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录取选考科目探讨

2017-12-04施文荣余文珍涂春香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理科医学教育

施文荣,刘 艳,郑 辉,余文珍,陈 玲,涂春香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普通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录取选考科目探讨

施文荣,刘 艳*,郑 辉,余文珍,陈 玲,涂春香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在高中阶段对有关课程的兴趣、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原因、不同时期专业态度、中学阶段知识储备对医学学习的影响等信息,用教育统计学相关性原理,分析高中课程成绩间、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成绩间以及高中学业成绩与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成绩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医学高等院校招生时,可适当提高高考英语成绩权重,建议以生物、化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录取的选考科目。

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选考科目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以培养、输送合格医疗人才为目标,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成本高、培养周期长、社会关注度高等基本属性。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考录取制度进行改革,普通高校将逐步推行多元录取机制[1],可根据专业特殊性确定选考科目。在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过程中,如何依据学生医学综合素质及能力要求,确立临床医学专业选考科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调研对象,利用教育统计学相关性原理,分析大学阶段基础医学课程成绩与高中学业成绩的相关性,以期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录取模式改革及确立选考科目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由于2014年福建省高考采用分省自主命题形式,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随机选择我校2014级福建省内不同生源地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最终各项信息收集完整、进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样本数为165。

1.2 方法

从学籍管理档案中调取学生高考理科综合、英语及数学成绩;通过强智教务管理系统导出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基础医学综合课程成绩,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和药理学6门课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在高中阶段对有关课程的兴趣、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原因、不同时期专业态度、中学阶段知识储备对医学学习的影响等信息,并采用Qstat 3.5统计学软件进行两变量或多变量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中课程成绩间的相关性

将理科综合、数学和英语3科高考成绩进行三变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其中数学与理科综合成绩之间为0相关(r=-0.01,P=0.94),数学与英语成绩之间也为 0 相关(r=-0.10,P=0.22),理科综合与英语成绩之间具有中度负相关关系(r=-0.52,P<0.01)。结果显示,所调查学生的理科综合成绩与英语成绩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中度负相关,即英语成绩有优势的学生,理科综合考试容易失分。由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在福建省内为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014年专业录取平均分在本一线上35分左右,录取学生在全省排名位次在11 500~28 000。而2014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卷难度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导致该科成绩区分度下降,88%的调查样本的数学成绩在106~126分,因此数学与英语、理科综合成绩之间未能体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此外,该录取位次范围内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普遍存在偏科现象,统计学分析表明,理科综合与英语成绩存在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学生学习理科综合与英语时的思维方式不同所致。

2.2 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成绩间的相关性

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涉及的6门基础医学课程成绩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基础医学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医学本科阶段学生基础医学课程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程度为中度正相关。

2.3 高中学业成绩与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成绩间的相关性

将高考英语、数学以及理科综合成绩与大学基础医学6门课程成绩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考数学及理科综合成绩与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成绩间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基础医学6门课程中的5门课程成绩存在微弱的正相关性,与生理学课程成绩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各门课程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生理学r=0.03,P>0.05;生物化学 r=0.21,P<0.01;医学免疫学 r=0.22,P<0.01;医学微生物学 r=0.18,P<0.01;病理学 r=0.21,P<0.01;药理学r=0.16,P<0.01。

2.4 学生主观认知因素与学业的关系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在高中阶段感兴趣的科目、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原因、入学初及目前的专业态度、高中知识储备对医学课程学习的影响、择业意愿等主观认知信息。结果显示,60.00%的学生是因个人兴趣爱好报考临床医学专业,17.60%的学生是服从家长的决定,其余学生主要是考虑到医生的薪酬、社会地位等因素。在因个人兴趣爱好而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中,54.50%的表示对生物学课程感兴趣,17.20%的表示对化学课程感兴趣,24.20%的表示对物理学课程感兴趣。将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原因与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将学生按高中阶段对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兴趣的不同,对其大学阶段基础医学课程成绩进行单向分组方差分析,发现高中阶段对物理、化学、生物感兴趣的学生,其大学阶段6门基础医学课程平均分分别为(77.07±8.23)分、(79.82±7.14)分和(79.94±7.43)分,对化学、生物感兴趣的学生基础医学课程平均分略高于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但无显著性差异。

