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民感知视角下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应研究

2018-01-02王琼王力

丝绸之路 2017年24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因子分析法民族地区

王琼+王力

[摘要]在旅游扶贫成为我国扶贫中坚力量的大背景下,资源丰富、景色优美的贫困地区迎来脱贫致富新机遇。本文基于居民感知理论,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居民为调查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甘南旅游扶贫的效应进行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感知明显,对旅游的环境效应感知尚不明显,居民当前在旅游业中实际参与较少但参与意愿较为强烈,旅游业发展尚未惠及广大居民,最后对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甘南藏族自治州;因子分析法;居民感知理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4-0035-04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朝阳产业,以其强大的产业关联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也成为了贫困地区脱困致富的新动力。自1999年,英国国际发展局率先在研究报告中提出PPT(pro-poor tourism)的概念,旅游便与扶贫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目前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众多,旅游扶贫的效应更是其中的热点领域。随着研究的进展,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视角从宏观角度逐渐转向微观;研究内容从以注重经济效应逐渐转向以经济、社会与环境效应的综合研究;研究方法也从静态分析逐渐向考虑时间与空间的动态分析转变,具体有用以研究经济效应的乘数效应法,用以研究旅游产业的规模、边界和综合经济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和卫星账户法,用以研究旅游业影响贫困人群途径及其影响层面的回归分析法、社会核算矩阵法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用于研究旅游业对贫困人口及其他行业的联动效应的民生分析、微观企業分析、贫困地区经济关联分析法,用以研究旅游增长与竞争力问题研究的产业链分析法与投资收益分析法等。

作为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多样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被誉为 “中国最美旅游胜地”。但甘南身处西北内陆高原,可进入性相对较差,少数民族相对封闭的生存状态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在旅游作为扶贫有力途径的观念指引下,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旅游扶贫的效应如何还有待研究。本文基于居民感知理论,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和访谈与科学的定量分析结合,旨在找出该地区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其发展做出贡献。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肃南部,与四川、青海相接。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种类众多,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有七大类,33种,自然资源60处,人文景观90处。有着独特多彩的自然资源、多样的民族风情,境内分布着藏、回、蒙等24个少数民族,以藏族风情为主,独特多民族的文化底蕴、民俗风情线和丰富多资的民族民间艺术构成了甘南旅游独有的资源优势。自2016年被列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甘南旅游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旅游接待人数取得历史新高,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3.15万人次,同比增长了30.3%,旅游综合收入达46.78亿元,同比增长了34.5%。旅游基础设施服务日益完善,现有27个国家A级景区,36家星级以上饭店,52处独具民族特色道路观景台,建旅游厕所213座,2个自驾车营地,为甘南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问卷设计及数据来源

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效应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等方面,在问卷设计时,也围绕着这四个层面进行相关的问题设计与因素选择。问卷调查时多数问题采用了李克特量表,分别表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此外,考虑到文化效应的特殊性,采用变化幅度大、变化幅度较大和无变化对其进行描述。甘南旅游扶贫效应调查问卷在2016年4月30日至5月3日与2016年7月10~15日分两次发放。选取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夏河、合作等地区发放,两次共发放问卷360份,其中有效问卷3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56%。

(二)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一般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依据相关性将数量较多的不同的变量归纳为少数的大因子中,同一个大因子中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或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然后用少数大因子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反馈原资料中的大部分信息。通过SPSS21.0对收集到的数据定性分析,本研究采用KMO检验变量之间的偏相关性,KMO值为0.748>0.7,表明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Sig值为0,概率P<0.01呈显著性,适合做进一步分析。

二、数据分析

(一)人口学特征

数据整理表明被调查的居民中,女性居民为185人,占调查总量的56.75%;男性居民为141人,占调查总量的43.25%;居民民族以藏族为主,共172人,占比52.76%,其次为回族153人,占比46.93%;样本人员的年龄阶段以18~24岁为主,共151人,约占46.32%,其次为25~35岁共83人,占比25.46%;受教育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共129人,约占39.57%;职业以学生为主,共计122人,占比37.42%,其次为服务销售人员,共54人,占比16.56%;月收入以1500元以下和1500~3499元为主,分别为171人和90人,占比52.45%和27.61%。

