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7-12-11刘利王彬彬

中国经贸 2017年23期
关键词:信用评级小微企业问题

刘利+王彬彬

【摘 要】小微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然而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大困难。因小微企业发展不稳定、经营欠佳、信用不透明等原因,银行一般不愿为小微企业评级授信提供贷款,严重限制了小微企业的市场活力。本文主要是分析银行在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用评级;问题;对策

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总量、税收收入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众多小微企业陆续倒闭。小微企业自身具有规模较小、资金短缺、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方式混乱等特点,导致其具有较低的抗风险能力,这些都是制约我国小微企业取得长远发展的因素。其中,资金短缺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常,企业主要通过资本融资或银行借贷两种方式获得融资,而对小微企业而言,一般不具备资本融资的能力,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融资。但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小微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信用评级是银行授信贷款的基础工作。一般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大中型商业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追求更高的利润率,一般不愿为小微企业评级授信提供贷款。这就导致一些具有发展潜力、具备创新能力的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从而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家近年来意识到了小微企业对经济持续增长不可或缺的作用,开始颁布各种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央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将会逐步好转,融资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得以缓解。

一、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的问题

目前,国内信用评级方法大多适用于大中型企业,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理论并不完善。小微企业具有规模较小、营业收入低、管理不规范、组织结构简单、财务信息不透明、抗风险能力差、寿命短等特点,这些因素导致小微企业普遍面临信用评级不准的问题,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

1.信用评级方法不合理

评级机构在进行信用评级时,所采用的评级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信用评级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的是打分法,是评级人员根据各项指标对企业信用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而定的。而评级人员因个人能力、喜好和经历不同而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认知会有所偏差,致使评价缺乏客观依据,评级结果可信度下降。在构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缺少对企业的基本状况、组织结构、人员素质、风险防范等非财务指标的考察,主要侧重于考察企业的财务指标,如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而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很难获取完整而又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些因素会影响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结果,无法衡量小微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

2.信用评级流程不规范

一方面,评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评级工作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商业机密,这就导致一些员工禁不住诱惑而违背职业道德。如,将受评企业的财务数据泄露给竞争对手,或弄虚作假,提高受评企业的信用等级。此外,信用评级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要求员工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员工专业能力不足将导致评级结果不可靠,增加信用风险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的约束等;另一方面评级调查过于形式化。在进行信用调查时,调查人员并未根据小微企业自身特点而做出针对性的调查,导致深层次信息无法发掘。同时,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专业性差、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不完整导致调查工作无法有效完成,从而造成评级调查形式化。

3.信用评级受外部环境制约较大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较晚,金融市场发展不够成熟,信用评级业务发展较为落后,与信用评级相关的法律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由于相关立法滞后,导致信用评级信息收集无法可依,评级机构无法从政府部门、银行等获取企业相关信用信息,使得信用评级业务发展受限。

二、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的对策

虽然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机构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市场认可度仍有待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快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成立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的机构或部门

目前,有关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活动主要集中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部部门,如风险管理部等。而内部部门评级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并不高,所采用的评级方法也不先进,这将导致信用评级结果不够准确。因此,国家应当鼓励建立一些专业的、独立的评级机构,并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2.规范信用评级市场秩序

我国目前缺少针对信用评级的相关法律法规,一些信用评级机构为了获取利益纷纷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导致信用评级业混乱无序,进而影响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监管部门应当加快信用评级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设置合理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准入门槛,规范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秩序,从而促进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业健康、稳定发展。

3.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机制

目前,主流的信用评级方法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大、财务制度较为完善的大中型企业,盲目套用该评级方法并不能真实反映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因此,应不断完善适用于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为了规范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流程,相关监管机构应建立标准化的信用评级流程,并督促信用评级机构严格执行该流程。同时,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评级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约束。

4.建立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国家关于信用评级的法律法规较少,法律制度基础薄弱,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无法可依,导致信用评级市场混乱,评级流程不规范,评级结果可信度不高。此外,缺乏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督管理,监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尚未制订统一的行业准则,导致信用评级质量无法保证。而小微企业本身实力较弱,在信用评级时处于不利地位,单单依靠市场的力量,小微企业更加难以获得融资。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为小微企业建立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高效,在信用评級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有关部门只是发挥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奕,艾春荣,洪占卿.信用评级与银行风险管理[J].金融论坛,2014,(01).

[2]肖斌卿,杨旸,李心丹,李昊骅.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6,(11).

[3]高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用评级小微企业问题
互联网金融征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自然环境因素对绿色债券信用质量的影响
关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探讨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