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时有度用之有道

2016-10-31傅智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品德课堂时机对策

傅智红

[摘 要]图片资源形象、生动、直观,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多种感官需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故备受品德教师的青睐。在课堂教学中图片资源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我们也不难看到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目标未能有效达成。基于此,从图片资源运用的问题入手,重点讨论了“图片资源的呈现要适时”这一对策,以及对品德教学中图片资源的运用进行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品德课堂 图片资源 时机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52

一、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笔者曾经在参加“世界主题”的品德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聆听到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下册《世界真奇妙》一课。这位教师花了将近50分钟的时间从奇妙的动物、植物等五个方面展开教学,课堂中图片资源运用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震惊了……一堂课中呈现了83张图片,近四分之三的时间都花在欣赏图片上。这样的品德课不就是一节图片欣赏课吗?由于图片多而杂乱,教师还精心设置了图片呈现的动画效果,学生如过眼烟云,眼花缭乱。

震惊之余,笔者便静下心来,仔细地审视我们当今的品德课堂,冷静地去品味那些“图片资源”。不难看到,课堂教学中图片资源的运用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教师绞尽脑汁地寻觅各种图片资源,并一股脑儿搬上课堂,不合逻辑地堆而砌之,搞大拼盘,还竭尽全力在图片的呈现方式上求新求异求变化;一组组图片如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面前匆匆而过,一场色彩绚丽的“视觉盛宴”无限制地拓展和补充内容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量时间;鲜见学生对图片的交流、感悟和探究,以致出现了思维的空白,体悟的断层,品德的内容与价值在这种教学中显得极其苍白无力。针对这些问题,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又该怎样去有效解决呢?

二、运用图片资源的有效时机与对策

笔者认为,给学生提供图片资源的时机直接影响到图片素材的利用效果,合适的切入时机能让图片资源的利用事半功倍。因此,图片资源的运用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不要有随意性,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因需而用。

时机之一:当教材需要拓展之时

品德教材所提供的只是一些范例,还有供我们讨论的话题。如果要深入开展学习,光靠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行品德教材虽努力跨越区域,以期达到广泛的适用性和示范价值。但是,它毕竟不可能兼顾所有,必定有局限点。所以我们应抓住教材需要拓展之时机有效运用好图片资源。

对策:利用欣赏型图片,为教材增色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或学习的需要,在课前收集一些欣赏型的图片在课中作呈现,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具真实性、针对性和时代感。例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各大洲一些国家的代表性建筑、多样的礼仪、有趣的动植物等都是陌生的。所以《世界真奇妙》的教学光借助书上的几张图片肯定是不够的,必须注重课前相关图片素材的搜集,以搜集到的各类图片资源来充盈、拓展文本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妙。但笔者认为在使用此类图片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以少胜多,以质取胜。“学贵精,不贵博”,图片的运用也是如此。笔者认为在用图上教师要把握“以少胜多,以质取胜”的原则。例如,在教学《世界真奇妙》这一课时,表现世界奇妙的图片资料在网上应有尽有,精彩纷呈。但我们应谨慎筛选,从中挑选最具典型性又最能说明问题的图片在课中作呈现。如在“奇妙的建筑”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就选用了“中国的鸟巢、英国的伦敦桥塔、悉尼的歌剧院、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这六张图片,这些建筑独具特色,为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建筑的奇妙。

2.文字解说,图文并茂。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联想能力有限,给欣赏型图片配上精练的文字是教师为学生递上的好拐杖。文字可以补充图片资料,但要言简意赅,使人一目了然。例如,在教学《世界真奇妙》一课时,笔者就给相关图片配上了相应的文字说明。那美丽的画面,加上画龙点睛的文字解说,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欣赏着、赞叹着……意犹未尽之时,再让学生交流其感受,无形中使学生领略到了世界的奇妙。恰当的文字如点睛之笔,发人深省,让学生的体悟更加刻骨铭心。

时机之二:当内容难以理解之时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缺少了外界媒体的刺激和启迪,那么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就会出现一定的障碍。如有些史地题材的课文内容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又比较抽象难懂,单凭教师用语言文字去讲解,既费口舌又费时间,而且学生听起来也是“如坠云雾”,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此时,运用图片资源教学事倍功半。

