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北“猴崇拜”宗教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以福建省顺昌县宝山“孙悟空发源地”为例

2017-12-06林哲

海峡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顺昌县齐天大圣通天

■林哲

《西游记》中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家喻户晓,但任何人物形象的产生都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孙悟空形象的产生和起源到底在哪里?许多学术界人士都认为他出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家乡连云港。但是,1980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学者中野美代子首次提出孙悟空的传说源于福建,此观点曾一度引起巨大反响,但由于缺乏考古证据,“福建说”一直处于“假说”的地位。2005年,考古学家在顺昌宝山发现了通天大圣、齐天大圣墓碑,为“福建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一、宝山猴文化考古简述

福建省顺昌县始于后唐长兴四年(933),是个多山多水之县。竹林遍布1985平方公里的境城,富屯、金溪交汇于县城,猿猴衍生绵延不绝,龟蛇出没溪流古道,并以此孕育出独特的猴神图腾崇拜现象。宝山海拔1304米,方圆11公里,有许多与“神猴”有关的奇石和人文景观,仿佛天造地设的“神猴”故事书。

宝山山顶有一个“南天门”。山谷中,雾气忽聚忽散,远远望去,一个“神猴奇石”映入眼帘。一个巨大的石块从山峰的一侧凸起,酷似一只猴子的脑袋,尖嘴猴腮,脑袋下面有个顶着猴子头颅的巨大石柱,仿佛是金箍棒①。这个场景酷似《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当地人把这里叫做“神针柱猴王”。而宝山主峰的双圣墓则是齐天大圣型出自顺昌的一个重要依据。双圣墓是一间坐东朝南的石头小屋,低矮简易,约18平方米。屋内有一尊孙悟空石头塑像,石像后立着两块墓碑,左边的墓碑上横刻着“宝峰”二字,然后竖刻“齐天大圣”,再下面横刻“神位”;右边的墓碑只刻着“通天大圣神位”。齐天大圣的墓碑上还刻有法螺、如意等图案,比通天大圣的墓碑华丽。

宝山猿祖

据考证,元末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的剧情框架和吴承恩的《西游记》相近,但情节不同。剧中有一段孙行者的自白:“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这样的排序和这里的墓葬不谋而合。而墓葬上的“宝峰”则明确地点明了这兄弟两人都是顺昌人氏②。

通天大圣、齐天大圣墓碑

兄弟都葬在宝山最高峰,并修筑了南天门,可见人们对他两人的崇敬。根据南天门石柱上的题刻,可以推测,他们的影响力最迟可以从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上溯到1368年的元朝,甚至可能上溯到1279年前的南宋。这都可以证明该墓葬的出现早于吴承恩的《西游记》。宝山上还有个叫作“山狸洞”的地方,进洞近20米,便到达一个约10平方米的石室,“圣见”两字醒目地刻在石室壁岩中央,是竖行阴刻的繁体字。专家指出,“圣见”二字之“圣”字,指猴圣,“见”通“现”,意为“出现”,再配合此前在洞内发现的宋代瓷器碎片,可以推想顺昌在宋以前就存在大圣崇拜文化。

齐天大圣神像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徐晓望研究员认为,孙悟空的原籍在福建。因为宋代福建文献中最早出现猴行者,蟠桃园和东方朔的故事起源于福建;唐天祐年间,福建已有水晶宫的传说;福建民间传说的猴精形象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最接近。由此可见,早在明代甚至更早的宋代,闽北地区的神猴崇拜现象就已经很普遍了。

齐天大圣圣诞祭祀仪式

二、顺昌祭祀齐天大圣民俗

1.齐天大圣的祭祀

每年农历七月十七日,顺昌县郑坊乡峰岭村的男女老少,都要在位于该村中央的齐天大圣殿举行隆重的齐天大圣生日庆祝庙会。这项民俗信仰活动虽然在顺昌许多乡镇都发现相传久远,但峰岭村的传承最吸引人。

