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溶血病行换血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

2017-12-04吴丽君黄丽英谢秋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胆红素针对性组间

吴丽君,黄丽英,谢秋莲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新生儿溶血病行换血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

吴丽君,黄丽英,谢秋莲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 了解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换血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接受换血治疗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8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新生儿疾病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住院治疗时间、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住院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有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为8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9.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换血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针对性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是近年来临床上公认的导致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会使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对其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1]。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大多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相关研究发现,换血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从而降低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性[2]。本文主要研究对患儿换血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换血治疗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8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日龄1~10天,平均(3.7±0.9)天;男性 27例,女性 17例;胎龄 34~42周,平均(39.4±1.7)周;足月产28例,早产16例;发病时间1~26小时,平均(10.4±2.1)小时。观察组新生儿日龄1~8天,平均(3.2±0.5)天;男性 24例,女性 20例;胎龄 35~42周,平均(39.1±1.6)周;足月产31例,早产13例;发病时间1~29小时,平均(10.8±2.5)小时。两组患儿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新生儿疾病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家长解释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治疗效果,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保证换血治疗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2)术前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前6小时禁水,实施蓝光照射,给予5%NaHCO3及人白血蛋白碱化血液,提高胆红素与白蛋白联合率,对所用药品和物品进行全面检查,准备好治疗过程中所需的血液,并实施预温处理,使温度保持在37℃左右。(3)术中护理:观察患儿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经皮胆红素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每15 min测量一次心率、血压;每30 min测量一次经皮胆红素水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记录起始时间、输血量、换血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渗漏、堵塞等情况,控制输血与抽血速度,预防栓塞。静脉输注10%葡萄糖酸钙。(4)术后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重点护理,注意保暖,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实施蓝光照射,使部分没有结合的胆红素顺利排出,增强治疗效果。根据患儿日龄、胎龄、体重、活动度调节温度,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观察黄疸程度,术后禁食6 h,情况较好的患儿进行正常喂养。

1.3 观察指标

新生儿住院治疗时间、不良反应例数、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换血治疗结束,患儿离开医院当天,通过不记名形式了解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80~9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不满意[3]。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儿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对照组共住院治疗(17.9±2.5)天,观察组为(13.1±2.2)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有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为8例,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家长对换血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9.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当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甚至超过340 μmol/L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性会明显升高,对患儿生命造成威胁,即使一些患儿经过治疗后能够存活,也会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长期存在[4]。在患儿实施换血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术后对患儿进行密切观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实施重点监护,降低患儿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确保患儿能够在短时间内痊愈出院[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换血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95.5%,高于对照组的79.5%,且观察组治疗期间仅出现一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上述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换血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和优势,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表1 两组患儿家长对溶血病换血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态度比较[n(%)]

总之,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换血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祝丽丽,胡雷,曾小菁.孕妇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的相关性[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26(9):921-923.

[2]薄春敏,胡谢应,朱秀娟,等.母儿ABO血型不合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对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病率的影响 [J].中国妇幼保健,2014,11(26):334-336.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王长海.孕妇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9(23):884-886.

[5]谭晓霞,蓝海鹰,徐晓红.孕妇血清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的 Meta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1):56-59.

R725.5

B

1671-1246(2017)23-0147-02

猜你喜欢

胆红素针对性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