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

2017-12-19陈乐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陈乐

【摘 要】本文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结合实际案例,从意识认知、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评价机制等方面,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体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166-02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国内掀起了全民体育风潮,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关注,同时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大都以专业课程为重点,对体育课重视不足,加上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高职体育整体教学水平并不理想。对此,高职应根据办学特点,结合社会人才需求,采取工学结合模式,对课程进行改革。

一、强化改革意识,深入理解工学结合模式

部分高职院校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虽然能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开设有相关课程,但缺少健全可行的教学体系。另外,将重心放在了专业建设、院校发展上,对体育教学改革重视不足,沿用原来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显然难以适应新环境、满足新的要求。近些年来,体育行业受到全民关注,本校在体育教学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成效不大,依然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结构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不仅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也受到很大影响。

在此背景下,国内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起来,教学改革成了必然趋势。高校应意识到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工作和学习相结合,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加企业实践,并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职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由于经验不足,必须从基础做起,正确认识这一模式,并进行深入研究,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并能够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通过体育实现个人价值,改变生活。在早些年间,高职院校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弊端,学生毕业后难以满足社会用人需求,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初衷,与普通高校相比,其学历相对较低,因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占优势。工学结合则是一种能够改变现状的教学模式,它有一套专属的理念和方法,相应的体育课程也必须改革创新。

二、转变指导观念,合理设置体育教学课程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有相应的指导思想,以此为基础,确定大致方向,然后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计划,并逐步实现。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多把“健康第一”奉为主要指导思想,包括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知识的传输、健康方法的训练,使学生的体质得以改善,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能够提高,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此才能升华自身,完善人格魅力。。在具体教学上,篮球、足球、排球仍是主要教学内容,训练只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练习,并未与职业和就业有过多的联系。可见,这种陈旧的模式最终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实行工学结合模式,则侧重于工作、学习兼顾,其指导思想是促进学生就业。所以,在传输知识、锻炼体育技术的同时,还应更深一步,与就业相联系,根据社会工作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得学生掌握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技能,积累工作经验。

课程设置安排是课程改革的首要工作,针对过去体育被忽视,课时被缩减的情况,首先要增加体育课的比例,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本校将体育课程劃分为三个部分:基础部分,包括入学后的整体素质训练,涉及身体、心理、团队合作等,宣传赛事规则、健身健康知识,以及简单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同时还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开发,如打陀螺;选课部分,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都不同,所以在锻炼其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应鼓励他们发扬长处,自行选择喜爱的项目,学校开设有十几门选修课,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拓展部分,选课部分主要训练的是所选项目的专业技能,这一部分则侧重于技能拓展,主要是参加实践活动,尝试相关岗位,将所学与职业联系起来。

三、更新教学方法,努力打造优秀师资队伍

教学模式、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及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学方法也应有所调整,同时对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一方面不适合某些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很容易感到倦乏。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结构、专业技能、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创新意识、职业素养、人文情感、团队合作等各方面都应有所提高,如此才能适应素质教育改革。在课程改革之前,本校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甚至不少体育老师都不具备专业技能,由其他任课老师担任。

教学方法对课堂效果影响很大,专业不同,采取的方法也有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灵活运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单单培养其运动技能,而应往体育意识、兴趣、能力等方面过渡。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首先播放了一个短片,涉及零件流水线、超市收银、会计、秘书、民工、测绘等各个行业,内容是其在岗位上工作的状态。看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人在岗位上的动作是否规范?如果不规范,容易造成问题,该如何解决?现代很多年轻人会经常觉得疲劳,有哪些原因?仔细分析可发现,流水线、超市收银的站立时间较长,会计和秘书则坐办公室的时间久,而民工和测绘劳动量相对较大。长时间站立,会加重器官负担,导致下肢血流不畅,此类工作应经常开展慢跑、骑车等锻炼。久坐容易得颈椎病、腰椎病,如果运动较少,还很容易变胖,所以要调整坐姿,并可通过健美操、耐力训练予以缓解。劳动强度太大,会过度消耗人体能量,经常会感觉疲劳,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可加强长跑、爬山等方面的锻炼。另外,还有情境法、小组合作法等,应根据具体内容而定。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聘请专业体育教师,确保持证上岗,且要接受岗前培训,尽快适应学校环境,增加了解。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还应经常召开教研会议,总结问题,商讨对策。优化教师结构,老一辈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但创新意识较弱,且时代感不强;年轻教师和学生接触相对更容易,也能接受新的理念,学习新方法,但在组织性、纪律性等方面稍有欠缺。学校可以组织体育教研小组,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担任副组长,或者在组内分出若干小组,接受学校统一领导。另外,体育教师也应学习人文知识,拓展视野,坚持人本主义,给予学生尊重和人文关怀,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为了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学校还应提高福利待遇,提供晋升机会,并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或邀请专业人士到学校办讲座。endprint

四、完善评价机制,增加硬件设施成本投入

评价环节很容易被忽视,应转变这一观念,认识到评价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评价,可以检验教学和实训成果,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注重过程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指标,如知识熟悉程度、理论成绩、技能得分、学习态度、岗位表现、团队合作精神等,并采取生生互评、自评等评价方式,尽可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力。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硬件设施、实训场地非常重要。比如,选择排球专业,需要有一个排球场;选择武术,则需要有场地、垫子、器械等设施;健美操当然也应配备哑铃、呼啦圈等。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学校应增加成本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健全。另外,还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进行开发,除了常见的体育设备,还可建设户外生存基地、越野基地,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则可利用先天优势,开发游泳、赛艇等项目。若在山区,则可选择攀岩、丛林。除了现代项目,还可继承传统,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优秀的传统运动项目。考虑到和职业挂钩,学校应主动和当地企业交流,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比如汽車维修专业,在工作之余,应经常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应对各种困难。

五、引进现代科技,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平台

现代教学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从管理方面来看,学生档案、课程安排、设备管理等工作颇为复杂,利用计算机则可以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且出错率较低。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可通过互联网了解行业动态、时事政策,或利用相关软件,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进行精确计算,使得技能课更加科学,减少对学生的伤害。此外,网络还可以增进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尤其是一些公共课程,可作为学习资源。教师也可以观看名校的授课视频,学习先进的经验,弥补自身不足。总之,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也应加强信息管理。

工学结合模式强调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促进理论、技能、职业三者之间的转化和融合,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在高职体育教育中非常适用。针对以前出现的弊端,高职体育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指导思想,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路,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贾军.在“工学结合”办学思路下审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

[2]掌玉宏.培养技能型人才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J].当地体育科技,2015(29)

[3]谢靖宇.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浅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0)

[4]武松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运动,2013(14)

【作者简介】陈 乐(1982— ),男,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编 丁 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