大圣圣诞日的凌晨三四点,村民们便隆重地列队登上宝山之巅,来到南天门“齐天大圣、通天大圣”双圣庙“采圣火”,奉请大圣分灵到村里的齐天大圣殿过圣诞祭祀典礼。把大圣分灵迎进殿后,道士们吹奏起银号角,手舞足蹈地主持着法事。接着,传承大圣化身的曹全荣老人带着化身徒弟们开始了奉请大圣神灵的“跳童”仪式。之后,全村的孩子们手举旗蟠率先开道,村民们抬上“齐天大圣”“唐僧”和“观音”神像及香案和供品,道士们紧随其后,形成庞大的接火队伍,吹吹打打地从齐天大圣殿出发,来到村子对面的下布坪“通天大圣仁济真君神位座”前举行盛大的祭祀上供仪式。入夜后,上供仪式完毕。四邻八乡的村民便陆陆续续地聚集于村头的大坪上。土坪当中,布有一片长十来米、宽约二三米用木炭燃着的“火山火海”,四面八方的村民们围着金灿灿的火焰,热热闹闹地期待着圣诞日最精彩的活动的开始。而村中的齐天大圣殿里,道士们已在着手开设夜间祭祀道场,大圣化身们也开始“梦童”“跳童”,进入“神圣”状态,村民们抬出齐天大圣和观音菩萨神像开道,大圣化身们手持金箍棒列队朝“火焰山”挺身而来。过“火焰山”前,先由大圣化身们围着“火山火海”跑几圈,然后“齐天大圣”扮演者带头,大圣化身们依次勇敢地冲过十几米长的炭火,紧接着,村民中胆大勇敢的男女老少也参与进来,争抢着冲进火海,这种象征大圣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和百折不挠精神的活动,把圣诞庆典推向高潮。稍后,大圣化身燃起篝火,在篝火上架起大油锅,他们便手持金箍棒,脚踏傩面舞舞步,围着油锅舞蹈。当火焰最旺,油锅最烫时,曹全荣老人将一只活公鸡投向油锅,只见一团火焰猛然升腾,大公鸡腾空飞走,象征大圣不怕火海不怕油锅的“打油锅”已结束。最后的收尾戏是“化替身”。“大圣”们把各家各户带来的用稻草或茅草编扎的象征妖魔鬼怪和邪恶污秽的小人堆成小山,然后手持金箍棒,脚踏傩面舞步,将它团团围住,直至引火焚化干净。这一展示村民企望除尽妖魔、追求祥和太平年景的压轴戏,给一天的庆诞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③。

2.祭祀活动的意义

峰岭村的齐天大圣生日庆典民俗,是顺昌县包括宝山齐天大圣、通天大圣墓在内,普遍存在的诸多大圣文化实物遗存的重要补充,也是大圣文化及猴文化崇拜在当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体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佐证了闽北猴崇拜现象的存在。大圣圣诞庆典活动中,有的如“过火山”,可能是百回本《西游记》成书刊行后对当地大圣圣诞庆典活动的改造和影响,但更多的如“采圣火”“打油锅”“化替身”,则是独具特色的、不受百回本《西游记》成书刊行影响的原生态的个性传承。这些说明当地大圣信仰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传承和保留了自身原始的部分。

闽北猴文化崇拜现象的研究,有助于加强与宝岛的文化交流。祖国宝岛台湾的齐天大圣信仰也很普遍,他们称“齐天大圣”为“大圣爷”“猴子公”。台湾民间通常是在猪圈内饲养一只猴子,俗信“可辟邪,保护猪群兴旺,无灾无病”④。台湾有“齐天大圣”的庙宇十多座。总之,台湾传承至今的齐天大圣信仰与闽北的猴文化崇拜在神缘地缘方面都存在无法否认的深远的渊源关系。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历史渊源深远,地缘近、血缘亲、商缘广、文缘同、法缘久,台湾和大陆的民众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都息息相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大圣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1.大圣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通过对全县各乡镇及周边县市的田野调查发现,除宝山双圣墓为孤例外,顺昌境内保存尚好的通天大圣露天神坛物质文化遗产多达40处以上,各地通天亭、通天庙、齐天庙、齐天大圣殿、齐天大圣府举办的大圣圣诞庆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延续至今。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神话等民间口头文学遗产,内容十分丰富。然而,真正发现了解大圣文化和遗迹的多为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少年对猴文化尚不知晓。这说明,猴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断层”现象。

在物质文化保护方面,宝山景区的一些文物古迹,如宝山大殿、双圣墓等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降低了游览价值。宝山距离顺昌县城关较远,又没有直达公交车,交通问题也使得前来宝山风景区观光的游客数量不容乐观。

