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引路 快乐习作

2018-01-13洪少敏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兴趣小学语文

洪少敏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属于重要内容之一,对小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价值。但对于习作,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惧怕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不高。因此,对小学生展开习作方面的教学时,教师需从兴趣引路方面入手,使小学生对习作的乐趣有所感受,乐于参与习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兴趣 快乐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44-02

习作是通过语言文字展开表达、交流的一个方式,是小学生对世界、自我进行认识,并将这种认识以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学生习作能力可直接反应出其语文综合能力,是对小学语文水平进行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大部分小学进行习作时,都会感觉力不从心,找不到合适的素材,也难以合理组织语言,这主要由学生对习作兴趣缺乏所致。因此,开展小学习作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从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面入手,使小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乐趣,主动进行习作,从而实现小学习作水平、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

1 引导学生感知生活,激发习作兴趣

纵览各类文学作品,均与实际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家们进行文学创作时,大多会对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应用,以创作出内涵更为丰富的作品[1]。小学生的习作也一樣,不可脱离生活,否则不仅可致使习作毫无素材,无话可说,而且会导致习作作品缺乏真实性。实际上,习作作品是实际生活的一种产物,创作的源泉是生活,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生活为源泉,文章为溪流,源泉丰盈,溪流才可昼夜不息。因此,对小学生展开习作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感知,一方面,向学生讲解习作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使小学习作时能够对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进行培养,如某一事物的特征、某一现象等,使小学生习作时有能言之物、能言之理[2]。总的来说,通过引导小学感知生活对习作兴趣进行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通过活动开展,进行有效引导

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学校大多会对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如文体活动、德育活动等,教师可充分应用这一点,指导小学生应用文字对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感受等进行记录。比如,我校近期对“包饺子”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组织。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引导学生分享参加活动时遇到的趣事,并以文字进行记录。又如,学校的广播体操比赛活动进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心情进行回忆,并将感想写出。这样一来,习作素材有了学生亲身的体验,不仅可让小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使其写作素材更为丰富,从而使小学生能够顺利创作出符合生活实际、自然流畅的文章。

1.2 通过学生身边人物进行引导

小学习作教学中,人物描写是主要内容,对此部分展开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物入手,如同学、亲人、教师等。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我熟悉的人》的命题,随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身边的一个人进行观察,如人物的外貌特点、动作、事件等,并进行记录。这样,作文素材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且需学生亲身进行观察,可使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1.3 通过学生身边事物进行引导

对小学生的习作兴趣进行培养时,需从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周围的食物进行观察与感知。比如,下雪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室内视觉观察、室外触觉观察等对雪进行感知,带领学生到雪中,引导学生伸手感受。随后,让学生通过语言对自己的观察结果、感受进行描述,这样一来,学生势必会满怀兴趣、争先恐后进行描述,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进行了培养,此时,再引导展开习作,可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诱发习作兴趣

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中,情境创设是主要方法之一,小学习作教学中也不例外。因此,对小学生展开习作教学时,教师需对小学生的童趣进行考虑,对充满乐趣的情景进行创设,将某一具体的生活情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再通过语言对这一感受进行记录,以成就一篇精彩作文[3]。不同阶段的小学生认知水平发展有差异性存在,习作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也应该有所差异,对于年级较低的小学生,可通过实物对情景进行模拟、以图画对情景进行再现等,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可通过语言对情景进行描述[4]。引导小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例如,在“秋天的景色”这一命题作文教学中,由于对秋天的认知度不够,小学生看到这一题目时,会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可充分对校园情景进行应用,带领学生到栽种桂花的操场边进行观察,先以桂花的香味激起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从远处、近处对桂花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对自己观察的桂花进行描述。随后,对桂花树进行一定摇动,让学生站在树下观察、感受,描述所看的景和内心所想。之后带领学生回到教室中,学生势必还沉浸在刚才的愉悦氛围中,此时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展开习作,对桂花这一秋景进行描述。通过这一实际情景,并让小学生对这一情景进行亲身感受,可对小学生的习作兴趣进行有效诱发,寓教于乐,使小学生乐于作文、作出好文。又如,对描述某一小动物的习作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把一些小动物的介绍资料介绍给学生,若条

件允许,让学生从家里将小动物带到课堂上。随后,引导学生以第一人称对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进行介绍,如“我是小兔子,

我……”让模拟不同小动物进行对话,为小学生创建一个充满乐趣的对话情景。对话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对不同小动物的特点、习性进行了解,而且能够感受到快乐。这一活动完成后,教师再指导学生以《我喜爱的小动物》进行写作,这样一来,习作教学妙趣横生,不仅可使学生习作兴趣得到有效诱发,而且能够使小学生作出更为真实的文章。endprint

3 鼓励自主创作,提升习作兴趣

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训练,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训练活动的组织对学生的习作兴趣进行巩固与提升,同时使小学生习作能力水平提升。例如,教师可通过游戏的引入引导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如组织“画树叶”的游戏,在黑板上画出一颗大树(只有树干,)讲一个小故事,告知学生秋风把落叶吹落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大树找回树叶,组织学生蒙眼到黑板上画树叶,先让学生原地转五圈,再画,此时,有的学生把树叶画到了大树根部,有的画到了黑板一角,台下的学生发出欢快的笑声。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对刚才的游戏过程进行回顾与描述,写一篇小文章,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不仅可使学生写作兴趣得到有效提升,快乐写作,而且能够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4 予以激励性评价,提升习作信心

对小学生实施习作教学时,教师需予以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以使学生对写作充满信心。首先,对作文进行批改时,应该对鼓励性的评语进行应用,找出文章的优点,予以肯定,使学生感觉到作文并没有想象中难,主动进行写作。其次,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学生对作文进行上交后,通常会对教师的评价满怀期待。对此,教师应该尽快修改,给出反馈,使小学生对作文充满动力。再次,习作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佳作、优秀段落,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朗读。同时,对于原有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有所进步后,教师应该及时提出,并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使其作文兴趣得到激发。最后,通过墙报、学校的橱窗、广播电台等,对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展示,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对写作充满信心。

5 结语

总而言之,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學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大多数小学生往往对习作兴趣乏乏,部分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兴趣的培养的忽视,使小学生习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展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教师应该提升对学生兴趣进行培养的重视程度,通过兴趣进行引路,使习作教学妙趣横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写作、乐于写作,进而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水平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春玉.让习作因体验而精彩 ——浅谈体验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4):28-30.

[2] 肖亚女.快乐体验 轻松习作——中年级“玩”中习作教学策略例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5):11-13.

[3] 姚约维.起步习作"三部曲" ——小学中段快乐习作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5):170-171.

[4] 董珺芬.游戏中快乐习作--游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25):16-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兴趣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