表现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显著增长,生均信息化设备资产不断增加,全国高校图书音像资料占有量显著提高,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量增长较快,教学和辅助用房面积不断扩大。

2013年,全国各地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3283.1亿元,其中普通本科高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为3241.1亿元,成人高校为42.0亿元。

图书音像资料占有量方面,如表4所示,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图书资料总量为22.5亿册,较上年增长1.2亿册;生均图书资料占有量为72.8册,其中普通高校生均图书占有量为89.7册,成人高校为6.5册。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方面,如表5所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达到3.4亿平方米,新增面积近0.15亿平方米。从不同功能教学及辅助用房类型来看,体育馆、专用科研用房和实验室实验场所三种类型校舍增长速度最快。

我国高等教育教育技术装备总量不断增加,变化巨大。实验和科研辅助设施比重显著上升;区域之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势头强劲;高等教育教育装备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信息化资产设备比重仍在不断提高。随着高校教育与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的教学科研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一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的硬件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

3)职业教育。

①国家高度重视,支持力度持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重大突破,基本形成以《职业教育法》为基础,《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为补充,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配套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教育装备建设的重要部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是解决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把实训基地建设好、管理好和使用好,使学校教育和就业岗位“零距离”,可在加快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4年中央财政启动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以来,共建设1068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本覆盖了所有高等职业学校,对提升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发挥了引领作用。2011年,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着力点,高等职业学校广泛搭建产学结合联盟平台,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内部机制建设,通过改革董事会(理事会)管理体制,改善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创新“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

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等多部门发布《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 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强调要在扩大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同时,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明确要求在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中,重点支持每所院校1~2个产业支撑型、人才紧缺型、特色引领型、国际合作型的专业建设,通过建设若干示范专业,形成一批共享型教学资源。中央财政已经支持建设28个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部分专业已经进入验收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专业教学模式。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高速铁道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建设成绩显著,专业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表示,针对职业教育,中央将投入156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有利于资源共享,也可以与本地区条件不足的学校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它辐射的作用,要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为学生就业服务,要能面向社会开展相关专业的职业培训和相关认证。其次,实训基地建设要为学校整个专业群建设服务。学校专业可分为骨干专业和一般专业,针对每一个专业的学生,学校应建立相应的专业群;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学校又会建立相对应的岗位,形成“岗位群”,不再局限于单一一个专业。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从2000年开始发展起来的现代职业教育经过近15年的发展,在2014年完成了下一步发展的顶层设计。《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是职业教育领域发展的一次重大顶层设计。《决定》提出要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提升发展保障水平,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重申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分类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到2020年实现基本达标。《决定》还提出要强化督导评估,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决定》提出要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国际影响力。

2014年6月23—24日,在时隔九年之后,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次會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前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与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加快推动了我国真正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步伐。

②职业教育装备快速发展。到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校均教育经费总额达8391.93万元。2011年,高等职业学校总数为1276所,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超过3000万人,全国高职和中职学校教学、实训、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1417亿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仪器设备值为2596元,全国中职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计算机13.9台、网络信息点数7.5个。

高等职业教育在建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坚持能力为重”的战略主题,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教育装备与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方法与模式,使教育工艺学与教育技术学有机会整合为一种新的教学论。这一新的教学论将是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运用协同学原理,使整个教学系统在理论与实践、软件与硬件、局域与整体达成协同效应,从而在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领域融汇教学辅助手段,吸纳各种新技术、新装备演化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系统,通过实训,使学生把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于同实际职业相同或相近的环境,解决职业教育真实的命题或项目,在职场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和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作为教学辅助系统的各种教具,包括实验设备、电化教育设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在近年来的职业教育发展中,逐渐发展形成一个动态变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教育技术装备体系,依托现代职业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起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013年,全国职业学校仪器设备总值为1219.5亿元,其中高职院校为641.2亿元,中职学校为574.7亿元。如表6所示,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7673元,中职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3741元,地方高职院校生均仪器设备值为7666元。

2013年,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比上一年均有增加,全面超过教育部2004年文件中提出的优秀标准。其中,艺术类院校增长幅度最大为16%,增长1170元;理工类院校绝对值最高,达10 411元;财经类院校最低,但也达到6372元。如图1所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数据)生均仪器设备值为3741元,比2012年增加676元,增幅为22.1%,增长较快。

4)学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10年1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会议把学前教育放在“国计、民生和未来”的高度来定义,充分肯定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历史责任。

为保障国内幼儿教育发展,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针对“入园难”表示,将在近期全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三万多所,新增在园规模260多万人,比2010年增长10%。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中央财政在2012年安排专项资金156亿元,连同2011年下达的资金,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53亿元。

据教育部2005—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如表7所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数均有增加。

2011年起,在国家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各个省市、自治区纷纷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增加和改善幼儿园教育装备条件设施。随着中国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幼儿园教师数均有增加。

①学前教育装备标准化发展。2010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2012年,全国有18个省份制定了幼儿园装備地方性法规,北京市、青海省、福建省以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目录)的形式,其他省市均制定全方位的幼儿园装备标准或是规范,如《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2006年)、《浙江省幼儿园装备规范(试行)》(2009年),用于规范本地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办学和设施设备、玩教具的配备与使用行为。

②学前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国幼儿园计算机配置率达到55%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保教管理信息化。建立了办公管理系统、教师成长档案和幼儿电子学籍成长档案,将《幼儿园一日活动行为细则》纳入电子化管理,对幼儿每天在园的活动做出详细记录,对幼儿的体质健康状况、在园学习活动情况、表扬奖励情况计入学生成长档案。加强家园交流信息化,50%的幼儿园建立了网站、“家校通”信息系统,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从2010年起,幼儿园建立起新型校园警务机制,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派出所实现幼儿安全信息互通和三级联动,为幼儿编织起一道互动式、立体化“安全防护网”。

多媒体教学进入学前教育。不断发展的互动多媒体教学系统是通过电子白板+投影机+电脑实现互动教学,通过实践+理论的形式,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电子白板、投影机和电脑实现的互动教学系统,学生可以用电子白板控制电脑上的所有操作,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每一步动作都会通过投影机在电子白板上投影出来,供所有学生参考。这样的教学形式更易让学生接受,而且无粉尘干扰,这种环保高效的教学模式成为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

③幼儿园专用活动室多元化、专业化发展。2006年,上海市颁布《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专门规范了专用活动室的装备方法,认为学前教育机构应根据儿童兴趣和办园特色设置专用活动室,客观条件有限的,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主题创设机动专用室,以提高场地使用率。专用活动室的设置应能满足儿童在分班活动室中不能满足的兴趣发展和交往需求的空间要求,以及添置分班活动室难以放置的形象性和素材性的中大型玩具的要求。专用活动室应按其专用功能定位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专门的玩教具和活动材料。专用活动室的玩教具配备应适合儿童接受水平和操作能力,克服装备的小学化和成人化倾向。

近年来,各省市的装备标准中,学前教室呈现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例如:《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中就含有科学发现室的专项内容,《浙江省幼儿园装备规范(试行)》中包括科学探究室、美术创意室、计算机室等内容,《江苏省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包括美工创意室、科学发现室、图书室、计算机专用教室、厨房体验室等多项内容。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幼儿园教育分成即语言、健康、科学、艺术、社会五个领域,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尊重幼儿成长规律。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幼儿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职业写作
爱“上”幼儿园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