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学网络德育模式建构初探

2018-01-13田长鹏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构建教学模式

田长鹏

摘 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兴起,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有一些不良的信息对人们尤其是中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初中生的德育思想便成为了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基于中学的网络德育教学现状进行入手分析,进而对网络教育模式的构建进行初探,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网络德育教育 教学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28-02

网络时代的发展推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也因为它的发展,促进了国家之前的交流,使国家之间的文化传播速度和范围逐渐增大,促进了国外思想的流入。这就为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题。使得个别初中生的思想发生变化,他们崇尚国外的自由理论,叛逆无惧,造成有些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要想对这这样的问题进行解决,还需要对网络进行具体优化,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解决,促进中学生德育素质的不断提高。

1 转变德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是学生能够进行有效学习的主要引导人。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能够依照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意识树立起来,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引导性的作用,采用相应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参加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研究,对教学内容能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将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教师要能够明白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分化,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学生一同完成学习内容的分解消化。基于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尽量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和眼界,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这样的过程实现,从简单的方面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在课前,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更积极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并要让学生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对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加强。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能够明白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让学生一遇到不会的难题就只知道寻求教师,而不愿自己动脑思考,教师也要有效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2 改变教学方法

促进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活跃起来,激发相应的学习兴趣,能够主动的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目标实施起来。也就是说,要想促进课堂学生学生习主体性的实施,最基本的任务和内容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带动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实现,也可以创设情景模式,将学生有效带入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去,造成学生的视觉冲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策略的改变,就是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给予课本教学内容,将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融入,从而使他们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将课堂内容的讲解以辩论赛的形式在学生之间进性开展,或是举办相应的演讲活动,让学生谈一谈对人生观树立的建议和想法等,也可以通过对情景重现的方法,让学生积极的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领略到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学习过程中,不仅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能够将知识有效的进行吸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 提升教师的网络素养

要想有效实现网络德育教育模式形成,就要提升教师的网络素养,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网络教学水平的增加。将教师的教育角色进行改变,顺应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教学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掌握适应时发展的教育技术,对网络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对网络技术进行熟悉的掌握,并且能够将网络技术和德育教学内容进行相集合。教师要对自身培训意识进增加和深入,自觉学习网络相关知识,掌握网络的技术技能,将自身的网络道德素养进行提升,能够成为受到学生喜欢的高素质教学老师。与此同时,教师要能够主动学习相应的信息处理技术,懂得网络教学的管理,能够将中学的德育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将信息技术与新课改相融合,优化德育教学的实际本领。要能够及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了解形勢的变化,对学生的教育进行改革,面对德育工作进行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要给出及时的解决策略,从而不断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促进网络德育教学的推进。

4 多方合作,促进网络德育新局面的形成

4.1 校园德育新环境建设

德育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它需要多方合作的共同进行,而学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将网络育人的技术进行充分的发挥,才能有效的促进学校德育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和推进,为德育事业开辟一个崭新的世界。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利用起学校的网络设施,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体系,促进信息在校园的遍布,建立各个部门的网络管系统,使学校的网络环境被具体实施。利用网络进行办公,将学生档案进行管理,实现德育教学的网络化管理。开展相应的网络角落,为学生的心理倾泻提供一个倾诉场所,帮助他们记性情绪的调节,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进行及时的了解,以便于在日后的德育教学工作中,使教育变得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

也可以利用校园的大环境因素,在校园内开展相关德育的教学活动,并加强相应的宣传活动,为学生的思想和德育教学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和校园环境。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开展讲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开展关于网络道德素养的征文比赛,或是网络知识的相关竞赛等,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培养他们在网络中的德育素养,增加相应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等。促进教学的切实展开。endprint

4.2 家校联手的德育指导

网络的快速发展,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也就是说,现在的大部分家庭中都有计算机电脑的存在,加强了学生对网路环境的接触。因此,对学生网络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构建,也同样需要家庭的配合,促进家校合作,家长要加强自身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交流特性,与家长之间建立联系,创建相应的教育网站,渗透家长网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增加两方的联系。加强网络德育教育的监督性,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

4.3 完善法规规范网络行为

有效的建立学生网络德育知识的教学模式,需要相应的法律的建立健全,为安全合法的进行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从而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自身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对网络的不良信息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地改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德育知识的增加。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德育信息网络的安运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吧的建设进行强化管理,倡导人们文明上网,形成较为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不断提升。

5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学校网络德育教学模式,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势不可挡的。因此,在具体的建设过程当中,学校要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增加多方的交流合作,共同促進学生的网络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昆.高校网络德育模式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2] 沈亿峰.我国社会转型期未成年学生网络德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3] 江爱民.网络时代中学生道德判断力研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

[4] 佘丽.多向交往的德育价值解读及其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3.

[5] 汪霓.微博时代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6] 房美凤.网络传播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08.

[7] 刘慧磊.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13.

[8] 王恒映.论中学德育中赏识教育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