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8-01-25陈波张亦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管开腹

陈波 张亦鹏

在儿科疾病中,小儿肠套叠十分常见,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症状为便血、腹部包块以及阵发性腹痛等,常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哭闹不安以及伴有果酱色呕吐物,应及早明确疾病进行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传统开腹手术为目前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手段,虽然该手术具有一定疗效,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因此,本文对2012-2017年收取的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客观的研究,并选择一项合理的治疗方法,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小儿肠套叠患者,收取例数30例、收取时间为2012年5月25日-2017年6月28日,将30例患者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分别为15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21±0.03)岁,年龄范围上限值6岁,下限值2岁;男女性比例7:8。对照组平均年龄(4.12±0.25)岁,年龄范围上限值6岁,下限值3岁;男女性比例8:7。将两组小儿肠套叠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各项临床资料)实施对比,对比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未发生明显差异(P>0.05),可实施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小儿肠套叠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主要措施: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取其右侧剖腹探查切口,后逐层入腹,将套入的肠管进行复位操作,待确认肠管未出现穿孔及坏死现象后,将5 cm的回肠末端及肠壁浆肌层间断进行缝合直至盲肠壁浆肌层,从而避免其复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阑尾炎手术治疗,后逐层关腹。

观察组小儿肠套叠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措施:麻醉方式同上。在患者脐部上缘处进行穿刺,后缓慢注入CO2,将其压力维持在8 mmHg,穿刺深度为3 mm,后将腹腔镜置入(30°),在腹腔镜下对患者右下腹及下腹正中偏左部位进行穿刺(3 mm)。首先,采用无损伤钳和挤压套,套入患者远端结肠的套叠头部位,待套叠肠管缓慢退出后将肠管套入,采用无损伤钳对结肠进行分别牵拉,使其能够复位[3]。待复位后对肠管有无穿孔及坏死现象进行检查,确认无坏死及穿孔肠管后,将5 cm的回肠末端及肠壁浆肌层间断进行缝合至盲肠壁浆肌层,避免发生复发现象。术中根据患者肿胀情况以及阑尾血运情况实施阑尾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小儿肠套叠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两组小儿肠套叠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小儿肠套叠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行χ2检验,两组小儿肠套叠患者(临床指标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采用P<0.05来表示各项指标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小儿肠套叠患者临床指标:手术时间(45.36±1.33)min;下床活动时间(10.23±1.15)h;肛门排气时间(23.25±1.85)h;术后住院时间(2.88±1.03)d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如表1。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小儿肠套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发病率较高,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常用的治疗方式为传统开腹术治疗,但该手术具有创伤大、治疗效果不佳等不足之处,因此限制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腹腔镜手术治疗为目前临床上新型的手术方式,为微创技术,其具有较多优势,如术后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愈合时间快、伤口小等,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4-6]。此外,该技术还能避免患者腹腔内脏器与腹腔壁的粘连,降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同时对患者腹腔脏器的刺激较小,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腹腔脏器功能早期康复。通过实施本次治疗,我们得到以下体会:腹腔镜手术具有安全可靠、疼痛轻、恢复快、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7-8]。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小儿肠套叠患者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小儿肠套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手术治疗应用于小儿肠套叠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表1 对比两组小儿肠套叠患者临床指标情况

表2 两组小儿肠套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郑凯,胡敏.腹腔镜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术中的应用[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4,7(1):43-44.

[2]郭传申,贾成功,苑进凯,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7):523-525.

[3]李玉峰,吕昌恒.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6,1(7):84-85,88.

[4]吴书清,徐建兵,刘辉,等.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比较[J].当代医学,2017,23(25):57-59.

[5]彭永辉,林伟斌,聂向阳,等.小儿肠套叠腹腔镜复位与传统开腹复位的临床疗效比较[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12(4):341-343.

[6]马骏.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比较[J].微创医学,2014,9(4):448-450.

[7]孙俊,徐伟珏,吕志宝,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5):422-424.

[8]李扬,李炳.腹腔镜下回盲部三点固定法预防小儿肠套叠复发[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4):372-375.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管开腹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间苯三酚用于肠套叠患者空气灌肠复位前后52例疗效观察
儿童大肠套叠与小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