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围绕钱币铸造权的学术辩论

2018-01-22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新币铸币礼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钱币铸造权究竟归中央政府,还是归民间私人企业主?这是一个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的问题。西汉昭帝期间,曾经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一场政治学术辩论。辩论的一方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汉朝官员,另一方是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民间学者。

这次政治学术辩论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汉初文帝时期,国家为了促进生产,曾经放任民间铸钱。这一方面为汉家经济恢复创造了宽松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也为藩国诸侯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并为奸诈不法之徒提供了聚集的条件。汉武帝时期,朝廷施行内兴功利、外伐四夷的政策,急需大量钱财,在国库告罄的情况下,朝廷决定将铸钱权收归国家,这有效地缓解了汉家的经济困境,有力地支持了汉家外伐四夷政策的实施。但是,在新币发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病。桑弘羊站在朝廷立场之上,坚持由国家统一铸造钱币,认为这是强干弱枝、平息奸伪、均衡贫富的必要手段。文学则认为,应该允许民间铸钱,保持货币多样化,反对朝廷与民争利。

这场政治学术辩论聚焦在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社会贫富悬殊的症结在哪里?御史大夫桑弘羊认为,贫富悬殊,这是由于民间少数人垄断财富造成的。他指出,流通钱币,交换有无,民众衣食生活费用供给不够,这是因为货物被极少数奸商垄断了。计算农业收入,再量入为出,而民众还有忍饥挨饿的,这是因为粮食被极少数富人囤积了。一个有智慧的人收入可以抵一百个人的劳动收入,愚蠢的人却连本钱都赚不回。中央政府对此如果不加以调整,民间就会产生侵犯他人利益的富户。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储存的粮食一百年也吃不完,有的人连糟糠都吃不饱。民众太富有,就不可以用俸禄支使他;民众太强势,就不可以用刑罚来威慑他。如果不去分散聚积的财富,均衡独占的利益,就会贫富悬殊。因此国家储备粮食,掌管财用,限制有余,调剂不足,禁止拥有过多的财富,堵塞牟取暴利的途径,这样老百姓可以做到家给人足。按照桑弘羊这一说法,汉家收回铸币权,是为了解决社会贫富不均的问题。贤良、文学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社会贫富不均,是由官府侵占民众利益造成的。贤良、文学指出,古时候重道德而贱利益,重大义而轻财富。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王的时代,道德大义交替盛衰。衰落了就扶一把,倾覆了就安定它。所以夏朝行政风格是忠厚,殷朝行政风格是敬鬼神,周朝行政风格是礼文繁缛,学校的教化,恭让的礼节,鲜明灿烂,现在还能从文献中看到。到了后来,礼义松弛崩坏,良风善俗熄灭,因而那些领取国家俸禄的官僚,违背礼义,争夺财富,以大吞小,激烈地互相倾轧。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储备了百年粮食,而有的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古代当官的人不种植收割,打猎的人不会捕鱼,守关的人,打更的人,都有固定的俸禄,不得兼有职务以外的收入,不得将利益一网打尽。这样,愚笨的人和智慧的人都会同样有收获,不会互相倾轧。他们征引《诗经·小雅·大田》的诗句,其中大意是说:“那里有漏掉的一把庄稼,这里有丢下的谷穗,它们属于寡妇的利益。”这几句诗说的就是官府不能将利益一网打尽啊。在贤良、文学看来,朝廷与民争利,收回铸币权,这才是造成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

