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2018-01-22柳来星

南方企业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大数据

柳来星

摘 要:本文从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大数据时代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出发,结合我校“信息管理与新系统”专业的培养现状,对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改革意见,以期能够培养更多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提出新的要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信息资源为对象,探寻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的规律性,保证信息资源的功能效用和战略价值的发挥,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核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改革的方向必然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对最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是影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改革发展成败的主因。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热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创新改革发展也必然与云计算、大数据产生紧密联系。信息管理与系统专业发展应该是动态的,应在不断的改革中求发展。大数据时代新特征要求设计和构建相应的管理决策分析模型与方法,而大数据的发展应用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提出更多更加复杂的技术和理论问题,从而也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大数据时代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

大数据时代下,需要培养学生大数据科学素养。大数据科学素养需要从四个阶段来提高,分别是:学习相关基础学科、掌握高效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地学习知识挖掘方法、在不同领域应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关键技术有云计算和MapReduce、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并行数据库、开源实现平台Hadoop和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时代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要求如下:第一,数学基础学科,包括高等微积分、矩阵论、统计学等数学方面的学科;第二,数据库,掌握数据库原理(关系与非关系型),各种NoSQL和NewSQL的数据库;第三,分布式计算系统,如Hadoop、Spark等;第四,数据建模,掌握建模理论与方法,会使用各种建模工具;第五,数据挖掘与预测;第六,机器学习;第七,大数据可视化,掌握可视化的理论,会使用可视化的工具;第八,大数据库编程语言,要学习Java、python、R等编程语言。

目前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

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在管理学院下的管理工程与科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管理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叉的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师资配置基本上也是由具备这三个门类学科背景的教师构成,师资学科背景合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和能力的应用型信息工程技术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数据库、WEB服务、管理模型决策与方法、ERP管理、物流管理、IT项目管理、信息组织、信息资源管理。

公共基础课有大学英语、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科基础课有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和运筹学。

专业主干课有JSP程序设计、信息系统编程基础、管理模型算法基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ERP原理与应用、WEB服务、信息资源管理、NET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IT项目管理、电子商务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专业方向课有信息服务管理、管理系统模拟、信息组织、信息系统案例分析、信息系统建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前沿、图书情报、优化理论与决策以及移动应用开发。

实践教学有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2)、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由以上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可以看出,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改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需要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大数据内容调整课程体系,依托大数据平台完善人才培养途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还要面向大数据管理需求,融合数据科学与信息管理,培养学生大数据科学素养以及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我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课程内容的调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需要学习Python语言,基于此,我们可以将程序设计基础教学语言设定为Python语言,而之前主要是讲C语言。同时,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方面主要是讲关系型数据库,而大数据很多时候是非关系型数据库,所以在数据库原理这门课里面就要增加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知识。另外,统计学原理这门课不能纯粹讲理论,要偏向利用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实践。

部分課程的调整

将NET程序设计改为R语言程序设计,增强大数据编程语言的学习,使其作为一门在统计分析领域使用广泛的语言,为后期的大数据应用打下基础。

专业方向课的更改

将管理系统模拟改为大数据库算法设计与分析,信息系统建模改为数学建模与Matlab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前沿讲云计算与大数据运维(含虚拟化),优化理论与决策改为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应用基础(Hadoop),增加Spark原理与Scala程序设计应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应用两门方向课,去掉移动应用开发。

课程设计的内容设定

之前的培养方案改革中,课程设计主要是关于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现在,为了扩展大数据的能力,有些课程调整后,教学内容变得丰富了,而一般教学学时数不增加,为了不降低教学效果,可以将这些课程安排为实践教学,既增加了教学学时数,又增强了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新的培养方案可以为:开展数据库综合应用开发及综合实践、大数据平台技术综合实践、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综合实践、大数据技术综合应用创新实践,以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

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也要尽量结合大数据来进行论文的选题和撰写,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信息管理方面问题的能力。

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期性和系统性的不断探索,不仅要考虑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学生取得实际效果的反馈等。只有系统性地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2009043)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椰曼.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大学生需求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03).

[2]胡洋,石云辉,王观玉.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改革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3).

[3]汪祖柱.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5,30(02).

[4]陈振冲,贺田田.数据科学人才的需求与培养[J].大数据,2016,2(05).

[5]刘智慧,张泉灵.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48(06).

[6]何海地.美国大数据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背景、现状、特色与启示——全美23所知名大学数据分析硕士课程网站及相关信息分析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02).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大数据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