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与探索

2018-01-05王学梅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提高教学效果

王学梅

摘 要:音乐是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意义重大。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重视音乐教学作用,不断创新教学,充分发挥音乐学科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效果;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103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音乐教学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那么,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挖掘音乐学科价值,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增强生命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

歌曲会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唱歌不仅要注意发音,更要融入歌曲的意境,将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感情准确表达出来,这样歌曲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才是最真挚的歌声。小学生因为经验缺乏,理解感悟能力还比较差,仅仅依靠文字很难真正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和音乐结合起来,挖掘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和情感美,让学生真正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曲的时候,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快,一会儿就会唱,但是学生并不明白这首歌描绘的情境,感受不到乘坐火车的激动心情,所以唱起来非常呆板,这样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于是,我提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你们坐火车时的心情是什么样?”谈到坐火车,学生立刻有了兴趣,前后左右开始交流讨论,踊跃发言,接着,我又说道:“同学们,如果你们之前就学会了《火车开啦》这首歌,现在正乘坐在前往大草原的火车上。”这一下学生都闭上了眼睛,想象自己现在在火车上,开始唱《火车开啦》,将自己的心情通过歌声表达了出来,充满真挚的情感,课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问:“同学们,教师决定带你们去你们想去的地方旅游,你们有没有向往的地方啊?”学生们争前恐后的回答“上海”“北京”“大草原”“海边”“青藏高原”“香港”,接着我说道:“好,同学们,都注意了,现在本列车开往的路途中途径‘上海‘北京‘大草原‘海边‘青藏高原‘香港,请旅客朋友们坐好,现在准备出发。为了缓解无聊的氛围,在路途中让我们唱起《火车开啦》吧。”于是,学什么开始摇头晃脑的唱起了《火车开啦》,想象自己坐在火车上,将其当作一次旅途,享受旅途带来的乐趣,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歌声中。

二、引导参与教学,鼓励学生表现

实践是音乐教学的又一重要形式,是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展示自我,勇于表现。通过对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直接参与,可以促进学生深入领会音乐的魅力,还能促使学生自由表达内心情感。例如,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时,这首歌节奏铿锵有力、气势澎湃,唱起来令人感觉振奋和自豪,是一首经久不衰的革命歌曲。学生对这首歌曲非常喜欢,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完成演唱之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大部分学生都摇头表示不知道,并迫切想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用饱含心酸的感情为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听完之后,学生对自己如今的生活感慨万千,于是更加用心地投入演唱。每一位学生都斗志昂扬,打着有力的节拍,模仿儿童团的动作,意气风发的演唱歌曲,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来表达心声。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可以促进学生间表情和动作的交流,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可以大胆敞开心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我。

三、变革传统要求,培养创新素质

教学方针是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在传统音乐教学体制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演唱水平与测试成绩,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无法在更高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全面变革传统的教学方针,摒弃束缚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与创作能力。首先,教师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将精力倾注在学生身上,所以要严格限制音乐教师从事课堂教学之外的副业,并积极思考“怎样才能上好音乐课?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构建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关的教学方针,给予教师更好、更有效的指导。例如,在赏析《渔舟唱晚》这首歌曲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将教学要求细化到课程编排上,使教師在实施教学创新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小学音乐规范化管理,并不是提倡呆板教学,而是要采用规范化的教学思想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采用鼓励模式,激发自主意识

新课标提倡鼓励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征,与传统的严肃教育不同,鼓励教育提倡给予学生激励,不吝惜信任和肯定的语言,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学生首次接触彝族民歌,虽然彝族歌曲的节奏鲜明欢快,但是与学生以往学习的音乐形式有所不同,学习起来难免存在一定难度,学生的几次练唱都不理想,所以他们有些泄气。此时教师可以暂停教学,用微笑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和语言,对于我们不熟悉的语言,难免会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教师发现你们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好,虽然发音不是很准确,但是欢快的情绪表达出来了,你们要继续加油,有没有信心学好?”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有。”教师的鼓励就像是一支强心针,给予学生无穷的动力,让学生在之后的练习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总之,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紧随课改的步伐,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吉姆斯.小学音乐新课程之我见[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6):130-131.

[2] 张红红.谈小学音乐创新教育[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28.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