(二)因子分析

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中的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萃取到16个变量(一般载荷>0.5),将16个变量归纳为3个公因子(特征值>1),根据其公因子属性,分别命名为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与环境效应,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8.82%,可以解释代表大部分的变量。

(三)居民感知分析

1.经济效应

在经济效应这一大因子中包含有5个变量,居民对其中4个变量持赞成态度,1个变量持中立态度。其中指标X1和X4即“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当地的物价水平”均值超过了4.0,说明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是十分显著的,旅游收入在当地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促进了当地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于提高了当地的物价水平和房屋价格。至于旅游业的发展是否会导致贫富差距,虽在调查中有所体现,但居民总体持中立的态度。表明旅游业发展已经惠及部分居民,但居民间收入差距尚未拉大。endprint

2.社会效应

在社会效应研究相关的七个变量中,居民对其中的六个变量持赞成态度,一个变量持中立态度。持赞成态度的指标包含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素质、优化交通状况、促进信息交流、提高女性地位和改善卫生环境。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社会这几方面的改善,另一方面各项基础设施的随之完善,卫生环境的整治工作和文化宣传活动的推广,不仅大大改善人居环境,丰富便捷居民生活,也会对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居民对“改善社会治安”这个变量的态度说明旅游业的发展未对当地社会治安改善上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也并没有进一步恶化当地社会治安环境。调研表明旅游业的发展确实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发展带来的消极的社会效应尚不为人关注。

3.环境效应

对居民环境效应感知的研究中共包含四个与环境效应相关变量,在这四项变量上居民的态度均为中立。虽然居民的总体持中立态度,但是在水源质量、土地绿化面积及动植物数量这三个变量上,赞成率不足50%,反对率在23%以上,表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已逐步显现且为大多数居民所感知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甘南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动植物的数量变少,水源质量恶化和土地质量绿化面积下降等方面。甘南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些现象的出现要求在旅游业的下一步发展中,要更加注重秉承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处理好旅游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4.文化效应

旅游业发展对当地文化产生的影响不能用变好或变坏评判,所以本文关注文化的变化幅度。在与文化相关的七个变量中,除却宗教信仰是个人内心中稳定的精神层面的存在,不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其他六个变量都发生了大的变化。数据表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主客双方的文化冲突与交流,甘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大,价值观、语言文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消费方式与传统的民族建筑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些文化的改变是地方文化随时代不可避免的改变,但旅游业的发展确实加速了文化的改变。

(四)结论

当前阶段,旅游促进甘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旅游扶贫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应感知显著,对环境效应尚缺乏明显感知。一方面,源于在旅游发展初期,居民对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收入变化等经济效应和生存环境等社会效应变化更为关注;另一方面,因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动植物的数量减少,水源质量和土地质量绿化面积下降等环境的消极影响刚刚显现,往往易被人们忽视。但在旅游开发与发展过程中,旅游扶贫所涉及的各方效应,都应该重视。此外,研究发现:甘南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现状表示满意,他们热情好客,欢迎外来游客的到来,对未来旅游发展广泛持支持态度。但目前只有一部分人认为当地的旅游扶贫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人认为旅游扶贫的效果一般。原因主要在于甘南旅游发展处在上升期,只有极少的人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发展惠及到的居民是极其有限的。居民对参与旅游业的意愿较强,如何让更多的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为更多的贫困居民带去更大的利益,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发展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甘南深居西北内陆腹地,信息相对封闭,交通运输方式单一,生态环境脆弱,资金与人才不足,单靠当地居民自身的发展,实现脱贫致富是相当缓慢的。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制定出台系列引进人才、扩大融资渠道的政策,加大投入,改善各项基础服务设施,为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还应加强软件支撑,出台一系列保护民族特色、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政策法规。在政府的主导下,找准定位,明确旅游特色,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增加旅游的竞争力。政府要以贫困居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识别贫困人口的数量和贫困程度,因地制宜的制定帮扶的方式,对村民自己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给予政策倾斜和咨询服务,构建旅游扶贫机制与利益分配制度,确保贫困人口获得均衡的利益,激发广大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热情。