在文化宣传方面,顺昌县政府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媒体报告,大圣文化并未得到较好的普及。在宣传过程中,县相关部门也没有将大圣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地结合,导致景区孤立,大圣文化的非物质遗产濒临失传。

2.宝山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

宝山风景区坐落在福建省顺昌县西北部大干镇境内,离县城40公里,距316国道16公里,北靠武夷山,东邻南平石佛庵景区,与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毗邻,是武夷生态旅游圈中的重要景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国内唯一的元代砂岩全仿木石构建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山寺大殿及其附属文物和诸多古迹,形成了宝山丰厚的人文景观;奇峰、怪石、幽洞、飞瀑、原始森林和奇花异草构成了宝山特有的自然景观;金丝猴、岩羊、敲竹鸡等珍贵动物和被誉为“蝶中仙子”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斑喙凤蝶”等珍贵动物,常现于林中;黄连、七厘丹、石斛、金线莲、土里开花等名贵药材和红菇、紫竹、观音竹争奇斗艳;石英石、水晶石、铅锌钨铜金银等矿产丰富④。宝山属高山气候,夏季清凉宜人,与山下温差较大,是为避暑山庄。

由此可见,宝山作为大圣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旅游胜地。对宝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已刻不容缓。

第一,要保护抢救与开发发展并行,重点抢救宝山寺。宝山寺大殿是顺昌县唯一的省级保护文物,如今大殿右侧石壁出现多处大面积移位,右间后侧一石梁柱风化断裂多处,大殿柱础也出现塌陷,石壁、石瓦等多处破损严重,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游客、香客在大殿里不敢多待⑤。双圣庙的现状也与宝山大殿相似。因此都需要投入资金进行维修和必要的重建。

第二,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宝山景区目前的交通状况并不理想,虽有大干镇至上湖村林区一级沙石公路一条,约16公里,但上山公路尚未建造,游人须步行上山,极为不便。开发宝山,首先必须解决上山公路难题。据调查,上山公路从上湖村边沿干仙寮山脉后开辟比较适宜。此条线路现有上山伐竹小道,较为平缓,岩石较少,便于筑路,全程约4公里,可达山顶。修好公路后,要修建防护栏杆。宝山峭拔险峻,景区内多悬崖峭壁,惊险异常。为保证游客安全,所有危险处必须设立防护栏杆,据估测,栏杆长度在4000米以上⑥。除此之外,旅游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也刻不容缓。多年来,宝山仅靠宝山寺内几十个床位接待游客,根本不够使用,开发后游客大增,食宿问题必须立即解决。前期开发按每年10万人次预算,至少应该增设500个床位,解决游客食宿休闲问题,因此必须先期建造宾馆、饭店、休闲等设施并开发停车场所。

第三,要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一个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及受欢迎程度,与周围旅游景点的集群状况息息相关。宝山风景区周围附近的“县保”单位有南津门、龙山烈士纪念碑、龙山塔、狮峰寺等,另外,顺昌城区附近的龙头岩、白龙泉、合掌岩等,以及政府重点投资开发的华阳山风景区。这些新开发的城区附近景点,可以从中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对宝山大圣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简言之,就是“以‘省保’单位为龙头,‘县保’单位为烘托,建立顺昌文化旅游主干线”⑦。

第四,要加强对外宣传报道。闽北猴文化崇拜与宝岛台湾有着紧密的地缘联系,顺昌县可充分利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时机,努力在构筑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中有所作为,如设立一年一度的“大圣文化节”,并通过举办海峡两岸齐天大圣文化旅游节活动⑧进行的宣传报道,以提高知名度和扩大社会影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注释:

①《海峡都市报》2005年7月6日。

②王益民:《心系宝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

③《福建文史》2007年第2期。

④马性鲁:《顺昌邑志》。

⑤范咸:《重修台湾府志》。

⑥《顺昌文物志》,顺昌县文化体育局编。

⑦《武夷文化研究》1999年第5期。

⑧顺昌县政府内部资料:《首届海峡两岸(福建顺昌)齐天大圣文化旅游节活动方案》。

猜你喜欢

顺昌县齐天大圣通天
齐天大圣的法力
顺昌县人社局召开第四季度扶贫工作推进会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通天之光路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上)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下)
顺昌县:深入开展2017年水产品快速检测工作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水稻收获季农民秋收忙
没错,就是猴子送来的齐天大圣冠
福建·顺昌6家果蔬专业合作社被评选为县级示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