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培育效果分析

2017-12-04汪为聪袁翠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职称培育技能

汪为聪,袁翠红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培育效果分析

汪为聪,袁翠红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目的 探索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育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合肥职业技术学院144名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以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技能大赛、建设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等作为教师信息素养培育措施,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将培育前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培育后教师信息素养自我评价、客观评价得分显著提高(P<0.01)。结论 采取多种培育措施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高职;信息素养;信息化培训

教师信息素养是指各类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应用、评价、管理的新型综合教学能力[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因此,要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高职教师就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作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合职院)144名专业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6.23±12.95)岁。

1.2 培育措施

根据合职院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培育措施,以提高专业教师信息素养,培育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培育措施:(1)信息化培训;(2)信息化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微课大赛等);(3)指导学生“互联网+”信息化创新创业大赛;(4)建设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5)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6)构建并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考核体系。

1.3 评价方法

对教师信息素养进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1)主观评价:应用高职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2]进行教师自评,问卷包括信息意识(5个条目)、信息知识(3个条目)、信息技能(7个条目)和信息道德(4个条目)4个维度19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制,“完全符合”计5分,“比较符合”计4分,其他依次为3分、2分及1分。2016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培育前调查,2017年3月进行培育后调查。(2)客观评价:采用合职院教师绩效考核计分办法,对研究对象培育前(2015年度)与培育后(2016年度)论文论著、教科研课题、获奖成果(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微课大赛、指导学生“互联网+”信息化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奖)及其他方面(专利成果、信息化交流、信息化教学课件等)按等级分别进行计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 2013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行t检验,α=0.05。

2 结果

2.1 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高职教师基本情况

2.2 培育前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观评价得分比较

培育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观评价各维度均分及总均分高于培育前(P<0.05,见表2);培育后各职称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观评价得分均有所提升(P<0.000,见表3)。

表2 培育前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观评价得分比较(±s,分)

表2 培育前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观评价得分比较(±s,分)

维度培育前培育后t值P值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总均分1 3.3 2±4.7 4 8.0 7±3.3 8 1 7.1 3±6.4 5 1 0.2 7±3.0 3 4 8.7 9±1 4.2 2 1 5.8 7±5.4 6 1 1.8 3±3.4 9 2 6.6 1±8.6 2 1 1.0 4±3.5 0 6 5.3 5±1 6.3 7 4.2 3 2 9.2 8 7 1 0.5 6 7 1.9 9 6 9.1 6 4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4 7 0.0 0 0

表3 培育前后各职称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观评价得分比较(±s,分)

表3 培育前后各职称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观评价得分比较(±s,分)

职称人数培育前培育后t值P值副教授讲师助教4 8 6 6 3 0 4 8.2 8±7.3 2 5 0.4 2±7.5 4 4 6.9 4±7.6 2 6 2.8 2±7.1 9 6 7.0 6±6.6 2 6 1.1 9±7.2 8 9.8 1 8 1 3.4 7 3 7.4 0 6 0.0 0 0 0.0 0 0 0.0 0 0

2.3 培育前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评价得分比较

培育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评价总均分与论文论著(含教材)、教科研课题、获奖成果及其他方面得分均高于培育前(P<0.05,见表4),培育后各职称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评价得分相较于培育前有所提高(P<0.05,见表5)。

表4 培育前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评价得分比较(±s,分)

表4 培育前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评价得分比较(±s,分)

项目培育前培育后t值P值论文论著教科研课题获奖成果其他总均分3.2 6±3.0 8 6.5 5±5.0 4 1.0 6±2.4 2 1.0 3±2.0 8 1 1.8 9±7.4 2 4.6 4±3.3 7 8.8 3±6.1 2 1.6 7±2.6 1 1.5 7±2.4 6 1 6.7 0±9.8 1 3.6 2 7 3.4 5 1 2.0 5 7 2.0 1 1 4.6 9 3 0.0 0 0 0.0 0 1 0.0 4 1 0.0 4 5 0.0 0 0

表5 培育前后各职称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评价得分比较(±s,分)

表5 培育前后各职称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评价得分比较(±s,分)

职称人数培育前培育后t值P值副教授讲师助教4 8 6 6 3 0 6.9 2±6.7 6 5.0 3±5.1 4 3.2 4±2.8 0 1 0.5 1±7.1 6 1 5.5 1±7.7 2 9.1 7±6.8 5 2.5 2 6 7.8 2 8 5.5 5 2 0.0 1 3 0.0 0 0 0.0 0 0

3 讨论

3.1 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观评价得分

研究结果显示,培育前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观评价总均分和各维度均分较低。通过培育,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有明显提升。在信息素养的各个维度中,信息技能和信息知识维度得分提升幅度较大,而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维度得分提升幅度较小,可能是由于学院的政策导向、学习环境及工作需求等多种因素,导致教师重视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应用,而忽略对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的强化和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是教师信息素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丰富信息知识、提高信息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培养。高职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3]。同时,培育前后副教授信息素养各维度得分提升幅度小于讲师与助教,可能与其年龄、精力、思维、意识、动机、接受新事物能力等因素有关,青年教师更容易通过培育提升信息素养。

3.2 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评价得分

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评价主要是指对教师论文论著、教科研课题、获奖成果及其他能体现其信息技能的客观业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培育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评价得分较培育前有明显提高,尤其是教科研课题和论文论著方面,这可能是因为领导重视、信息化环境良好、激励政策到位等。通过培育,使教师认识到信息素养的提升是当前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培育措施对讲师影响明显,可能是由于讲师与副教授和助教相比,既有丰富的教科研经验,又有充沛的精力,还有较大的职称晋升压力。

3.3 有利于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

依托目前信息化背景,并结合合职院实际情况,实施多种培育措施,包括制定激励政策、组织信息化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与微课大赛、指导学生“互联网+”信息化创新创业大赛等。结果显示,通过培育,各职称教师信息素养有明显提升,但还需完善激励与考核制度,丰富信息化培训途径,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等。培育方式要灵活多样,对不同职称、不同专业背景、不同需求的教师进行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培育[5]。信息化培训不仅要有线下培训,还要有线上培训,积极推进移动学习。培育内容要系统广泛,不仅要重视信息技能培育,还要强化教师信息意识,丰富信息知识,培养信息道德。

3.4 创造优良的信息化环境,构建完善的信息化评价体系

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科研的基础保障[6],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外在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快信息化校园建设节奏,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功能完善、快捷方便的信息化环境。同时还要完善电子图书馆、网络和教育信息中心等信息机构,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科研等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服务,帮助教师有效提高信息素养。

为准确有效地评价培育效果,不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应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化评价体系,包括相关制度与考核量化计分方法等,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员与专家评价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业考核相结合、即时与后续评价相结合等,对不同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素养进行考核等,建立新教师档案,重视新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7],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采取的培育措施对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对教师创新能力等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效果。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培育效果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观测,对量化评估结果进行纵向对比,并及时调整与完善教师信息素养培育方案。

[1]钟志贤,王佑镁,黄瑛,等.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65-69.

[2]何华.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调查问卷编制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24-27.

[3]孙莉,李明.高校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5):249-250.

[4]唐前军,张平.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研及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4(8):53-56.

[5]孟晓莉,张娟.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培训,2015(11):9-10.

[6]谢舒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及培养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2):141-143.

[7]吴东照.我国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的调研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81-82.

G451.2

B

1671-1246(2017)23-0086-02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人文社会科研项目“以微课为主的综合措施提升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201514SKB006);安徽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6jyxm0904)

猜你喜欢

职称培育技能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劳动技能up up!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画唇技能轻松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