其次,应该用什么办法制止假币盛行、竞相奢侈、互相倾轧的不良习俗。御史大夫桑弘羊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与时俱进,以此来纠正时俗之弊。桑弘羊指出,商汤、周文王继承夏桀、殷纣王衰世,汉朝乘秦朝弊政之机而发迹兴盛。行政风格有的质朴,有的富于文采,并不是随意改变传统法度。风俗变坏就要改变法度,并不是一定要改变古代传统,而是要拯救失误扶持衰世。因此教化与风俗一起改变,货币与时世一起变易。夏朝的钱币是黑色贝,周人的钱币是紫色贝壳,后代则用刀布做货币。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变衰,这是事物由始到终的运动。因此山林川泽不征赋税,就会导致君主与臣民同等利益;刀币不禁止私人铸造,就会使真假货币并行于市。臣民富裕就会竞相奢侈,私人操纵财利就会互相倾轧。贤良、文学则认为,要从根本上纠正假币盛行,就要加强教化,做到移风易俗。他们认为,古时候有集市而不用钱币,各人以其所有去交换所无,拿布帛去交换蚕丝而已。后世即有龟甲、贝壳和铜钱,几种货币交替使用。钱币屡次变化,民众因此越来越虚伪。他们主张要以质朴去补救虚伪,用礼义防止过失。商汤、周文王继承夏桀、殷纣王衰世,改革法度,改变教化,使殷、周王道兴盛。汉初乘秦朝弊政机会,而不去改变法度和教化,反而积蓄财利,改变货币,却想着要返回农业根本,这如同用煎熬去防止烧烤,用烧火去防止水的沸腾一样。在上位的人爱好礼义,那么民众就知道用礼义节制自己行为;在上位的人爱好财货,那么下民就会冒死去追求财利。

第三,应该如何评价汉武帝收回铸币权的政策。御史大夫桑弘羊指出,汉武帝收回铸币权,这是根据民间铸币导致的种种乱象而制定的政策。汉文帝时期,放任民众铸造钱币、冶炼铁器、煮制食盐。吴王刘濞擅自垄断沿海湖泽,文帝宠臣邓通垄断西山铜器。崤山以东奸诈狡猾的人,都聚集到吴国,秦地、雍地、汉中、蜀郡的奸民都依附邓通,吴王、邓通钱币遍行天下。就是针对藩王作乱、奸民聚集等种种乱象,因此朝廷才有铸钱的禁令。管制法规一旦确立,奸诈作伪之风就平息下来;奸诈作伪之风平息,民众就不期望非法所得,而去各自从事他们的本行,这样,他们不返回农业根本又做什么?因此国家统一铸钱,民众就不会产生二心;货币由国家发行,下民就不会产生疑问。贤良、文学则指出,国家收回铸币权之后,在新政策施行过程中,又产生了铸币官从中谋利、部分钱币不合规格、商贾从中取巧、民众怀疑新币等问题。往古时候,货币多样,财物流通,民生安乐。到了后来,渐渐去掉旧钱币,另发行银锡龟龙钱币,不少民众巧妙使用新币。钱币屡次改变,民众越发怀疑。朝廷于是下令废除此前天下各种钱币,命令水衡都尉属下均输官、锺官、辨铜令三官统一铸钱。主管铸钱官吏和铸钱工匠从中牟利,有些钱币不合规格,因此铸出来的钱有薄厚轻重之分。农夫不习惯新币,拿熟悉的旧钱币来与新币比较,相信旧币,怀疑新币,不知钱币真假。商贾用质量好的钱币换取质量差的钱币,用半数真钱换取成倍的假钱。要买进就要损失实利,要卖出就怕失去常理,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对铸造伪币虽然已经有了国法,但货币有好有坏的现象和过去一样。选择真钱会导致货物的积压,用钱的人尤其痛苦。《春秋》说:谋划赶不上蛮夷就不要实行。因此官府对外不垄断河海川泽,以便有利于老百姓的使用,对内不禁止铸钱,以便沟通民间的交易。

在以上三个问题上,双方的观点针锋相对。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辩论双方的是非曲直,应该怎样看待这场关于铸币权的辩论呢?从辩论内容可以看出,双方的分歧是由立场与视角的不同造成的。桑弘羊站在官方的立场上,他更多地看到私铸钱币对国家政权所造成的危害,坚定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贤良、文学则秉持鲜明的民间立场,他们强调的是官府铸币对民生利益的消极影响,希望官府关注民间利益。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封建国家掌控财权,将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手中,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对这场辩论所作的回答。

猜你喜欢

新币铸币礼义
“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期限延长
略论我国古代钱币铸造中的板形范立式顶注工艺
货币的演变与科技发展的联系
换新币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麟溪水长流
外币的兑换
关于伦理道德的再思考
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影响铸币税的理论及量化研究
悫:在礼义中涵养性情的君子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