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回族自治州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

2018-01-02高璐

丝绸之路 2017年2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璐

[摘要]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但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也给该地区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本文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深度访谈,结合文献搜集与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当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发展形势,旨在提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相关调适建议,从而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影响;临夏回族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4-0053-03

临夏回族自治州作为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优势,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在其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分析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提出临夏州旅游影响调控机制的重要前提。因此,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一、旅游地发展与居民感知态度

居民感知,即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所产生的感知,这种感知是当地居民对其居住地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简单判断后,所产生的对其地区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感知,主要分为对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感知。当居民对旅游发展产生感知后,将会持相应的态度来应对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会对当地政府、旅游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持有明确的态度。该感知与态度中的消极感知与态度有助于当地相关部门及时改进自身不足,将旅游发展中的消极影响转化为积极影响,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本文基于临夏州居民感知进行分析,研究居民感知中的相关内容以发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不足,从而进行有效调适,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

数据是研究居民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的重要前提,具有信度、效度的数据才能开展相关感知与态度的研究。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调研团队采取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式,对临夏州七县一市进行了广泛的问卷发放,共计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回收率为98%。并且结合临夏州当地发展现状,选取了一些当地旅游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较高的当地居民针对旅游影响感知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时间约为30分钟至1小时,以获取更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将这些数据运用Spss22与Excel等统计分析工具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临夏州居民对旅游影响总体感知的评价以及临夏州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相关内容,并对临夏州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及旅游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旅游发展对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影响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位于黄河上游,处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临夏州包括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族撒拉族自治县等七县一市,处于回族、东乡族、保安族伊斯兰民族文化圈。全州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3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2%;信仰伊斯兰教的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特有的两个少数民族,拥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这里还孕育了古老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历史文化悠久,以彩陶为代表的陶器制作精美,历史遗存丰富。许多的古生物在也曾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永靖县发掘出的恐龙足印化石群最为著名。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深受黄河文化的熏陶。地处黄河沿线的临夏回族自治州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民俗节事活动多样化。

旅游给临夏州带来了经济方面的收益,但在某种程度上又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首先,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及其原有的民族文化会在旅游业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受到影响,传统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其次,旅游发展还会给当地治安带来不安定因素。再次,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根据调查结果统计,临夏回族自治州居民对旅游发展所产生的影響在经济发展方面最为直观,当地居民对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有较为强烈的感知,认为旅游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富差距,物价水平也有所提高;在价值观、宗教信仰与语言文字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这三个指标中,对于宗教信仰的影响最小;而在感知大气环境、卫生状况方面相对有所改善,旅游业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经济水平、消费水平与语言文字等感知具体项对于临夏州回族居民积极态度的形成影响极大,而犯罪现象的增多与动植物数量的减少对临夏州回族居民消极态度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四、临夏回族自治州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分析

在进行具体分析之前,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了信度与效度检验,临夏州居民感知态度项均高于0.70,与Nunnally(1978)推荐的0.70的Cronbach's Alpha的标准系数相符合(见表1)。同时,对感知项进行球形度检验后,因子分析中的KMO检测结果大于Kaiser认为的0.5的标准,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小于0.05的标准(见表2)。这些检测结果表明,此数据可以应用于临夏州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表3将当地旅游感知态度划分为七个维度,并结合对当地居民所派发的问卷结果运用Spss2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从临夏州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相关分析中,可以得出文化成本、经济收益以及文化收益这三项感知公因子与旅游影响态度的关联性强,分别为0.258、0.159和0.140。其中,文化成本关联度最高。表明伊斯兰教在临夏回族自治区的影响力巨大,州内居民大都非常看重他们的宗教文化与民族信仰。因处于旅游发展初期,在环境收益、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三个方面相关性相对较弱。

五、旅游发展对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影响endprint

(一)积极影响

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业发展为当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旅游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为该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商机;在社会文化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交通业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同时也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在生态环境方面,为了迎合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的卫生状况有所改善。

