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事业后备队伍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2018-01-24王仙华

山西档案 2018年1期
关键词:档案学就业率专业人才

文 / 王仙华

档案事业后备队伍的人才主要来自于各大高校的档案专业学生。从档案学教育现状看,目前的档案人才培养一般奉行“专业化与行业化对接”的宗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档案学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档案事业后备队伍需要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以满足档案机构的发展需求,这就牵涉到后备队伍的衔接问题,主要是“专业教育缺陷”与“专业人才贬值”两大问题。

一、档案学专业人才对口就业的困境

(一)档案学专业人才对口就业率低

我国各大高校开辟的档案学专业,一般采取定向培训的方式,单从就业率分析,大多数毕业生都能顺利找到工作,就业率长期维持在九成以上,在所有专业中名列前茅[1]。但是从对口就业率来看,却处于较低水平。对口就业是指毕业生能够根据自身专业,找到最合适的岗位,真正发挥所长,为自身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据相关统计,2016年我国档案学的本科对口就业率比所有本科专业平均对口就业率低12%,档案学的硕士对口就业率更是低于平均值23%[3]。档案学专业的普通就业口径非常宽泛,但较低的对口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育资源,高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到档案事业的后备队伍建设。在定向培训的大环境下,若档案人才市场的需求已趋饱和,各大高校应在招生阶段就采取导向措施,适当降低档案学专业的招生人数,而不是为了效益墨守成规,耽误一些专业人才的职业前途。但是档案人才市场的需求是否已经饱和,这要从我国档案事业的规模数据分析。当前我国县级以上的大型档案馆超过了4000个,城乡社区、各企事业单位的基层档案室数量更多,档案事业后备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我国档案事业不仅仅是档案馆、档案室等资料保管机构,还有档案教育、档案传播、档案学研究、档案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尚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实际上,档案学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提高这些人才的对口就业率,帮助他们走向最合适的岗位。

(二)档案机构内部问题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对口就业率

档案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之后,是否在专业上就具备了竞争优势,能否有效对口就业?从社会实际情况看,由于档案机构内部存在着两大问题,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对口就业率。一是专业人才的地位一般不太受到认可。档案行业非常看重业务实践能力,对于内部人员的学历并不作特别要求,只要经过培训实习,掌握了相关业务技能就可以胜任档案管理或服务工作[4]。所以档案机构的很多岗位并不会配备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专业人才的对口就业率。二是档案专业人才没有很突出的实践能力,在应聘时处于劣势。如今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档案机构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开始改变,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例如,既懂计算机又熟悉历史的人才,在历史档案馆中容易找到好工作;既懂建筑知识又具备档案业务技能的人才,则容易被城建档案馆所看重。而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馆,更喜欢从内部挖掘人才。一般来说,档案学专业人才在档案业务管理方面有一定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学专业人才的这点优势逐渐丧失。

二、档案事业后备队伍衔接中的问题

在定向培训的大背景下,档案事业后备队伍建设对高校档案专业学生寄予了很大希望。一些高校制定了看似科学的培养方案,如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提供学校档案馆给专业学生实践等,但结果却差强人意,主要是因为“专业教育缺陷”、“专业人才贬值”两大问题的存在。

(一)档案事业后备队伍衔接的“专业教育缺陷”问题

一是档案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如今从高校出来的档案学专业人才经常会发生“学不能用”的情况,这是因为档案专业课程虽然多达几十门,但必修课绝大部分都是档案学研究、档案学原理等基础课程,而企业档案管理学、档案计算机管理学等技术类课程选修的人较少,日常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严重。当前在不少高校的档案专业教学中,应用型、技术类的课程极少安排,甚至直接取消了这些课程[5]。而在临近毕业时,学校一般会安排档案专业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毕业实习,由于学生已经开始准备求职,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冲突,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缺少职业背景为依托的理论教学,很难培养出具备实践经验的人才,大批的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技能极为缺乏,影响到他们顺利进入档案事业后备队伍。

二是档案课程设置太过空泛。从当前档案机构的选才情况看,综合型人才受到了一定欢迎,但专业对口依然是档案机构选才的一大标准。学校如果以综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多学一些边缘学科知识,或者学习其他综合类知识。这种观念虽有一定的前瞻性,但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档案专业的大学生在四年的高校生涯中,用于学习的时间较为有限,因为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如果纵向的课程设计转为横向设计,则课程设置太过空泛,淹没了自身专业的特色。

三是定向培养目标混乱。我国档案学的高等教育从1980年代初开始步入正轨,学位教育制逐渐普及,但实际上定向培养的目标并不明确。一是档案事业后备队伍培养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界限较为模糊。例如1990年代设置了档案专业硕士学位,原本的宗旨是为档案事业后备队伍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实际上这种培养方式跟学术型人才培养没有较大区别,无论是导师队伍建设还是研究生课程设置,都未体现出自身特色[7]。此外,高校中的档案教学实践资源缺失,职业素质高的导师较少,使得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非常困难。二是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界限模糊,一直以来这两者的定位都是学术型人才,毕业后可以从事档案教学或科研工作。但从实际情况看,博士研究生绝大多数都选择了留校,而很多硕士研究生并没有继续学术钻研,通常会走向社会。所以按照学术型人才要求培养硕士生,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

