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纸伞的发展历史及其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思考

2017-12-01李丹余运正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油纸伞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丹 余运正

摘 要:油纸伞这一传统手工艺发展到现代,见证了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更迭,在此过程中工匠们心手合一的技藝在不同历史时期赋予了它不同的社会意义。本文试图梳理油纸伞的发展历程,并审视油纸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艰难处境,以期为祖国优秀民艺在现代语境下的活态传承与嬗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油纸伞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一、油纸伞发展简述

甲路油纸伞是我国古老的手工艺,是中国的传统雨具。伞具的产生源于日常生活的遮风挡雨的需求,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发明了植物编结的“笠”,用来阻挡雨水。后来有发展成为安装了把手的“簦”,这种结构科学实用,只是还未运用开关技巧,“簦”是伞具的雏形。

春秋时期,在“笠”、“簦”的基础上,出现了用木、羽毛及布来制作“盖”。战国时期,盖的制作技艺非常精湛,出现了车盖、华盖、曲柄盖(见图 1)等各种形式.这一时期的“盖”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其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盖”还能彰显权势,为皇家贵族专用,还未在寻常百姓家普及。(见图2)

汉朝造纸术发明后,伞具在材料上有了新突破,用纸代替布,这样更容易方便携带使用。出现了真正的“油纸伞”。为了区别于皇家仪仗用品,民间使用的这种雨具称之为伞,而非盖。唐朝达到鼎盛,形成独特的风格,可以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制作出各种专用伞具,制伞行业内呈现出专业化、精细化的特点。宋代是世俗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日常手工艺品在社会上大量普及。同时,造纸业的昌盛也从促进了油纸伞的制作发展。南宋都城临安是油纸伞主要生产基地,其地理位置盛产竹、纸及桐油,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如宋《清明上河图》中的各种用于货郎、铺面的特制大伞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小的油纸伞。

油纸伞至明清时期无论工艺还是经营都发展非常成熟,己经完善的制作技艺及丰富的种类广泛在各地普及。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便起源于明末清初,另外清末甲路制伞艺人张龙盛最为出名,相传一直沿用的竹制伞键(俗称:虎尾键)就是他发明的。"我明卤薄有紫方伞、红方伞、曲柄红绣伞、黄罗销金九龙伞……",《古今事物考》中记载的大部分特制伞工艺已失传,仅仅凭借传承人口述曾经见过的为数不多的形制已很难复原。明清时期,油纸伞产地多集中在竹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作为农闲时的副业存在,几乎所在地全村都会制作油纸伞。比如沪州的分水和婺源甲路。解放前油纸伞的需求量仍比较大,是军队及民众的必备用品。解放后,钢骨现代雨伞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油纸伞,油纸伞技艺也逐渐面临失传。特别到了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极其严重,几乎摧毁了维系油纸伞发展的原生村落环境。至此,油纸伞彻底从大众视野消失。

纵观油纸伞发展的整个过程,从粗糙到精致,从简单到灵活,从御用到民众,植根于中国农耕经济的土壤,见证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在此过程中,油纸伞的种类不断丰富,其蕴含的民间工艺美学、文化审美价值不断丰富。

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油纸伞生产性保护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实行生产性保护策略之前,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保护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在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其价值何在,意义何在?这样,我们实行的生产性保护策略才能依据正确的方向进行。 这是我们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方面。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从文化变迁的角度看,文化总会经历生成、发展、衰落乃至消亡的生命过程。一般地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事象的消失、消亡也基本反映了文化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但是,随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进行,新独立的国家需要在政治合法性上得到证明,而各民族文学、艺术、民俗等传统文化历史地成为了其确立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原因。

2、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文化资本上的价值发现与开发利用,为民族经济振兴提供了新的推动力量。例如玻利维亚,这个国家在非遗保护提出之前,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他国处于经济目的商业化输出,不仅文化遗产的本源性遭到严重破坏、窃取,而且无法冠以国家资产的名义获得经济回报的同时还被加工成文化产品返销玻利维亚。

