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地理环境教育与认识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2018-01-23李宏飞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李宏飞

【摘 要】本文基于新课改以“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论述基于学生对环境的学习理解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提出挖掘文本资源、组织专题探究、组织课外实践、联系时事热点等措施,以此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思想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环境理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B-0124-02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而高中地理大部分内容是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优势,因此,结合对环境的理解进行地理教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当注意挖掘课本中的资源,抓住教材存在的有关地理环境理解的内容,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挖掘文本资源,认识地理环境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必须先立足于课本内容深入探索,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地理学科本身就是对地理环境的探究,文本中蕴含大量的内容,教师要抓住课本中的某一个点,引导学生深度探讨,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讨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意识内化成自觉的心理。

例如,在讲解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时,在课前导入中,笔者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对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一些了解。有的学生提到,发达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地势低平地人口多,高原地区人口少;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这一回答是基于学生从小对地理知识方面的经验积累,根据现实中的具体情况他们很快便掌握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接着教师补充说明,结合之前的学习内容,知道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由于工作、学习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向城市迁移,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各类资源问题层出不穷,环境问题亟待改善,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节约使用现有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一些居住在城镇的学生颇有感触:人口迁入虽然弥补了当地劳动力不足,但是给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本的现有资源的深入分析就可以引起学生共鸣,启迪环保意识。

在挖掘文本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用善于发现的眼光找出隐藏在课本中的学习资源。同时,备课对课堂教学效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对地理环境理解与地理教学的巧妙结合深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组织专题探究,深度研讨地理环境知识

专题探究可以让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透彻地了解学习,深化对地理理论知识和环境问题之间的感受与体会,将地理内容环环相扣的各个影响因素拆分开来,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进行全面仔细地揣摩与分析。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题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构建灵动性的地理课堂。

例如,在讲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和环境”中的自然灾害时,基于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知,笔者特意开展关于洪涝灾害的专题探讨。首先,学生先讨论洪灾的成因,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整合起来得出的结论基本全面,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包括季节性气候、地质和水利设施工程等各种因素。之后,学生对治理措施和灾后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提出各个部门应当注意水利工程的维修,保持排水通畅;源头治理,种植树木,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灾害发生后,要注意传染病和食物卫生等的控制,进行反思防止灾害的再次发生。最后,笔者给学生推荐“1998 年特大洪水”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表示,具体的损失数据和伤亡人数更能让人体会灾害的无情,我们要学好文化知识,为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出一份力。通过对洪涝灾害专题的探究,学生更加清晰地领悟了关于自然灾害的内容。

地理课程中有许多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一些重点难点都可以作为深度探讨的内容,教师要在学生课堂接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基本学情,根据他们的情况来选择专题探究的主题和难易程度,同时也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动力。

三、组织课外实践,参与调研地理环境

书本上获取到的知识毕竟比较浅显,单一的学习无法领会到其中的真谛,只有亲身体验才能透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理论都是在实践中反复操作提炼得出来的,因此,理论应当回归到实践活动中,躬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领会到作者的意图和感受。

例如,在讲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和地理环境”中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笔者特地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考察调研,调研对象是一家家具厂,调研内容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分析得出该企业的发展特点。首先,学生都知道家具厂的产品不便于长距离的运输,同时成本也较高,因此,该工厂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经过走访调查,学生发现该家具厂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和途中损耗,采取的是就地销售策略,也就是他们的工厂建在销售地的附近,符合市场导向型的特点,同时学生发现该厂的地理位置选在人口流动多、经济发达的市中心地区,这使得它的销售市场更为广阔,为企业获得了丰厚的盈利。学生通过深入社会调研,有效地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印象。

课外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问卷调查、参观访问和实地考察等,各种形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要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且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形成对环境的感知来指导他们以后的行为方式。

四、联系时事热点,区域认知地理环境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区域地理的知识架构内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观念,是一种地理认知和思维模式。教师为学生推荐热点素材,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有基本了解的区域地理案例,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念与看法,了解当下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化生态安全观念。

例如,在讲解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时,在对区域发展阶段有了初步学习后,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区域发展问题对环境的影响,笔者选取了曾备受媒体关注的《安阳“污染围城”问题依旧突出》的报道,这是关于河南省安阳市环保问题的报道。笔者选择这篇报道的原因是要让学生看到是什么引发了安阳市的环保问题。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学生发现案例中安阳市的工业较为发达,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工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落后产能淘汰不及时,散媒露天堆放造成空气污染,烟尘排放量严重超标。这些问题都明显揭示了区域发展中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必须引起企业自身和环保部门的关注,才能促进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时事新闻的剖析,学生认识到了区域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形成了基本的区域认知能力。

联系时事热点,探讨区域环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形成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以及自身对事件的判断能力,同时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對学生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高中地理渗透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必须紧扣课程改革的要求展开,紧密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要在反复的反思调整中,总结出可行的固定教学策略。地理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基于学生对此的理解和深入的学习,应帮助他们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地思想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建国. 浅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6(9)

[2]吴岱峰.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

(责编 刘 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