(二)加强旅游业与畜牧业的融合

甘南州目前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是旅游业与畜牧业,贫困地区要真正的脱贫致富,要因地制宜的实现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旅游业与畜牧业有着一定的耦合性,要充分利用好旅游与畜牧业这两大王牌产业,利用旅游业促进畜牧产品的商业化,推动甘南州畜牧产品通过旅游商品的途径,实现品牌化,走出甘南,走出甘肃;利用畜牧业,丰富旅游饮食与旅游体验项目,增加旅游体验的深度、广度与独特性,开发本地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拓宽旅游及其衍生产品的自给渠道。要通过加强旅游业与畜牧业的关联性,增加当地产品的附加值和及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程度,帮助居民从旅游发展中获益,实现旅游扶贫的目的。

(三)提高居民参与能力

旅游扶贫的关键在于增加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的深度与广度,让贫困人口从旅游发展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真正从旅游开发中获取利益。甘南藏族居民为主,含有多个其他少数民族,相对封闭与较低的文化程度,使得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障碍,首先要积极的转变居民思想,提升文化修养,充分鼓励和支持引导贫困居民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要加大对参与旅游业居民的的资金扶持,通过财政补贴、无息贷款、等多种形式,帮助居民解决参与旅游发展的资金问题;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鼓励引导居民以房屋,手工技术等多种形式入股参与到旅游业中;加强对居民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或旅游企业单位、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免费的烹饪、民族技艺、旅游接待等培训,培养居民从事旅游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四)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甘南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其旅游发展的优势,但又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就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短期内难以再生,甚至无法恢复。政府和企業进行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居民的沟通,科学规划,秉持保护性开发原则,规避旅游发展带来消极的环境效应。寻求政府、企业和贫困居民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其次,可持续发展还应包括文化的可持续,要提高当地居民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与积极性,采用现代技术对现存的历史遗迹与传统民族建筑、民族风俗进行保护,并加快其数字化进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力度,给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与学习者以资金和精神支持,促进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推进民族文化进课堂,将民族文化的教育融入中小学生课程中,加大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endprint

[参考文献]

[1]包军军,严江平.基于村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以龙湾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5,(6).

[2]Fabienne Fortanier,Jeroen Van Wijk. Sustainable Tourism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ub - Saharan Africa: Conse-quences of Foreign Hotles for Local Employmen[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0,(19).

[3]Marius Mayer,Martin Muller,Manuel Woltering et al.The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in Six German NationalPariks [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0,(97).

[4]鄢慧丽.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中国旅游业经济效应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范大学,2012.

[5]于会霞,贾发现.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方法综述[J].中国市场,2009,(9).

[6]周波, 李毅. 广西巴马旅游扶贫贡献率研究[J].旅游论坛,2011,(2).

[7]黎洁,连传鹏,黄芳.旅游活动对江苏居民收入的贡献——基于 2002 年江苏旅游活动细化社会核算矩阵的研究[J]. 人文地理,2010,(1).

[8]黎洁, 韩飞. 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江苏入境旅游需求变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 2009,(12).

[9]邓小海,曾亮,罗明义,肖洪磊.云南乌蒙山片区所属县旅游扶贫效应分析[J].生态经济, 2015,(2).

[10]柳應华,宗刚,杨柳青.不确定条件下旅游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对比与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3,(5).

[11]Van der Duim V R, Caalders J. Tourism chains and pro- poortourismdevelopment: An actor- network analysis of a pilotproject in Costa Rica[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08,(2).

[12]黄常锋,孙慧,何伦志.中国旅游产业链的识别研究[J]. 旅游学刊,2011,(1).

[13]蒋莉,黄静波.罗霄山区旅游扶贫效应的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以湖南汝城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江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8).

[14]Muchapondwa E,Stage J.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tourism in Bo-tswana,Namibia and South Africa: Is Poverty Subsiding[J]. Natu-ral Resources Forum,2013,(2).

[15]向延平.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模糊分析——以湘鄂渝黔 6 个市州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12,(13).

[16]白彩玲.甘南:走特色化的全域旅游之路[N].中国旅游报,2017-02-28.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因子分析法民族地区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