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引领教育创新

2017-12-21徐建渠

速读·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工具性学科功能

徐建渠

当代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能就是人性教育,而人性教育的基座就是品德教育,最近国家教育部提出“以德树人”的教育观,实际上是回归教育本能。要实现“以德树人”的教学要求,振兴民族教育,实现教育创新,从教育本身的功能而言,就要从语文教学开始,让语文教学引领教育创新,让教育创新引领国家创新。

语文教学就其内容来讲是有其社会属性。国家在第三轮中学课程改革中曾提出语文教学应是“大语文”的教育观,这种提法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就其性质来说,首先是工具性,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语文学好了,文墨通了,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就会学得很轻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就会提高,学生能力提高了,走向社会工作就会左右逢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好了语文就拿到了通向你事业大门的钥匙。语文除了基础的工具性,还是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军事等精髓就会在这个大语文中承载,学好语文,就学好了中华文化。

语文除了工具性、文化特质外,还具有创新性,为什么呢?

第一,语文教学本身需要创新。一堂语文课能否为学生喜闻乐见,教师不能一味承袭传统,必须用创新思维去创设一堂课的流程。

第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还需要教育思想的潮流涌动,没有创新就不是信息化,而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它本身在不断升级换代。语文教学也必须创新,这几年总在谈论高考改革,说是语文高考卷的权重分要提高到180分,这说明大家对语文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一个时代变迁必须有思想引领,而语文教育的创新就合拍于时代跳动的脉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把握了这脉搏,就一定会有新的辉煌。

认识了语文的工具性、社会性和创新性特点后,我们还需要把握当今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一、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加重了学生阅读传统课文、经典课文的难度

课堂上学生不一定都去读必修教材,更不一定去读《读本》内容,他們更喜欢的是电子阅览,玩手机固然不好,但学生不玩手机,特别是农村孩子,恐怕难以做到。比较灵活的做法是课堂上要禁止手机阅读,让笔头刷刷胜过指头刷刷。

二、语文社会功能应在教学中得以发挥

现在提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都是在观察、关注中逐步形成的,语文教师创新不全在课堂,而更重要的在课外的博采众长、社会实践的千姿百态。

三、语文教学创新也要吸纳技术要素

现在社会上家长们热补孩子的数学、外语、理化等,因为对这些学科的补习立竿见影、收效快,而对语文的温补、慢补功能认识不足,因而放弃对语文的补习。为什么会这样呢?要承认这些热门补习的学科的确比语文容易出成绩,因为一个知识点抽丝剥茧,从技术的角度容易把握,而作为语文课的学习恐怕无可操控的技术,且见效慢。要改变这种现状既要语文教学自身的创新,也要社会思想解放,放大语文品德教育的主导功能。语文教学从手段上说要依托校园信息网,建立智慧校园,让学生足不出校也能共享社会教育的功能,语文教育的创新需要让学校社会化,让学生处在各种各样的社团氛围之中。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新时代要求我们要创新工具产品,语文工具性功能发挥越好,语文教学引领社会规范化。

语文学科的内容具有社会性,我们要从大语文观中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教化功能,让人性教育充满时代色彩。

语文学科需要创新思维,创新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所需。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具性学科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向量的巧用
我有特异功能
“超学科”来啦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