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视野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06杨春晖韦蓓莉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健康评估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设计

杨春晖 韦蓓莉

【摘 要】本文以“社会状况评估”教学设计为例,论述信息技术视野下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采用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问题导入—交流讨论—角色扮演—趣味游戏—总结评价”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查、看、拍,课中做、练、评,课后说、思、问”三个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行动导向教学法 健康评估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088-02

一、设计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中职学校专业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中职健康评估教学工作中,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健康评估是护理和助产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课,是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护理各学科的基础。健康评估包括的疾病比較多,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料,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单一的讲授为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因而笔者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健康评估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功能,加强师生交流,合理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指导健康评估的教学工作,增强了学生对健康评估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依据

智能手机在我国已经普及,而中职生对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兴趣比较浓烈。因而笔者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健康评估教学中,依据健康评估教学大纲要求,以“社会状况评估”教学设计为例,认真分析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通过智能手机、互联网等多种现代信息化技术平台,精心设计课前微课翻转课堂、课中任务驱动实施教学、课后拓展延伸提升能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运用于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资源、微课和情景短片、趣味竞赛游戏等,优化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精心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查、看、拍,课中做、练、评,课后说、思、问”三个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状况的评估,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按照“查找资料—巧妙设计—实施过程—检查评估”的步骤来展开教学活动,达到“手、脑、心的统一”。

(一)课前准备实现翻转课堂。课程开始一周前,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6-8 人/组)为单位,在课前进行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可在校园网络或 QQ 平台自主观看学习微课视频,也可以自行搜索网络资源。基于教学内容,由教师设定 6 个拍摄主题,小组抽签选择其中 3 个主题进行拍摄(限时 3 分钟以内)。各小组可自愿与别组进行主题调换,但教师应进行总体掌控,确保每个主题都有小组负责拍摄。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设计脚本,使用智能手机自主拍摄视频,并要求在授课前一天完成并通过 QQ 发送至教师邮箱,由教师指定 1 个展示视频和 2 个表演视频。且每个学生都完成一份指定对象的文化评估调查问卷,每组的调查对象为高年级的学生扮演,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电子任务单,将理论知识的初步传授于课前完成,为后续的学习节约时间,课堂教学中可快速进入交流讨论、角色扮演、趣味游戏等环节,实现翻转课堂。

(二)行动导向教学设计课堂实施。采用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问题导入—交流讨论—角色扮演—趣味游戏—总结评价”来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摄像机来拍摄课堂实录,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方便。

1.任务导入。利用微课、视频、PPT 等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教学任务,导入教学。展示学生课前完成的文化评估调查问卷,教师进行点评讲解。

2.交流讨论。展示学生于课前拍摄的其中 1 个作品,并由各组进行交流讨论,进行作品内容的探讨和答辩,各组派代表进行心得体会的一分钟总结报告,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建立临床思维。

3.角色扮演。各组表演展示教师指定的 2 个视频作品,其他组填写展示项目竞猜表,将竞猜表回收作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评价标准之一。

4.趣味游戏。进行图片分类组建模拟家庭竞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枯燥的知识变得轻松有趣,实现教师乐思、学生乐学。

5.总结评价。教师进行教学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体现如下:(1)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师生互评等。(2)形成性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和职业导向性。(3)多视角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行为等。

(三)信息技术助力课后提升。教师可通过手机、QQ、微信、学校网站等多种信息化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以指导和反馈,将学习由课堂拓展到课外,实现学生课后知识的巩固提升。教师使用视频处理软件将学生拍摄的部分优秀作品进一步加工处理,上传至学校官网、校园贴吧等互联网平台,便于其他学生学习,扩大影响。这样也能增强拍摄学生的成就感,助力学生的课后提升,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积累,可惠及其他师生。

(四)教学设计。见表 1。

(五)学生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反馈情况。学习结束后,对所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了更好地反映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将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答卷,所授班级学生 70 人,一共发放调查问卷 70 份,回收问卷 70 份,有效问卷 7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 100%。

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实施信息化教学是满意的,“好”与“较好”占了绝大多数,“一般”和“差”占了极少数,这充分说明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非常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反思

(一)合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结合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中职护生的专业特色,教師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按照“查找资料—巧妙设计—实施过程—检查评估”的步骤来展开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任务中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学习。

(二)转变师生角色。本次健康评估信息化教学设计,既可以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伙者,也可以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合作、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三)信息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解决授课难点、突破重点,便于学生掌握重难点。首先,在课前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在互联网查阅相关知识和内容,教师在校园网络平台发布预先做好的相关微课和下达学习任务,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主动学习,也可利用手机或 DV 拍摄视频,最终实现翻转课堂。其次,在课中以“问题导入—交流讨论—角色扮演—趣味游戏—总结评价”来开展教学活动,利用摄像机来拍摄课堂实录,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方便。最后,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 QQ 群、微信群、智能手机等多种现代信息化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疑惑的问题及时给以解答。

(四)多元化评价机制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职教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师生互评等。注重教学评价的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和职业导向性。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行为等多视角,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及合作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淑爱,李学松,等.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微课程在中职《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GXZZJG2016A077)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健康评估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设计
转型背景下健康评估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不同生源学生《健康评估》课程考试成绩分析
护生临床应用健康评估知识的调查分析及改革思考
中职健康评估情景教学类型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