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入学初及本科三年级末,学生专业态度未发生改变。将学生的专业态度分为热爱该专业、比较喜欢该专业与既来之则安之3个等级,入学初各等级学生占比分别为21.21%、49.09%和29.69%,本科三年级末分别为27.87%、47.87%和24.24%,经卡方检验,该分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变。将不同专业态度学生的基础医学综合课程成绩进行成组比较及方差分析,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针对毕业后就业意向的调查显示,93.33%的学生希望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1.80%的学生希望从事医学相关教学或科研工作,上述结果表明,学生求职意向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吻合的。

为了解高中阶段所学理论知识对医学学习的影响,我们就“学医至今,你认为哪门高中课程成绩对学医有较大影响?”“若请你到高中去选拔学生学医,你看重的课程成绩有哪几门?”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2、3。

表2 学生认为成绩对学医有较大影响的高中课程

表3 学生看重的高中课程

3 讨论

目前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大多属于精英教育,如美国临床医学教育实行“4+4”本科后教育模式;法国实行学制为9~11年的医学教育;德国医学教育实行弹性学制,至少6年,也可能长达10年[2]。长期以来,高考成绩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选拔的唯一标准,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而医学院校招生选拔模式并未进行相应调整。考虑到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国内专家学者不断强调“医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也必须是精英教育”“医学教育不应该被当作大众化教育,应当以精英教育来对待”[3,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在招生录取方面,普通高校将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如何利用高考制度改革契机建立新的高等医学教育招生录取模式,以保证高等医学教育的精英教育属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所调查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是依据高考总成绩切线录取的,均为高考成绩在本科一批次线上35分的理科生。分析表明,本批次学生高中阶段普遍存在偏科现象,其高考英语成绩与理科综合成绩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而高考英语成绩与本科阶段基础医学课程成绩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英语是一门记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语言,其学习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投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笔者认为,高中阶段英语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记忆能力,而医学高等教育对学生记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高中阶段英语成绩是医学高等教育招生选拔时一个值得参考的指标。

调查结果还表明,医学本科阶段基础医学课程成绩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笔者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属于生命科学科目,学科特征、学习方法具有较多共性,学科间理论具有关联性,因此学业成绩之间表现出中度正相关关系。调查结果还表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基础医学课程成绩与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原因之间不存在相关性;针对专业态度及未来择业意愿的调查表明,入学后学生专业态度基本稳定,绝大部分学生想从事临床工作,说明医学生择业意愿与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输送合格医疗人才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此外,调查结果表明,因个人兴趣爱好而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半数以上在高中阶段对生物课程表现出较浓的兴趣,其次是化学课程。统计结果还表明,高中阶段对生物感兴趣的医学生,其本科基础医学课程成绩要优于对化学、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同时,学生认为高中阶段不同课程知识储备对现阶段医学学习的影响程度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是生物、化学、英语、物理、数学、语文。

综上所述,在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背景下,考虑到医学教育的精英教育属性,只有选拔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中学知识储备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接受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才能保证医学高等教育质量。在录取时,应重视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批次及录取分数线,坚持宁缺毋滥原则。医学高等教育招生选拔时,可适当提高高考英语成绩的权重;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时,建议以生物、化学科目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

[1]钱道赓.基于现实与使命的扩张与超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刍议[J].大学教育科学,2014(3):12.

[2]曲艺,赵晓东,丁会峰,等.德、英、美医学精英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2):943.

[3]蒋丽丽.试论“精英教育”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性[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20.

[4]梁栋,李跃平.试论当代临床医学精英教育模式的构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9(5):12.

G526.5

A

1671-1246(2017)23-0117-03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2014CG0204)

(*通讯作者:刘艳)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理科医学教育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