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背景下体育人文精神构建研究

2017-12-21余鹏

现代交际 2017年2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文精神

余鹏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初级阶段背景下,对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即是在阐述体育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对和谐社会与体育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体育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3-0092-02

2004年,我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又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并且不断完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体育必须根据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调整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目标,培养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有着特殊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是特定时代背景下人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强调的是对人的关怀。而体育人文精神,则是人文在体育领域的特殊表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体育人文精神也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从核心理念上看,体育人文精神以人的生存和自由发展为目标,追求人类精神的解放,在与体育事业的结合中拥有了自身特点。从主体层面上看,体育人文精神是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出对体育运动员的关怀,运动员相互间的关怀以及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关怀。

二、和谐社会与体育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一)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构建体育人文精神。首先,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科学發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政策下,能够使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得到全面发展。其次,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能够促进体育行业的发展。体育行业的发展能够为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提供巨大的动力。最后,在进行体育文化领域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对体育文化领域的宣传,人们对体育人文精神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体育人文精神也将进一步发展。同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更能体会到体育人文精神构建的重要性。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够对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提供巨大帮助。

(二)体育人文精神构建能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依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体育人文精神具有修身、养性的功能,随着体育人文精神的不断创新,其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也就是说,体育人文精神构建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构建体育人文精神能够促进人文体育的发展。人文体育能够引导现代人吸取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和礼仪文化,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完善。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就是使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因此,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有利于人和人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因此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能够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其次,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能够使国人更加注重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国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是社会的载体,国人素质的提高,全面发展的促进,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方式

(一)构建新的体育价值取向

体育人文精神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构成中的一部分,所以应该转变旧的体育价值取向,构建以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的价值取向。

(1)转变旧的阶级性价值取向。想要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体育人文精神,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而旧的体育价值取向中包含的阶级性明显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当予以剔除。

(2)统一体育价值观。由于地理位置、各地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因此导致了各地体育价值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社会发展,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体育人文精神构建则要求具有统一的体育价值观。

(3)追求生活品质。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按照这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进行排序。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发展热点也从物质层面逐渐转向精神层面,追求生活品质更加符合新时期价值理念的需要。

(4)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从人的需求出发,强调“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健康,优化人的生存方式,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体育人文精神必须转变价值取向,将重心转为人的需求。

(二)加强对体育人文学科的建设

对体育人文学科的建设是体育人文精神构建的基础。因此,构建体育人文学科是构建体育人文精神的必由之路。面对当前社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将其他学科引入体育人文学科实现体育科学创新,能够为体育人文学科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并且优化体育人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其次,科技的发展、学科的交叉使原本体育理论结构得到了突破,面对新时期对体育人文学科的建设要求,还应当构建新的体育人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展现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在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旧的体育人文科学研究方法显然不再适用,所以,还需要引入新的研究方法,促进体育人文精神的发展。

(三)将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而体育则是以科学性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本质的学科,因此,构建体育人文精神,离不开体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将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合,则需要扩大科研范围,扩展体育人文精神中的研究领域,形成体育与科学相结合的体育科技网络。加强对体育人文精神的科学研究,使体育人文精神能够逐渐承担起理论支柱的作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具有现实意义的科学研究。对优秀的理论成果进行奖励,鼓励研究者继续进行研究,并将理论成果投入实际运用当中,更好地解决体育学科的各种问题,促进体育人文精神的发展。

(四)扩展体育人文精神的传播途径

当今,现代社会各种资讯庞杂,人们每天都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在这一形势下,体育人文精神很容易就被社会所遗忘。因此,体育人文精神应当主动参与文化传播。一方面,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更多的关注,体育运动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体育人文精神更应当传播出去,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扩展体育人文精神的传播途径也有利于促进多种体育人文精神观念的交流,促进体育人文精神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从而促进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

(五)完善体育人文学科的教育体系

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与传统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教育是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因此,完善当前的体育人文学科的教学体系,在高等教育中贯穿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方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涵养,促进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

(六)营造良好的体育人文环境

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持。在体育人文环境中,体育人文精神不再是特殊的文化现象,人与人之间有着统一的价值观念和体育文化观念。因此,良好的体育人文环境,能够为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提供更多支持。

四、结语

和谐社会的建设与体育人文精神的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构建新的体育价值取向,加强对体育人文学科的建设,将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扩展体育人文精神的传播途径,完善体育人文学科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体育人文环境,才能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促进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宁宁. 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体育人文精神构建分析[J]. 运动,2015(8):110-111.

[2]洪庆林,李绪稳,宋晓俊. 体育人文精神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探究[J]. 才智,2015(36):255.

[3]肖锦山.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之研究[J]. 中国培训,2016(24):179.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