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输入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松紧元音产出的影响

2017-12-21郑琴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3期

郑琴

【摘要】文章以为期两年的美籍外教集中英语授课为参照点,探究其语言输入对中国学生松/紧元音产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美国人在发松紧元音时,主要依靠声谱特征,而中国学生主则主要依赖于时常特征;密集型语言输入使中国学生在产出元音时,逐步采用声谱特征的策略。

【关键词】松/紧元音 元音产出 元音时长 元音声谱特征

一、引言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英语发音的实验研究在国外就很普遍了。人们在发音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和频率决定语音的时长和声高,也就是说,共振峰频率和元音持续时间是是声学研究中需要测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第一、二共振峰频率的变化尤为重要,仅比较这两个共振峰 的 频 率 变化就足以区分不同的元音了。研究语音的声学性质是十分重要的,其原因也很多;为了了解语音的性质,声学能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有些语音的发音容易互相混淆。Jacobson 和Halle(1956)从声学角度和发音角度将元音分为紧元音和松元音:那些发音消耗能量较大,声谱图中前两个共振峰分布较分散,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元音被划分为紧元音;反之则为松元音。本研究将以美式英语中的松/紧元音/i/和/I/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对这一对松紧元音音位建立的作用,希望能为我国英语语音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和实验步骤

1.产出实验。实验对象:12名在中国的美籍外教和60名中国学生参加了本次实验。前者中4名为男性,8名为女性,其产出元音的声学特征为本次实验提供参照。后者分为两个组,各30人(其中男生十名,女生二十名),分别来自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班级学生在大一、大二两年中每周大约有16节课由美籍外教讲授,我们称之为密集的语言输入。而对照组的学生每周只有两节外教讲授的课,其他课程均有中国老师讲授,其语音输入被定义为非密集型。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7对包含紧元音/i/和松元音/I/的:sheep, ship; cheap; chip; seat, sit; heat, hit; cheek, chick; peak, pick; feet, fit. 为了避免协同发音的影响,所有的松紧音都出现在清辅音环境中。这些最小语音对立对代入负载句I say _____this word(我说 _____ 这个词中)中。录音工作由一个连接到一台IBM笔记本电脑上的高质量的麦克风完成的。语音处理软件Praat再把声音信号数字化,进行声学分析。根据观测元音的波形变化和声谱图中共振峰的变化双重标准来测量元音的时长。截取元音中最稳定的一部分测量其第一、二共振峰频率值。将测量出的元音时长和两个共振峰频率值录入统计软件SPSS13.0中,进行数据分析。

2.听辨实验。实验对象:五名美国外教作为听辨者参加了本次实验。

实验材料:用Praat把前一个实验中所有实验对象产出的单词从负载句子中截取出来作为语音刺激。所有语音刺激利用VSPLAY通过一台笔记本电脑和耳机以随机的顺序传递给听辨者,要求其根据听到的语音刺激在答案纸上选择听到单词含有/i/或/I/。听辨结果输入统计软件SPSS中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

1.元音/i/-/I/的声学分析。

(1)时长。统计结果表明,在发松元音/I/时,三个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发紧元音/i/时,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F(2,459)=30.9,(p<0.001)],其中对照组产出的/i/明显要比其余两组长的多。随后我们就/i/音时长的显著性做了Post hoc 分组检验,Scheffe检验结果将三组分为三类。

表1显示了各组实验对象产出元音的平均时长,可以看出三个组的松元音/I/的时长变化不大,而发紧元音/i/的时长变化比较大。对照组的受试者倾向于拉长/i/的时间长度有意识地把/i/和/I/区分开。

(2)声谱特征(第一、二共振峰分布)。由于实验对象中各组男女比例不协调(但各组男女发音人比例一致),而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组之间的差异,故性别差异在本研究中不做讨论。表1显示的是各组发/i/和/I/的第一、二共振峰频率的平均值。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学生所发紧元音/i/第一、二共振峰频率与一语习得者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中国学生的两个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发松元音/I/时,三个组的第一、二共振峰均有显著性差异,[F(2,2437)=0.2,(p<0.001)]和[F(2,2437)=338.6,(p<0.001)]。Post hoc的Scheffe检验将三个组的第一共振峰分為三类,而第二共振峰分为两类,即未接受密集型语言输入者为一类,接受密集型语言输入者和美国外教为一类。

2.对受试者产出/i/-/I/的听辨实验。

该实验显示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所产出的元音几乎百分之百地被辨认出来,而中国学生所产出的元音经常被误认。在中国学生之间,接受密集型语言输入者所产出的元音的整体辨别率要比为接受密集型语言输入者的要高。Turkey test检验表明中国学生两个组产出的紧元音/i/的辨别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产出的松元音/I/之间的辨别率则有显著性差异[F(2,0.141)= 297.4,( p<0.001)]。该实验结果与产出实验的声学分析结果吻合,即中国学生两个组内的差异更多的是体现在松元音/I/上。

四、结语

长期以来,人们在争论着成人英语学习者能否像英语本族语者那样,准确地发好英语元音,因为对他们来说学习语言最佳时段的临界期已过。然而,Flege的言语习得模式及其一系列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成人可以成功的习得元音的证据。本实验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言语习得模型的观点:二语语言习得机制还有很大伸缩性,即使二语习得者到了成年仍能够学会目的语的某些音素。随着语言学习者目的语的语言经历的不断丰富,其产出元音的准确程度逐渐向一语习得者靠近。

根据言语习得模式,元音的习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的语元音的习得受语言经历的积极影响。在中国学生开始学习美式紧元音/i/和松元音/I/时,国内的语言教师和学习者常用的英语词典在对比这两个元音的差异时,侧重强调两个元音之间的时长差异而忽视了其他质的差异,如heat 的标注为/hi:t/,而 hit 为/hit/(摘自牛津高阶英汉字典);随着学习者语言经历的增加,尤其是在接受了美籍教师直接的语言输入后,学习者开始对元音质的特征—声谱特征逐渐敏感,在产出元音时更倾向于本族语使用者。

Chomsky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习得,包括二语习得,是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习得机制的产物。只要学习者激活这个机制,大脑就会自动开始语言习得过程。而激活这个语言习得机制的关键则在于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这个外在环境因素。既然语言输入对二语学习者在产出元音方面具有积极影响,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机会加强学习者对美式英语的直接接触。

参考资料:

[1]Flege,J.Second language speech learning:Theory.In W.Strange(Ed.),Speech perception and linguistic experience.Baltimore:York Press,1995.

[2]Jacobson,R.and Halle,M.Fundamentals of Language.The Hague:Mouton,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