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建设一流本科进程中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

2018-01-04王守仁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本文从一流本科建设的角度考察大学英语教学,认为一流人才应该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竞争力,而较强的外语能力特别是英语能力是全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在一流本科建设中不可缺位,高质量的外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在一流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还讨论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一流本科建设;大学英语教学;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把“建设教育强国”确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并要求“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的重大决策,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感鼓舞和振奋。

十九大开启了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具标志性的内容就是要培养一流人才,”而“培养一流人才,基础和核心是一流本科”[2]。建设一流本科,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任务具体。在这一进程中,外语教育不可缺位。高质量的外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在一流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发挥重要作用。

十九大报告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即2020年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至2050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这一宏伟目标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的要求。今天在校的莘莘学子,是明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到2035年正当年富力强,他们要站在世界舞台中心,承担起在国际各个场合唱主角的使命。从这一视角来考虑高校一流人才的标准,落实到当前具体工作,就是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着力培养符合国家需要、推动科技进步、引领社会发展、适应国际竞争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就中国特色一流人才而言,非常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竞争力,以因应未来世界的机会和挑战。一流人才全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专业知识和本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而较强的外语能力特别是英语能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英语在国际上所处的独特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其背后有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综合实力格局的支撑,在可见的未来,没有其他语言可以取而代之。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无论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需要借助英语这一工具。正是因为英语具有这些独特的价值和功能,英语教育进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博士生培养,在各个学段都占有一席之地。

大学英语是高中英语的延伸和拓展,具有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不同特点。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高中课标和课程方案进行了修订,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已经正式颁布。此次修订工作的一项要求是“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科学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4]高中英语课标从现状出发,适当减少必修学分,合理控制学习难度,就词汇表而言,从原来课标的3 500个单词调整为3 200个单词。高中英语受限于3 200个左右单词这个范围,其教材课文基本上是改写或简写的语篇,这也符合高中学段英语课程“基础性”的定位。进入大学阶段,学生应该能接触到真实使用的英语,同时也真正有较多使用英语的场合和机会。

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本届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承担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研制任务。这份文件立足国情,从高校实际出发,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程体系、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发展等进行全面论述,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并不是脱离使用领域的语言能力,而是与使用联系在一起。基于语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一概念将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合二为一,避免了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的分离。培养和发展英语应用能力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特点,而准确把握英语应用能力的内涵,可以使我们跳出通用英语与学术英语对立的争议。其实,从语言能力来看,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語并不是对立矛盾关系: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对语言能力量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具有B2级别至C2级别的语言“中高级”“高级”水平者可以用该语言进行专业的学习和研究:B2级别学习者能够理解“专业领域的技术性讨论课题”;C1级别学习者“在其社会、职业或学术生活中,能有效、灵活应用语言”[5]。《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把在个人、社会语域使用的英语称为通用英语,把在学术、职业语域使用的英语称为专门用途英语。“这种分类放弃了语言基础与语言应用的二分法”:通用英语重点培养学生围绕个人需求和社会交往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专门用途英语重点培养围绕学业、学科研究和创新创业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无论是通用英语,还是专门用途英语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基础与应用的关系。”[6]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凸显应用,“使语言能力情境化、以语言活动为中心,反映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7]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服务学校、服务“双一流”建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有学者在考察欧美和东亚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后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强调更多的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阶段的教育,更强调教师从事世界一流的研究活动。”[8]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认为一流大学建设只是与研究生教育有关。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目前一流的研究性大学都是从一流本科大学发展而来,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与一流的本科生教育不可分割。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都需要一流本科教育支撑,需要一流的本科教育输送优质生源。大学英语教学对象是本科生,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对大学生的发展可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找准自己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位置,主动提供优质服务,培育学生的外语素养,为一流本科教育、进而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建设一流本科并不仅仅是“双一流”名单上137所高校的任务。近期教育部将在全国高校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即卓越工程人才、卓越法治人才、卓越新闻人才、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教师以及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即拔尖人才)培养教育计划升级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覆盖各层次、各类型众多高校,惠及数百万优秀大学生。这一计划对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提出要求,这也是一流人才培养工作中应有之义,不能设想所谓“卓越”“拔尖”人才不掌握英语。《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有意识地对接高中英语教学,同时考虑到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细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其中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就是针对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而设置,其英语应用能力的标准比一般学生的要高。总体来说,学生应该具备较好的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能够参与专业领域国际交流,并且“能发挥语言的力量去说服人、引领团队,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9],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

