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2015年PISA测试结果说开去

2017-11-27邱学华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测试质量教育

◇邱学华

从2015年PISA测试结果说开去

◇邱学华

2009年,中国上海第一次参加PISA测试,结果一鸣惊人,数学、科学、阅读三项的成绩都是世界第一,引起国际关注。2012年,中国上海第二次参加,结果又是三项均为第一名,并且把第二名远远甩在后面,这个结果震惊了全世界,值得国人自豪。参加测试的大多数是发达国家或地区,我们能做到连续两次名列第一,并不是偶然的,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学生的素质高,也反映了中国的教育制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不比西方差,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可是这样值得国人自豪,特别是教育界引以为荣的大事,在国内却反响平平。不知从哪里吹出一股冷风,“说什么考第一,有什么稀奇,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中国学生就是会考试”“中国学生擅长死记硬背,没有能力,没有创造力”……面对这些非议,上海市教育局十分低调,对此事既不宣扬,也不反驳。可是外国人看不过去了,英国的麦克雷先生在 《独立报》上针对2012年这次PISA测试的结果撰文指出:“测试的目的是评估他们(指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所以你不能说这是中国学生接受‘填鸭式教育’的结果。”(《参考消息》2015年6月7日)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派人到上海学习经验,英国表示要引进中国的小学数学教材、练习册、乘法口诀,连教师都想引进。

2015年,我国第三次参加PISA测试。这次有7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大陆由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组成地区联合体(B-S-J-G,China)参加。大家一直等待着结果。2016年12月10日,我在澳门参加数学教育活动,听到了测试结果,大为震惊,数学第六名,阅读第二十七名,科学第十名,总分第十名。同2012年成绩相比大幅倒退,连中国澳门都不如。澳门数学界的朋友对这个结果也感到十分意外,他们问我是什么导致的,我无以回答。

回到内地,未见媒体报道,只有从朋友在微信中发来的资料了解详情。仅从数学排名来看,依次是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日本、中国大陆。以前,在数学方面,中国大陆绝对领先,而这次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都跑到前面去了。我看了心情特别沉重。我把这些统计数据转发到微信群里,并希望大家分析与反思,可是响应者寥寥,大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说什么“好一点也好,差一点也罢,任何考试都无法测量出人的全部素质和真正的教育质量”,甚至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说什么“迷信PISA,其实与我们大搞应试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

我认为2015年PISA测试中,中国大陆成绩大倒退,从总分第一名倒退到第十名,这不是一件小事,对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深刻反思,总结教训,以利提高。

我试着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关注,发表各自的看法。

一 什么是PISA测试

PISA(Program for Interatna 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项目。测试对象主要是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相当于中国的八年级、九年级学生)。测试时,会在每个参与国(或地区)随机抽取4500~10000名学生参加。例如,2015年测试,从中国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省市的145万名学生中,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出来自268所学校的1万名学生,在各自学校中通过计算机考试模式完成测试,并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搜集抽样信息。这套测试办法应该说是比较科学、公正的。

测试内容分为三个领域,即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试题并不限于书本知识,着重于应用及情境化,受测试学生必须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针对情境化的问题自行建构解决方案,因此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素养。

由于命题的时效性、灵活性和应用性及测试办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PISA测试越来越受到国际教育界的重视,已成为一项具有国际权威性的学生学习能力测试。到目前为止,OECD有以欧美一些国家为主的34个成员国,但一些非成员国(或地区)也纷纷参加测试。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是非成员国,2009年也开始参加了。2015年参加测试的国家和地区已有72个。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国际教育界并没有话语权,许多国家对中国的教育并不了解,再加上中国媒体自己的负面宣传,使得其他国家总以为中国教育很落后,教学方法很陈旧。所以,中国以上海为代表在2009年、2012年两次参加PISA测试,两次夺冠,震惊了世界,欧美多家媒体惊呼“意外”,并追踪分析上海及亚洲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及反思本国教育的问题。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阿尔尼·邓肯表示,这是一个“警醒”。欧美一些国家纷纷派人到上海探求奥秘。

中国大陆在PISA测试中连续夺冠,改变了国际教育界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树立了中国新形象,提升了中国的话语权。这也是中国崛起、中华民族复兴的表现,值得国人自豪。所以对PISA测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是没有远见的,特别是有些人对PISA测试还不甚了解就胡乱开炮,更不是科学的态度。