对策1:图表型图片,为悟意添翼

课堂中,在学生难以感知之时,通过表格、示意图等图表图片,扼要清晰地把知识表达出来,便于学生迅速地理解和抓住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 “人口激增”这一环节中,为了使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到“近两百年间,全球人口经历的变化,到2050年,人口又可能会增长到多少”这一知识点,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出示了一张柱状统计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地球上可用的0.26%淡水资源,却要满足这么多亿人口的生活、生产需要,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激增的人口,让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对策2:提示型图片,为思维架桥

课堂中,当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停滞、混沌状态时,教师还可用提示型图片来引导刺激学生,帮助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和发展。例如,在教学《世界之窗》一课时,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种有着不同的外貌特征这一知识点上,笔者就利用了图片这一素材,出示了3位不同肤色代表人物的图片(如图1)引导学生从皮肤、头发、眼睛、鼻子、嘴唇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对三大人种的不同外貌特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让学生水到渠成地了解各人种外貌特征上的不同之处,有效达成这个教学环节的目标设定。与此同时,让教学中的难点,在学生对图片认真观察、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破解。

时机之三:当情感难以共鸣之时

有些主题活动所涉及的内容虽然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但学生没有亲身体验,不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振,而如果只让学生靠文字去体会,或只有教师语言的讲解,学生因为受到知识、情感的局限,并没有强烈的认识与认同感,更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此时教师可有效利用图片资源。

对策:生活型图片,为达情铺路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激情满怀,表现出强烈的爱憎。在教学中,我们可结合儿童的这一情感特点,借助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片资源,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例如,在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时,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父母的辛苦,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单靠教材中“两份账单”等内容的讲解,学生很难感受到自己父母的辛劳,很难产生发自内心的感恩情感。课中,我们可以播放爸爸妈妈们一天工作和生活的一些图片,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到父母的辛苦,能用心灵去感受父母的处境、心理和良苦用心。“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对一些情感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呈现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型图片,巧妙利用图片这一素材来引导学生传情达意,触动他们的心灵,催生他们的情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呈现此类图片时,为了更好地拨动学生的情弦,我们可在图片的呈现方式与处理方式上下点工夫。

1. 有机播放,点面结合。例如,在执教《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时,可让学生观看一组弱势行业的人工作的画面:夜幕下的清洁工人,走街串巷的乡村邮递员,拉着厚重建材的搬运工……画面(如图2)定格在一位冒雨踩人力三轮车的人身上:一件普通的汗衫紧贴在单薄的身上,双手暴起的青筋和车上客人的肥胖的大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淌,咬紧的牙关、往上扬的下巴,仿佛使出了最后一丝力气,这一画面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这图片中的镜头,学生们在生活中不会没见过,他们或许嘲笑过,或许曾经瞧不起过,他们没有思索过这背后的艰辛及其平凡而伟大的对家的爱。这种个体与群体有机搭配,点与面相结合的图片呈现方式,没有刻意的说教,却在不经意间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理解和尊重的种子。这样的处理恰到好处。

2.背景音乐,先声夺人。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给图片恰当地配上极富感染力的背景音乐,能使图片更为生动,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较短的时间内拨动学生的情弦,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和谐美,笔者设计了一段图片欣赏,当屏幕上播放一只只动物快乐生活的画面时,笔者及时播放配乐萨克斯《回家》,随着音乐节奏的高低起伏,学生感受到了品德课的内涵主题——快乐和谐。在音乐和画面双重的渲染下,学生的情绪也随之波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与动物生活的快乐点滴,这不仅涌起一场快乐风波,而且在情境交流中深层次实现着笔者预设的教学目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能更快地帮助学生架起联想的桥梁,顺利将学生带入情境,进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新的高度,达到“直入人心”的效果。

时机之四:当认知需要导行之时

知的目的在于行,知行统一是品德课的重要特点。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导行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当认知需要导行之时,图片资源就发挥出了它独有的作用。

对策:辨析型图片,为导行设境

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和“实践”他们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向学生提供真实生活中的辨析型图片,实现“从学生中来”到“到学生中去”。部分主题活动图片运用如下:

在教学中,待学生明确了道德认知后,可借助图片资源指导学生通过辨析事例来明确行为要求,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分清行为实践的是非善恶,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力,更好地指引学生的道德行为。

随着课改的深入,在品德教学中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追求。而图片这一素材已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在品德课堂上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图”说课堂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适度地运用,自然会产生理想的效果,若过度滥用,将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都应该问一问自己,图片资源运用有没有太过的地方,正如我们的鼻祖——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指出的“过犹不及”!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祝智庭著.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孙杰远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品德课堂时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师生互动4时机
作战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