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提出要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外语测评体系建设的一项核心任务是制定统一的能力测评标准,为各类外语考试提供科学的能力指标体系和准确的能力标尺。英语是我国学习群体最大的外语,标准建设首先从英语开始。参照国际做法,该标准被命名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国内50多所高校20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工作团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量表研制。量表基于中国国情,对我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英语能力进行全面描述,将其分成“基础”“提高”“熟练”三个阶段共九个级别,覆盖了从我国英语初学者到熟练学习者和使用者的各能力阶段。

量表作为中国第一个覆盖全学段的英语能力测评标准,将有助于解决我国各项英语考试标准各异,英语教学与测试目标不连贯等问题,使考试设计更加全面、系统,使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促进不同学习成果的沟通互认,起到“量同衡”的作用。同时,量表也为国家层面各类英语教学标准的制定以及学校层面教学大纲的修订提供指导和技术参照,为编写各类英语教材、建设跨校同类课程(如在线开放课程)时确定语言能力的级别提供标尺。量表中的“中级学习者和使用者”级别为4—6级,对应于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英语学习者和英语专业低年级学习者,即四级大致相当于目前的高考水平,五级和六级的水平大致相当于目前的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量表等级的确定具有科学性,是依据大规模实证研究数据,参考了现有的语言能力量表等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及社会需求分析后进行划分的。量表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影响,除了体现在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之外,为清晰界定和描述教学目标、确定本科学段大学英语内容提供了依据。一方面,多个等级的设置为学校和学生自主选择提供了机会,体现大学英语教学多元化多层次特点,符合“多样化、个性化高等教育”[10]的发展趋势。建设一流本科,实施“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理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较高级别。另一方面,此次量表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发布,“兼具描述性(descriptive)和规定性(prescriptive)”[11]。科学的等级标准将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朝规范化方向发展。各校在制定校本教学大纲时,涉及到课程的分级、英语能力水平划分等,可以通过与量表能力描述体系进行衔接定位来实现相互之间的可比性。量表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学习者可以参照量表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进行定位或诊断,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参加适当级别的培训或水平能力测试,达到以评促学。可见量表将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起到引导、整饬、规范、提升作用,有利于实施“教、学、评、考”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效助推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英语水平、特别是在建设一流本科进程中提升优秀学生的英语能力。

新时代建设一流本科是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经济模式等,促使知识学习、获得、产生的方式发生变化,给高等教育带来冲击、挑战和机遇。筆者曾著文论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倡导大学英语通过建设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等,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12]。教育部去年12月认定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吴岩司长要求“以全面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为抓手,以教育技术现代化助推高等教育现代化,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掀起一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变革,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变轨超车”[13]。慕课的典型特征是大规模、在线、开放、共享。在线开放课程首先应服务好本校学生,同时要发挥其在线、开放的特点,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实现跨学校、跨地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从供给侧出发,特别要鼓励“双一流”高校以及具有学科优势的专业中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制作各种类型、各个层级的慕课,使得一般高校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线上学习名师的好课,这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在教学设备条件、教学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差距,即使是同一地区的高校之间,师资水平、教学质量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慕课有利于缓解学生对优质英语课程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英语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和使用慕课的意义还在于引发教学体系的重塑和教学模式的重构,深化教学改革,使得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可能,从而为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服务。目前不少高校面临大学英语课时减少、师资队伍人手不够的问题。如果学生有1/3乃至一半的时间是在线上学习优质开放课程,就可以省下教师不少的课堂教学时间。大学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为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课题,使他们的教学能够以研究为支撑和引领,教研并进,自身也获得专业发展和教学发展的新空间。

教育部林蕙青副部长指出:“外语作为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最主要媒介,是国家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软实力,是人们适应21世纪生活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技能。”外语能力是国际公认的一项国民关键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外语教育不是要削弱,而是应该加强。”[4]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建设一流本科进程中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努力用新奋斗、新措施、新成效书写新时代英语教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3]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28、29.

[2][13] 吴岩.一流本科 一流专业 一流人才 [J]. 中国大学教学,2017(11).

[4]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 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3月30日. [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5]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5.

[6]余渭深. 教学大纲的发展对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再认识[J]. 大学外语教学研究,2016(1).

[7] 王守仁.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2018(4).

[8] 黄福涛.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2017(8).

[9] 王守仁.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 外語界,2016(3).

[10]培养什么样的人 办什么样的大学——对话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2016年12月29日. [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612/t20161229_293339.html.

[11] 刘建达,彭川. 构建科学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J]. 外语界,2017(2).

[12] 王守仁. 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促进大学外语教学新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7(2).

[14]林蕙青.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加强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J].中国考试,2015(1).

[责任编辑:陈立民]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
浅谈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存在困难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