二 2015年测试中,中国大陆的成绩为什么会大倒退

2015年的测试结果,中国大陆从前两次连续第一名倒退到第十名,国内外都感到“意外”,议论纷纷。

我认为这次大倒退恰恰暴露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大问题,即教育不均衡,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前两次都由上海参加,上海原有的教育基础好,它的远郊原来都是江苏省的发达地区,如嘉定、松江、青浦、奉贤等,再加上多少年来上海市政府一向重视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集团化,总体来说教育是比较均衡的。这次除上海外,还有北京、江苏、广东参加。虽说这三个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但其内部在经济和教育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如在北京,远郊的怀柔、平谷、密云、延庆与几个中心城区有很大差距,这几个郊区原来是河北省的山区农村;广东粤北山区与沿海的深圳、珠海、广州是无法相比的;在江苏,苏北的宿迁、盐城、连云港与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也相差甚远。PISA测试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从145万名符合条件的学生中抽出1万人参加测试,很有可能抽到这四省市中落后地区的学生,所以这次成绩大倒退是合乎情理的事。

再假设一下,受测的地区不是北、上、广、苏,而是云、贵、川、黔,情况又会怎样呢?中国的成绩可能就是最后几名了。有些山区农村学生连计算机都没有碰过,怎能用计算机去应考呢?

中国教育成绩很多,但问题也不少。其中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育不均衡,两极分化严重,好的可能是世界第一,差的可能是倒数第一。新中国成立已经60多年了,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三 下一次PISA测试,中国成绩将会怎样

下一次PISA测试将在2018年举行,如果中国继续参加,成绩将会怎样?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抱乐观态度。

除了上述教育两极分化的问题,在中国还有两个尖锐问题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一是教师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二是教育理论界的思想混乱,使人不敢抓教育质量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有效的师范教育体制,从师范大学(学院)、师范专科学校直到中等师范学校,全部实施免学费教育,学生普遍享受国家助学金,全部按照国家计划包分配工作。由于政策优惠,能够招收到大批优秀学生。各级师范院校有专设的培养教师的课程,并有见习、实习的教师专业训练。可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靠拢,有的甚至干脆改名。中等师范学校更糟,为了升格成大专,上级部门也不管,只能树倒猢狲散,各奔东西,比如有百年历史的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了常州工学院,岂非咄咄怪事!再加上取消师范的免学费制和包分配制,致使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当下,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低水平的态势。比如,数学教师中本科生、研究生比比皆是,可是有些连最基本的数学概念都没有搞清楚。新课改以后,教师培训重点放在转变教育理念上,大都是专家讲座加名师上课这套模式,忽视了教师专业课程和学科素养的培养。20世纪60年代行之有效的“教材过关”培训方式,现在见不到了,致使很多年轻教师对教材一知半解。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随着老一辈教师逐步退休,新教师又没有跟上,我们要在PISA测试中继续夺冠,确实困难重重。

再谈制约中国教育质量提高的第二个问题,当下大多数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不敢抓教育质量,源于教育理论界的思想混乱。原来没有“应试教育”的提法,仅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提法,为了树立一个“素质教育”的对立面作为批判对象,因而提出“应试教育”这个概念。对于“应试教育”这个概念没有给予清晰的界定,从而导致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混淆“应试”与“应试教育”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应试是应对考试的策略,因此有“考试”必然有“应试”,一百年以后也是如此。有些人把必要的考试、研究考试的策略、统计考试的分数,都当成“应试教育”来批判,挥舞着反对“应试教育”的大棒到处乱打。升学率高的,扣上“高考工厂,应试教育的机器”的帽子;教育质量高的,扣上“走应试教育老路”的帽子;谁敢公开提出要抓教育质量,就给谁扣上“应试教育吹鼓手”的帽子。教育质量低下没有人问责,而加强管理、提高了教育质量反而会被扣上“搞应试教育”的帽子。只能说“探究创新”,不敢提 “勤学苦练”。在反对“应试教育”大棒满天飞的氛围下,谁还敢抓教育质量?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要在PISA测试中继续夺冠,更是困难重重。

在巴西举行的奥运会,我国的成绩下降了,这同有些同志对奖牌抱无所谓的态度有关,体育总局领导说 “我们不能唯金牌论,但是不能不要金牌”。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唯升学率论,但是我们不能不要升学率;我们不能唯分数论,但是我们不能不要分数。看待事物不能绝对化,绝对化了必定会走向反面。

猜你喜欢

测试质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幽默大测试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