(二)档案事业后备队伍衔接的“专业人才贬值”问题

一是档案机构缺少职业准入制。档案学专业人才如何对口就业是当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但从总体上看,仅仅依靠教育界难以独立解决,还需要档案机构进一步完善人才引入机制。如果档案机构不能对人才进行有效的疏通和分流,则高校这一人才培养基地将会出现“人才过剩”的情况。由于国内档案行业没有统一的上岗标准,职业准入制缺失,使得档案机构从业门槛较低,一些没有经过档案专业培训的人员也能获得职位,专业与非专业的界限较为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档案学专业人才贬值。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将极大地影响到档案事业后备队伍的合理性。

二是档案机构忽视专业理论知识。我国的档案机构存在一个普遍的观点:“从事档案工作必须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许多档案馆的人员考核也是将此作为唯一的标准,导致“轻理论、重实践”的现象大量存在。首先,对于档案学专业人才来说,理论扎实是他们的优势,但进入职场之后会发现理论知识并不值钱,致使专业人才贬值成为常态。其次,档案机构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忽视将影响到档案学专业人才的价值发挥,一些经历过多年高等教育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在学业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档案机构“轻理论、重实践”的人才使用观,则会质疑自身的专业优势,甚至会对职业生涯产生厌倦。虽然非专业人员经短期上岗培训之后,基本上可以胜任相关工作,但能力增值空间并不大。

三、解决档案事业后备队伍衔接问题的思路

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规模及水平,还有专业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此外,档案行业完善的用人机制也能推动档案教育的发展。如今,我国档案领域的从业人员日益增加,所以要针对“专业教育缺陷”、“专业人才贬值”两大问题制定相关对策,以符合档案事业后备队伍的建设需求。

(一)“专业教育缺陷”的解决思路

一是强化档案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学校可以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多选修企业档案管理学、档案计算机管理学等技术类课程,提高应用型、技术类的课程安排量,并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创设一定的职业情境。学校应将实用型课程纳入到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大纲中,增强档案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环境的贴合性。

二是不断充实档案课程内容。综合型人才在社会上越来越受欢迎,档案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加强其他课程的学习,所以我们对于档案课程的设置要不断充实内容。例如,英语、思政等公共必修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将占用学生的大量时间,学校可以考虑用名家讲座的方式,通过生动有趣但占用时间不多的集中讲座,使学生得到一定的熏陶,由于这种形式较为新颖,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档案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三是纠正定向培养的目标。在档案学的学位制推行下,不仅要培养学术型人才,更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要纠正定向培养的目标,使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课程设置能够体现出一定的特色,不断提升导师的职业素质,丰富档案教学实践资源,并要明确培养的对象是应用型人才还是学术型人才,使培养界限变得更加清晰。

(二)“专业人才贬值”的解决思路

一是做好档案机构的职业准入制建设。这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和经验。西方国家对于档案工作人员的学历通常有较高要求,例如,美国的档案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英国的档案部门上岗条件要低一些,但至少要拥有本科学历。这些国家的档案事业有着严格的职业准入制,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想要进入档案岗位难如登天。我国档案行业只有尽早构建起统一的职业准入制,才能提高专业人才的价值。

二是档案机构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档案学专业人员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当他们积累起更多的工作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升空间是非专业人员所不能比拟的。在档案事业未来的发展中,不论是史料编撰还是档案信息管理,都需要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人员才能胜任。职业和事业是有区别的,档案机构若过于看重职业技能,忽视学术氛围,不一定能成就事业。所以档案机构应改变现有的人才引入观,避免机构内部有过多的非专业人员,给予档案学专业人才更多的对口就业机会,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档案事业后备队伍的整体质量,同时能够确保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定向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宝勇,陆璐.中美档案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比研究及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7(4):125-128.

[2]张军征,张建平.以职前培训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的策略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4):19-21.

[3]饶圆,玉敏圆.基于档案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从业状况分析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与方向——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浙江档案,2017(7):20-22.

[4]韦爱月.档案工作者信心提升与档案工作质量关系浅探[J].山西档案,2014(4):54-56.

[5]李海涛,宋琳琳.我国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设置调查研究——以我国9所“985”“211”高校档案学本科课程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6(4):13-19.

[6]黄猛.应用型档案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基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模式的借鉴与启示[J].山西档案,2016(1):125-127.

[7]蔡梦玲,高俊宽.从档案学硕博招生看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走向[J].档案学通讯,2014(4):21-26.

猜你喜欢

档案学就业率专业人才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中国视光学相关专业人才互通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构想与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档案学本体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