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备课变革的三个视角

2017-12-13陆宏英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陆宏英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在课改实践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以真实情境、活动领悟、发展思维三个视角,借助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这一媒介,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化和落实,理应成为一线教师备课变革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备课变革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在课改实践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本次深化课改所倡导的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应对21世纪各种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环境时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形成机制来讲,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是通过系统的学科学习之后而获得的。[1]因此,如何借助学科教学这一媒介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化和落实,理应成为一线教师备课变革的价值取向。具体而言,教师备课需考虑以下三个视角的变革。

一、 真实情境的视角——备课变革的基本路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 项目中指出,核心素养着力解决的是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之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2]因此,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备课,教师需要注意把抽象问题与真实情境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为例,其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从幼儿园迈向小学,儿童需要改变原有的生活秩序,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构建新的人际关系,适应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新的学习期待等,的确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因此,教师的备课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宜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基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任务进行学习,把知识与真实的、现实的情境链接,从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的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旨在帮助刚入学的儿童完成新的角色适应。针对这一课中“爱新书”板块的教学,教师备课可创设真实的发放新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轮流领取新书的过程中学习与实践交往礼仪;在一起摆放新书、认认书名的过程中,可组织学生拿着自己认识的书本一边展示,一边基于各自的经验交流认识新书的好办法,由于认知差异,学生认识新书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同样,“爱书包”板块的教学,教师备课时也应充分考虑运用实物创设任务情境,组织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书包,说说喜欢自己书包的理由;组织学生交流家长或自己整理书包的经验,再结合教师制作的微课,明确整理书包的基本要求,学习整理书包的基本技能;组织学生根据整理书包的基本要求,当堂进行整理书包比赛并进行交流与评价等。相信基于具体的、特定的情境创设,学生势必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来完成真实性任务,从而提升素养。因为,核心素养是个体在与情境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创生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3]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明确这一变革路径,以学生的个体经验为起点,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合理的真实情境,以保障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二、活动领悟的视角——备课变革的主要策略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虽未出台,但笔者相信,活动性依然会是该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亲历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过程,通过领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儿童通过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4]因此,日常的道德与法治备课,应读懂教材设计的主要栏目——活动栏,理解其设计意图,围绕教学目标去设计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典型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体验式的、建构式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提升其解决问题的技能、价值判断的能力以及对道德原则的领悟,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的实践智慧,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的第一课《我们的校园》,教材中“活动栏”设计编写了“校园探秘”这个典型活动,以帮助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学习空间布局、相关功能、使用规则等。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护能力都还欠缺,因此教师在读懂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备课时可就减低学生现场体验活动难度做一些合理设计。如在组织探秘活动前,先让学生在室内说说开学以来已认识校园的哪些地方,然后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的空间布局进行全面感知。教师可设计将高年级学生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分至每个小组协助完成探秘任务;可设计完成探秘活动后以“我发现校园里有……”为题的信息交流会,引导学生在探究与表达活动中发现各种校园设施及其功能,初步感知规则、增强能力。

再如第六课《校园里的号令》,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校园里各种各样的号令,知道校园的号令是集体生活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引导学生初步适应学校公共生活的制度化要求。因此,针对刚入学的儿童面临生活秩序的调整,需要从原来自然状态走向一种理性的、制度化的状态,教材中的“活动栏”设计编写了“神秘的指挥”这个内容。教师备课时要理解其意图,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校园里的铃声藏在哪里”,现场观察学校里的所有音响设备,一边观察一边讨论“为什么在学校里生活都要听它的话”,引导学生在现场观察体验中初步了解、领悟校园里号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材中类似这样的活动栏设计还有很多,如第七课的“玩个课间游戏”、第九课的“你会跟它们玩吗”“开个玩具交流会”、第十课的“干干净净吃好饭”等,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应当紧紧围绕栏目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因为学生对生活的反思意识及对道德意义的理解都得在活动中领悟、提升。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指出:“在教學中,你一旦忘记了你的学生有躯体,那么你将遭到失败。”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备课时应结合教材的活动栏,注重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体验,从而以亲历的活动体验感悟意义与方法,这是教师备课变革的主要策略。endprint

三、 发展思维的视角——备课变革的核心指向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郅庭瑾所著《为思维而教》一书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和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培养起来的,即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5]的确,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发展思维,无论哪一种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涉及的三个维度、六个方面、十八个点也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这个本质。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备课也要牢牢抓住这个本质,将培养思维作为备课变革的核心指向。

结合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特点,教师备课可根据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绘本式呈现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读图交流中发展思维。如《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课第一板块“上学啦,真高兴”,教材就以王晓的上学路为例,展现儿童上学的心路历程。教学设计可以根据教材绘本呈现的几个特定空间——家里镜子前、上学路上、学校门口、教室里,以教师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看看、听听、说说王晓上学的所思、所见、所想,再联系自己第一天上学的经历,也以空间转移为线索,补充说说自己的上学故事。这样,学生的觀察有所依,表达有凭借,在增强观察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思维能力。特别是这个绘本故事中还出现了不愿上学的小妹,教师可设计“她可能在担心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她?”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积极思考,从而在对问题的发现、猜想、解释、解决中发展思维。

结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喜欢动手试一试的特点,教师备课也可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做合一”的编写特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从而促进其思维发展。如一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中“在家会有危险吗?”这个板块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居家生活中的意外伤害,通过体验,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重要性。教材的第44~45两页呈现的是一副迷宫棋,通过游戏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在家庭生活中,这些行为是否有危险,看看自己是否初步具备了识别危险的能力。可以预见,一年级学生对于下棋这种学习方式一定是充满兴趣的。但教材上棋谱并不完整,规则也还未定,因此教师备课就要思考如何将学生个人实际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设计成棋谱内容,还要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下棋规则的设计等,在整个前期准备到开始下棋,学生把抽象的居家安全概念转化为摸得着、看得见的棋谱设计和下棋体验,以活动促思考,达到了培养思维的目的。当然,道德与法治教材还设有辨析栏、讨论栏等等,只要教师备课时充分关注,以发展思维为目的善加利用并合理设计,也定能为促进学生思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曾撰文指出:做好学科教学的改进和完善,便是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有力贡献。[6]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须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备课变革中真实情境、活动领悟、发展思维这三个视角,从而使教学的深入过程真正成为走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课改深化的标志[J].人民教育,2016(19).

[2]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3]杨向东.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人民教育,2016(19).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5]郅庭瑾.为思维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任学宝.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四个层次[J].人民教育,2017(3-4).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310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