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绿色发展 助力雾霾治理

2018-01-09陈媛

理论观察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陈媛

摘 要:近年来,雾霾已经“走街串巷”,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环境污染名词。毫无疑问,雾霾现象的频发,最能代表当下中国所迫切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在过去的2016年里,我们听到或者看到最多的就是关于雾霾口罩的热销,以及为了躲避雾霾对呼吸道健康的威胁,纷纷辞职举家迁往国外等头条新闻。伴随着雾霾持续侵扰的范围不断蔓延,大气环境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与日俱增,严重干扰人们的衣食住行,制约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治理雾霾,保护环境,已是刻不容缓。本文从雾霾的成因分析,提出了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应对雾薶的治理,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关键词:雾霾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1 — 0049 — 03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与监管不断得到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全国两会热议的焦点。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陈述的《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了绿色气息的政府工作报告。其要点在于,《政府工作报告》里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守住环境保护底线的做法,将其与金融安全、民生保障一道,作为2017年政府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的总基调。同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在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下,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这表明,雾霾治理,政府要努力,社会也要努力。大家共同努力,空气肯定会越来越清洁。从上可以看出,2017年的绿色发展,将不再只局限于作为一个发展理念,而是真真切切的系统实现绿色发展的现实举措。2016年绿色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雾霾天已经比往年有所减少,可以预料,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2017年的绿色发展将进一步渗透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其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现阶段保护生态环境,重视雾霾的治理,是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正确认识雾霾的成因对于绿色发展的推进、雾霾的治理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一. 我国雾霾成因分析

1.自身因素

从宏观经济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速度有目共睹,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内便达到了西方国家一个世纪才能完成的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开始逐步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业化生产模式。一时间,中国经济领域百花齐放,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当属第二产业的扩张尤为迅猛。例如,采矿业由于投入少见效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冶炼、化工等许多高能耗、污染重的行业也纷纷遍地开花。不容置否,中国工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了空前绝后的提升,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一时间,传统工业转型困难,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尚未成熟,就在两者青黄不接之际,雾薶问题频频爆发,大气环境变得千疮百孔。若从生活方式来看,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变迁,交通方式的更新,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的空气质量。如汽车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以及家庭装修中的粉尘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加剧雾霾的聚集。正如调查研究表明,仅约10%的雾霾属于自然释放,而其他近90%的雾霾则来自人为排放,这些排放无一例外来自于人类日常的社会活动。由此可以证明,构成雾霾的污染物均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息息相关。

2. 外部因素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市场间经济的较量一直处于白热化状态。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在世界大国之间站稳脚跟,并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中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发展壮大本国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拓展国外市场,努力吸引外商投资,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总部。借此希望,在同世界经济接轨的同时,培育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国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几十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成绩斐然。目前,中国俨然已成为世界的大工厂,为外商企业提供服务,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需求。而令人担忧的是,早期外商在中国投资设立的多为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行业厂房,目前在世界各地流通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低利润的产品也大多盛产于中国,“Made in China”此类的商标随处可见。就像这些产业需要廉价的劳动力一样,它们不仅需要大量消耗我国的的不可再生资源,也会不可避免地排放出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有毒气体。如果说中国地大物博,就地取材,轻而易举;那么大气污染的排放,空气质量的每况愈下,则让中国难以消受。

其实,先于中国步入世界强国的西方国家,早已自食恶果,深刻意识到一昧追求经济GDP的增长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可逆转,雾霾的爆发,已是屡见不鲜。不仅是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也给该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此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假借发展生态文明,掠夺、侵占他国的生态资源,将许多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工厂迁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自己的发展成本转嫁到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区,并在国内专注于更有利可图的新兴无污染高科技产业。如果发展中国家照搬之前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模式,虽暂时满足了眼前的利益,实现了经济的增长,但从长远看,存在着种种难以遏制的隐患。前车之鉴,值得我们深思。因此,要时刻警醒,不可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步入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中,要想在经济繁荣向上的同时谋求绿色的生态文明,我们必须把握好天平的两端,两手抓,两边均要予以重视。