(二)甲路油纸伞生产性保护的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进行了十多年,在此期间,多个地方的制伞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甲路油纸伞也于2013年被纳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2008年,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油纸伞作为民族手工艺品重新回归民众的现代生活视野中。类似油纸伞这种以物质生产为直接目的的技艺型活动,虽然产出的主要是物质形态的产品,但其中凝结着人们巧夺天工,独具匠心的精湛技艺,传达着人们对自然、地理以及朴素的人文价值的发现与阐释。从符号学角度看,这些物质载体难以真正作为纯然之物而自在地存在,它们被生产、使用的过程中,客观上具有着丰富的符号文本意义,作为意义的感知之物,在文化传承演变中承载着意义,并传递着意义。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油纸伞文化的保护和大多数频危的非遗一样,主要靠政府及传承人加以保护。普通群众大部分将油纸伞作为一种旅游商品来消费,并未提升到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上对其加以认识。多个地区的曾经的传统制伞企业选择从江西、湖南两地工艺伞厂批发油纸伞、绸布伞贴牌销售,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产地。专注于低端旅游商品市场,导致工艺粗糙,相当于放弃了油纸伞审美、文化的附加值,也破坏了油纸伞作为手工艺品的实用性,这种半加工的生产模式对于制伞技艺的完整保护并无益处,不利于非遗的传承保护。目前所谓的生产性保护很大程度缺乏正确引导,靠油纸伞企业“以工养文”获得资金来开展非遗保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今,随着国家物质、经济的富足,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开始进入到文化消费时期。油纸伞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可以丰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要,完全可以作为小众、品牌、高端的姿态出现,以突破旅游品市场的瓶颈。西方国家走过了和我国一样的工业化进程,深刻意识到回归文化,回归自然是现代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手工艺品而言,往往具有比工业产品高出许多的附加值。例如,意大利的皮革、法国的香水、葡萄酒酿造,瑞士的手表,许多传统的手工制品闻名于世,形成了国际品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保护。反观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许许多多精美绝伦的传统手工技艺,消费者却不太接受本土手工制品高昂的价格。这固然受我国长期以来的消费意识影响,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广大消费者对祖国传统文化认同度较低,传统手工技艺缺乏品牌价值的建立及品牌文化的宣传,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传统手工技艺长期以来粗制滥造,质量与外观都无法达到消费者日益増长的实用和审美需要。中国虽是世界瞩目的手工技艺大国,却难以称为手工技艺强国。

所谓生产性保护,是一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可生产、可消费的一种策略,目的是让非遗活跃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再次回归大众视野,良性发展。然而对于伞具这种实用性很强的手工艺,在新材料、新技术更迭冲击下,成本、质量、效能等方面都无竞争优势,已经不能融入现代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是必然的,手工生產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生产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维,研究适合当前形势的生产性保护策略。在摒弃油纸伞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定位的同时,充分挖掘其作为文化产品定位的象征资本。

在充分挖掘象征性资本的同时,传统手工艺的传播方式有待与现代技术接轨。随着时代的进步,孕育非遗手工艺的原生农耕环境已经逐渐消亡,众多传统手工艺频临灭绝,传统手工艺言传身授的方式已无法独立应对非遗的传承危机。在当今文化认同的大环境下,非遗传承与保护是国家的重要议题。网络的发达,手机终端的普及使动画、VR技术、APP等数字化新媒体新成为了有效传播民族文化的新媒介。“对这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己经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而成为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保存、发展、传承的责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责任加大向世界人民的传播、交流和共享”。

甲路油纸伞这种由竹、纸、桐油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雨具,凝聚着民族审美与文化。宣纸糊伞,题字作画天生附着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但钢骨架伞出现后,其耐用、便携、廉价,顺理成章地取代了油纸伞。现如今,油纸伞工艺濒临失传,社会各界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是社会现代化转型在产业与物用层面的一个典型缩影。要让油纸伞回归日常生活,只有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适应现代人的社会需求,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去重新思考甲路油纸伞的保护与传播,才能够使甲路纸伞不仅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让甲路油纸伞这一优秀民间工艺在档案馆、博物馆之外生产、消费,在日常生活中活态传承。

参考文献

[1] 胡惠林,王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从“生产性保护”转向“生活性保护”[J].艺术百家,2013.4

[2] 向云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士课程录》,北京:新华书局,2013年4月版,第339页

[3] 张玲、朱建华.油纸伞的价值体系及其嬗变——对手工艺生产性保护的思考[J].装饰,2017.12

[4]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李丹,女,1983.6,上饶师范学院,334000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余运正,男,1983.7,上饶师范学院,334000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油纸伞非物质文化遗产
泸州油纸伞
油纸伞
油纸伞的守望者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油纸伞下的四月
伞之灵气
油纸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