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乡族自治县唐汪镇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2018-01-02马帆

丝绸之路 2017年24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民族地区

马帆

[摘要]在具有一定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可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起到积极作用,是一种符合精准扶贫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造血式”扶贫模式。本文以东乡族自治县唐汪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制约乡村旅游扶贫效果的因素,提出了加快唐汪镇旅游扶贫开发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唐汪镇;民族地区;旅游扶贫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4-0062-02

一、甘肃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必要性

民族地区是指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和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这些资源是许多旅游城市所不能实现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居民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城市居民对旅游的需求不断高涨,这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在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下,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推进农村社会进步、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民族贫困地区来说是一种“开发式”“造血式”的扶贫方式,民族地区居民只需要通过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就可以实现在家门口的脱贫致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二)可行性

甘肃民族地区具有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基础。首先,甘肃民族地区所辖的21个县市,其地区跨度较大,有着较为典型的地質构造特点,加上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甘肃民族地区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其次,甘肃省独有的裕固、东乡、保安等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在建筑特色上各有不同,在文化特色上风格迥异,这些特色景观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充分体现了甘肃民族地区在旅游资源上的差异性,不仅可以开展以观光为主要方式的观光型旅游资源,还可以开展以文化体验为主的体验型旅游资源,是难得的旅游资源富集区。

甘肃民族地区具有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可行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国内旅游业呈现风起云涌之势。2016年,甘肃省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9.2亿元,其中一日游游客消费566.5亿元,占全省国内旅游收入的46.5%。全省一日游收入比上年增加106.4亿元,增长23.1%。全省国内旅游人均花费639元,比上年增长15.7元,一日游人均消费480元,比上年增加8元,一日游人均消费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在国内游客对农业旅游热情日益高涨的今天,乡村旅游市场的运行态势无疑给甘肃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保证,这将成为提升甘肃民族地区经济水平、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动力源泉。

二、唐汪镇旅游资源特色及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一)唐汪镇旅游资源特色

唐汪镇位于东乡族自治县东北部山麓下的川区,当地人俗称“唐汪川”,洮河下游谷地,面隔洮河与临洮县红旗乡相对。唐汪镇距省城兰州市60公里,距临夏市55公里,距东乡县城锁南镇30公里,辖12个行政村,是一个东乡族、回族、汉族杂居的农业镇。镇境内群山环抱、洮水北流、川原开阔、沟渠纵横、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文化发达,尤为著名的是红塔寺、牛形山、囤子沟,历代文人多所题咏,曾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条重要津渡,“丝绸古道河淳口,晚上杏花第一村”享誉省内外。这里盛产的大接杏,色艳味甜,肉厚汁多,称为果中之珍品。每到清明时节,洮河沿岸万亩杏花竞相开放,到处呈现出一片花的世界。每年大接杏开花时节和瓜果成熟时节,唐汪镇都会举办“杏花会”和“杏子节”,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客商前来观赏。

(二)唐汪镇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首先,由于区位的制约和教育水平落后,唐汪镇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但唐汪镇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慕名而来的散客旅游人数有所增加,但缺乏进行区域性的资源整合,以及科学规划和开发,导致丰富的资源未能发挥其价值。其次,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经济、眼球经济和地域经济。因此,发展旅游产业,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必须先行,虽然州、县旅游部门对唐汪旅游的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唐汪第一站”博客、“唐汪”微信公众号等非官方网络平台也在积极推介唐汪旅游,但宣传效应并不明显,而且宣传内容也仅仅停留在“陇上杏花村”这一主题,显得过于单调。

三、唐汪镇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

唐汪镇的许多旅游景点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交通不便利,公路路况极差,道路崎岖坎坷、尘土飞扬,严重影响了游客入村旅游的兴致。除了交通设施差以外,还存在诸如景区厕所、道路指示标志等配套设施及通讯、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的不健全。

(二)旅游人才短缺

甘肃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短缺,导致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级的水平上,唐汪镇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民旅游从业者旅游服务意识相对较差,旅游专业人才紧缺,都会严重限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程度。

(三)缺少科学规划

尽管唐汪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民族地区农民观念滞后,开发意识不强,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认识缺乏敏感性,缺少综合性的科学规划。加之旅游开发从业者在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不遵循旅游开发的规律,不考虑市场需求,盲目跟风模仿,丧失了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导致乡村旅游得不到长远的发展。

四、唐汪镇乡村旅游扶贫路径选择

(一)以民族文化和乡村性为载体,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endprint

村落所具有的乡村性是产生乡村旅游的主要动因,乡村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提供城市所没有的东西。唐汪镇旅游资源丰富,且拥有独特的地域面貌,所以,可以通过发展具有自己独特性的乡村旅游来带动其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比如对于千年古刹红塔寺、山神庙遗址等具有民俗文化的开发,要注意保持其文化的本真性,突出乡村特色,彰显其文化内涵。其次,唐汪镇是一个多元民族居住的区域,主要是由东乡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汉族、蒙古族等民族构成,因为该地区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基本都不相同(这些民族主要的信仰为伊斯兰教、藏传佛教、道教),这就造成了各个民族的民族属性各不相同,但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默契和理解,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也是唐汪镇乡村旅游的不同之处。

(二)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由于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较晚,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更是近几年才慢慢受到关注,大多民族贫困地区的居民依旧认为外出务工和耕作是主要收入来源,对旅游帮助他们脱贫的认识还不全面,所以要提高唐汪镇居民对大力发展本地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认识,让他们了解到本地旅游是增收脱贫重要方式。同时,让本地居民不断学习旅游、经济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唐汪镇旅游发展的要求。此外,要让唐汪镇居民在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明确他们的目的性,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就是发展乡村经济,努力使当地居民增收脱贫。

(三)转变发展观念,变政府推动为“政府+市场”型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扶贫开发需要地方政府科学规划,积极引导和支持。对于唐汪镇的旅游扶贫而言,必须要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同和支持,走政府主导型的旅游扶贫开发之路。唐汪镇要让当地居民从乡村旅游业中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就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扶贫中的主导作用。在政府合理有效的监管前提下,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这是实现旅游扶贫的关键要务。有开发经验的经营主体能够更好地将旅游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从而为唐汪镇带来更多、更好、更切实际的旅游发展机会。

(四)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资金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缺乏制约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所以建立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信贷融资体系至关重要。比如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资金,以股份或合资经营等方式进行开发。唐汪镇目前的基础设施势必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其交通公厕和卫生等公共设施仍然达不到游客的满意,要实现全面发展乡村旅游业,就迫切需要资金来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

(五)树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必须要树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唐汪镇乡村旅游的的发展重点不仅在于扶贫,还要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点,达到经济、社会和文化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唐汪镇现存的红塔寺石窟、庙坪寺等古迹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其历史价值将会减少。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一方面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更要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唐汪镇乡村旅游的发展达到经济、文化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总之,唐汪镇的乡村旅游扶贫应在政府主导下,以乡村旅游区的基础设施为基础,坚持以本地民族特色为生命,转变发展观念,让本地居民更多地参与到乡村旅游扶贫中,并加之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才能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朝映,杨明凯. 发展旅游业与贵州扶贫攻坚[J].贵州社会科学,2005,( 2).

[2]马子红,朱绍辉,赵魏.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3,(8).

[3]金祖勇.促进当前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J].旅游纵览,2014,(7).

[4]杨阿莉,把多勋.民族地区社区参與式旅游扶贫机制的构建——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5).

[5]李菁.少数民族民族社区农户参与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民族地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扶贫相结合发展的研究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