二.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雾霾治理的启示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进化过程。人类征服自然的必要过程是改造自然,当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方式的不当,则必然会导致自然遭到破坏,从而走向其的对立面。事实证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的双边关系濒临瓦解,甚至是出现了空前的对立以及由此衍变而来的全球生态危机。至此,如何恰当地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之中,挽救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令人深思的课题。endprint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思想内涵,要求人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明确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在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做到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实现更好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得自然在满足当代人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又不会损害到后代人的利益。若背道而驰,人类终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在向世人昭示了一幅人与自然两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图景,从中不难看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段持续调控、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而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只有在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彰显其存在的意义。作为人与自然和衷共济的全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为基础,以人为核心,以人与自然生态的统一为原则,应运而生。它强调社会的发展是复杂系统的整体推进、不断优化的过程,所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其最终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的和解、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模式的提出,不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标志着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相较于已往以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歪解为前提,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老旧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思考和积极发展,其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抨击了人类是自然界主人的谬论,为当前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着手雾霾的治理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国雾霾的治理给予了重要的现实启示作用。

三.推进绿色发展

党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立足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对雾霾问题的治理存在质的飞跃,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以便更好、更快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此愿景下,凝聚而成的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绿色的可持续发展观,成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指引我们更好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美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毫无疑问,绿色发展的推进,是当前雾霾治理的最佳举措。

1.推进绿色扶贫

绿色扶贫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充分彰显了共产党对新时代富国之道的科学把握。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不断普及,环保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在一些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教育资源短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导致当地百姓严重缺乏生态危机意识。要想改变以往以低成本要素投入到高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粗放型地区发展模式,并向创新与绿色发展双轮驱动的地区发展模式转变,推进绿色扶贫,无疑是不二的抉择。要知道,只讲消除贫困,忽视环境保护,是对国家生态安全的置若枉然。做好环境治理扶贫工作,就是要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到扶贫工作之中,推动贫困地区生态与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治理保护与消除贫困的内在统一。

2.推进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模式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支柱,直接决定了绿色发展的成效以及美丽中国的成色,是共产党执政兴国急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在环境资源面临瓶颈制约的大背景下,人与自然之间矛盾重重,要想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相伴的康庄大道,势必需要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打造绿色生产一体化的产业链条。通过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助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结构,增速绿色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的兴起。借此,加快实现中国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互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相信,假以时日,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梦,将变得不再遥远。

3.推进绿色惠民

为了彰显党对新时代惠民之策的清醒认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将綠色惠民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人民谋福利求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指道,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代表着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更是意味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固;爱惜生态环境就是维护人民利益,改善生态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得以凸显。但是,当前我国空气环境质量差强人意,成为制约人们生活品质的一块短板,雾霾的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清爽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天然的环境,关系最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党和国家保障民生福利的科学抉择。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的双赢理念。面对频繁的雾霾黄色警告,拒绝语言文字的疾呼调侃,拒绝仪器设备的消极抵抗,我们需要的是绿色发展的实际践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雾霾的防治是一场攻坚持久战,要想赢得最后的胜利,圆百姓的蓝天白云梦,发展就必须被绿色加以修饰。绿色发展始终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奋斗目标,不仅明确了当前我国雾霾治理的发展方向,并且丰富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至此,推进绿色发展,助力雾霾的治理,势在必得。要相信,对生态问题的每一次化解意味着我们朝着美丽的中国梦更近了一步。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高鸿雁.论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的当代意义〔J〕.贵阳学院学报,2011,(02).

〔3〕张明岩.马克思自然观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J〕.东方企业文化,2015.

〔4〕坚持绿色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5,(07).

〔5〕廖少华.加快推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发展〔J〕.当代贵州,2016.

〔6〕新华网.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2017.

〔责任编辑:侯庆海〕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日本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绿色发展”关键在于“绿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