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道德情感 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2017-12-12黄丽芬

考试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品德课堂道德情感

黄丽芬

摘 要:道德情感是人们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意志形成的内在动力,能够对道德行为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在品德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稳定的、积极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道德情感;品德课堂;以情染情;以境激情;以行引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教育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种语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道德情感是人們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意志形成的内在动力,能够对道德行为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品德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积极地影响其道德选择,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一、 以情染情,激发情感

梁启超曾经说过:“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品德课堂上,教师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要以激昂的姿态、煽情的言语、热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达到师生间道德情感上的共鸣。

1. 以言激情。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教师以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去进行教学,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地球上的红飘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长征中的英雄事迹,体验长征胜利来之不易,我为学生准备了红军过雪山的视频,并在学生看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老师动情的讲述:冒着严寒,顶着满天的雪花,我们的红军队伍又在艰难地前进着。突然一个小女孩倒下了,妈妈抱着小女孩伤心欲绝,但为了不影响大队伍的前进,为了革命的胜利,她咬咬牙,继续前进……学生看完视频,听了老师的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时,我趁机引导他们把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说出来,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纷纷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分享。此外,我还准备了 “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影片片段,让学生在直观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悟,再加上老师语言的引导,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更清楚地感悟到了红军战士团结互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 以情激情。对于一些有不良行为习惯和消极情绪的学生,教师要以真情与爱心去关心、亲近、了解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

如在《居家生活讲节约》教学中,我拍摄了同学生活中的一些浪费现象。当我把照片一出示,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还有这么多饭菜怎么可以倒掉?”“离开房间怎么都不关灯呢?”……我看大家对同学的生活如此关注,就建议他们劝劝照片中的主人公。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晓之以理:“农民伯伯种庄稼很辛苦的,我们要好好爱惜。”有的动之以情:“水龙头的水一直流就像我们的眼泪了,快关一关吧!”……我看教育的时机已成熟,就问:“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不良习惯呢?”学生也毫不遮掩地谈了很多,像啄木鸟一样啄出了存在自己身上的这样那样的缺点。这样,我没有直接教育学生,而是换一个角度让他们去帮助同学改正不良习惯,从而联系自身,克服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二、 以境激情,体验情感

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道德情感,更是对某种情境的直接感知而产生。在教学中,为了唤起学生某种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如故事、图画、实物、录像、表演等手段设置道德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

1. 借助实物,进入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借助实物和图(影)像等手段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地球上的红飘带》一课,考虑到现在的学生生活的条件都非常优越,对于长征内容了解得非常少,可以说是纸上谈兵。因此要让长征精神能扎根在学生内心,必须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因素激发他们的情感,发自内心的对红军产生一种尊敬之情。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长征中的英雄事迹,体验长征胜利来之不易,我准备了 “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等影片片段,让学生在直观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悟,在播放《飞夺泸定桥》这个视频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战役?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学生看完视频谈完感受之后,我趁此追问:这场战争这么的惨,这么的难,这么的苦,红军战士有退缩吗?可见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利用表演,体会情境

小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想象丰富,好模仿,表演欲望非常强烈。我们在设计课堂环节时,不妨让学生来排演课本剧或者生活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品质。如教学“文明待客”的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招待客人的一些基本礼节,然后再安排小组表演小品,创设以下情景:假日里,老师来家访,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你应该怎样接待?每一小组先进行自由准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请学生上台示范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明白招待客人的礼节,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模拟实践,体验情境

品德教育效果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生的言行不一致。其实,我们在课堂中传授的道德知识不少,学生的本质也是美好和善良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道德实践,再加上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种尴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感受、体验出发。引导他们反思、提高、创造自己的生活,把课堂的品德学习和现实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如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职业的艰辛,我设计了角色体验这一环节:模拟厨师的技能——抛锅;模拟空姐笑容训练;模拟消防员训练方式。每一次模拟后都让学生充分谈感受,他们都纷纷说太辛苦了、太累了……从而深切体会到不管是看似不起眼的厨师,还是美丽光鲜的空姐、威风凛凛的消防员,他们的工作都是非常辛苦的,从而对各种职业的人民由衷生出敬意,在生活中真心实意感谢他们、尊重他们。endprint

三、 以行引情,升华情感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定数量的实践练习,如:辨一辨,说一说,做一做,比一比等,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在上《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时,我出示乱丢垃圾、闯红灯、抢座位等画面,先让学生辨别对错,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该怎样用自己的行动和方式向敬爱的劳动者们表达尊重,同学们都在这个过程中达成共识:不乱扔垃圾,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认真完成作业,减少清洁工人、警察、老师的劳动,见面主动向门卫叔叔问好等。

课内实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许多实践活动都无法当场在课堂上实施,因此还需要把情境设置延伸到学校、家庭中去完成。如《过去的游戏》中,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孩子们自己做游戏,玩一玩,亲身感受过去游戏的乐趣,体会过去的生活。 在教学《我爱爸爸和妈妈》一课时,我邀请家长们一起参加,通过多次与父母的互动,如:画爸爸妈妈的手、介绍触摸爸爸妈妈手的感想、和爸爸妈妈做游戏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与爸爸妈妈亲近,促进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在课后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不影响父母休息,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从而懂得在行动上怎样爱父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实践的天地放到家庭、社会中,把课堂的品德学习和现实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合理购物ABC》时,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并做好购物记录。上完课后,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合理购物,再布置他们课外完成购物任务,并把自己学到的购物小秘诀如怎样做一个文明小顾客以及购物的收获等用本子记录下来,带回学校继续和同伴交流……这种课内外结合的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检测他们的道德行为,培养实践能力,也是促进学生知行进一步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道德情感是加深道德认识,推动道德行为,坚定道德意志的“内驱力”和“催化剂”,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内部动力。我们常说“情通而理自达”,说明道德情感对启发认识、加深理解、指导行为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在教學中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而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稳定的、积极的道德品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课堂道德情感
沙夫茨伯里之德性观探微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让有效活动激活品德课堂
适时有度用之有道
丰富体验过程,让品德课堂多姿多彩
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