(二)消极影响

旅游发展对临夏回族自治州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经济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游客的大量涌入引起旅游地物价的提升、收入差距扩大等,旅游收益较多被外来经营者获取,当地只有极少数人从中获益,导致当地居民与旅游政府部门、旅游开发者经济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的出现。社会文化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集中体现在旅游开发对于临夏州传统社会体系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由于临夏州是甘肃省典型的民族旅游地区,所以这就体现在旅游开发对临夏州原有传统民族文化的冲击,例如民族语言流失、民族传统文化异化、道德风气退化等,这些都会破坏该地区传统文化的原真性。生态环境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大量的游客涌入导致环境容量超载、噪音污染加剧。越来越多旅游带来的环境问题危害到当地的水源、水质、土壤等,并且会产生环境污染。如果不加以调适,临夏州旅游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还会持续增加。

(三)调控的必要性

随着旅游业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蓬勃发展,首先,旅游业发展对该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方面产生的影响日益突出,其消极影响也随之显现出来,如果这些消极影响不能加以合理调适,则会使临夏州当地居民等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当地居民与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分配等问题上的矛盾会愈发激化。其次,一味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而不去调控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会破坏临夏州的传统民族文化,且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民族信仰等也会产生长久的、累积的、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最终将会导致民族文化本原性和纯真性的消逝。再次,也会对该地区的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可逆的消极影响,最终将会危害临夏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影响的调控内容

相关部门应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强有力的调控,以确保该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和稳定发展。临夏州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民族地区的消费方式产生变化,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不均,居民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土地房屋价格上涨,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总体表现为居民生活的经济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影响生活质量;外来环境因素影响使民族文化同化,临夏州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受到冲击,原有的语言文化也会在旅游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弱化。与此同时,旅游者带来的与民族地区不同的价值观念也会冲击当地居民的原有的价值观、民族信仰等。同时,旅游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民族文化的原真性难以保持。临夏州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族建筑,衣、食、住三方面普遍都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另外,旅游发展也使得临夏州的环境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七、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影响的调适建议

(一)当地居民利益优先

民族地区旅游规划与开发与民族地区居民的旅游态度有着直接的关联,只有赢得当地居民的支持,才会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和谐发展。一旦旅游规划或政策得不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将会影响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旅游业发展的倒退。因此,为了实现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必须尊重居民的意愿,切实保护居民利益,从而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社区参与度

社区是民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地作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需要依托社区作为支撑和保障,社区参与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收益,提高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促进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理解,确保相关政策更好地实施。社区参与进来,政府加强引导,会使旅游业更加具有当地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要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加强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素质和参与能力,构建和谐的社区参与旅游模式。临夏州作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较为规范的民族地区之一,更应提高其社区参与度。

(三)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真性

西北民族地区也因为其特色鲜明、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体验。由于它满足了游客的求异、追求审美和体验的心理,这些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正是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核心优势。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旅游业在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民族文化的商品化、舞台化、庸俗化以及民族认同感弱化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文化是民族地区的灵魂,民族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虔诚的宗教信仰,这些都是最应该保留和传承的传统民族文化。所以,在民族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真性,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避免被其他民族文化同化,在旅游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不参与旅游活动的当地居民产生的影响。所以,在临夏州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應该处理好民族特色资源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在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开发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尽可能实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建立相应的旅游影响调控机制

应针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影响和一些阻碍其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旅游影响调控机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规划机构应充分认识到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健全旅游影响的监测与调控机制,尽可能多的了解和研究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便更好地监测旅游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控制,最大程度减少旅游业产生的消极影响。对旅游业影响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调控,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临夏州传统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实现该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宗等.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5,(4).

[2]罗盛锋,刘永丽,黄燕玲,刘星.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影响调控研究——基于游客感知视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2015,(10).

[3]吴晓东,陈一军等.民族地区旅游扶贫长效机制研究——基于文化建设软实力的视角[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4]梁旺兵,把多勋,马耀峰.中国入境旅游者跨文化行为研究——基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的考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高婕,田敏.民族旅游的困惑与选择——中国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能否双赢的思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版),2009,(6).

[6] 陆林. 旅游地居民态度调查研究——以皖南区为例 [J].自然资源学报, 1996,(6).

[7]魏小安.关于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点的若干问题[J].旅游调研,1999,(3).

[8]彭睿娟,把多勋,梁旺兵.居民感知视角下的甘南旅游发展影响研究[J].开发研究,2015,(3).

[9]梁旺兵,运金会,徐彤,张毓利.基于居民感知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影响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
四川民族地区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
如何促进提升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连片贫困地区高校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研究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