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引入课外资源构建高校体育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路①

2017-11-27王鲁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课外资源

王鲁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006)

浅析引入课外资源构建高校体育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路①

王鲁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00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传统高校体育课堂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目标,有必要通过引入课外体育资源推动高校体育课堂的改革,构建体育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文在分析构建高校体育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构建思路,以期为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体育训练 一体化模式 课外资源 俱乐部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在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其健心强身、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功能。为实现体育教育目标,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应该冲破传统课堂的桎梏,积极引入课外体育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延伸。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只有有组织、有计划地纳入课外体育资源,组织校外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才能最终构建一体化的体育训练教学模式,推动高校体育高效地发挥教育功能。

1 构建高校体育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国际上,越来越多国家在改革体育课程时重点开发体育的健康育人功能,国内外高校在改革体育课程时遵循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思路。因此,结合学校体育发展需要和课程改革要求打造相应课程体系是改革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国外部分高校适当增加体育课时量,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也增加了选修课,部分国家尽管没有开设大学体育必修课,但从国家层面制定了关于大学体育的统一规定,如部分欧洲国家要求大学生统一参加国家组织的体能测试和社会体育活动,美国要求高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由于是选修课,在时间安排、活动组织形式、教学内容选择上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在学生群体中非常受欢迎。在我国,体育课是高校必修课程,但是学时少,基本上每周只有两节课,很难满足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求。而且高校体育必修课越来越陷入依赖传统经验和办法的教学范式中,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内容设置、课程体系上缺乏灵活性。为了激活高校体育教学,近年来部分高校开始尝试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体育课外锻炼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延伸,促进体育实践和理论在更深更广范围的结合,为实现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结合奠定坚实基础。

2 构建高校体育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路

2.1 改革体育课程体系,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教学模式

引入课外资源构建一体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模式,首先要解决的是体育课时有限的问题。针对当前大部分高校每周设置2个体育课时的情况,在不增加学生总学业负担的前提下,既不影响体育课内教学,又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外锻炼机会,有必要完善体育课程体系,设置体育选修课。体育必修课分为必修基础课和必修选项课,其中,必修基础课即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体育项目,重点设置跳远、耐力跑、体操技巧等项目,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必修选项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运动,包括大球项目和小球项目,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跆拳道、太极拳等这些新兴项目,培养学生相应的体育兴趣。体育选修课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培养学生的运动特长,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课外训练中,从而为课外体育自愿的有效开发奠定基础。

此外,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体现出健身性、实用性、时代性、娱乐性的特点,凸显“健康第一”的核心宗旨。对待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创新内容获得继承性的发展,积极吸收当今体育新知识和新内容,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设计健美操教学内容时,要敢于突破现有教材的桎梏,既能够涵盖具有民族特色和大众普适性的健美操舞蹈,又能够依据学生将来职业发展需要,增设瑜伽练习、产后塑身操、形体操等内容,通过积极地引入一些课外体育元素,完美诠释体育的力与美,丰富现有教学体系。

2.2 构建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机制,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是丰富课外体育资源、解决体育学时不足的重要手段。大学体育教学实践表明,片面依靠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很难实现体育课程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通过课外体育锻炼,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续,在培养学生健康运动习惯、丰富课余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外体育锻炼机制应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部分加以建设。

当前,部分高校开始探索一种兼具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即专项课外体育俱乐部。打造专项课外体育俱乐部,能够有效冲破传统体育课堂在体育项目设置上的障碍,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有利于发展学生爱好,实施专项教学辅导。以课外体育俱乐部为载体,既可以实现课内项目的延伸教学,丰富实践活动,也可以增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现代体育项目,如:体育舞蹈、健身操等,实现课内课外体育资源的一体化教学。

此外,应改革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打破以技术技能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贯彻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并重的新型考核思路。在考核内容上,赋予课外体育活动应有的权重,既重视课内考勤表现,也重视课外锻炼效果,通过调整考核策略促进教师自觉开发课外体育资源,学生主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2.3 开发网络化体育课程资源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迎来了教育理念到技术的全面变革,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积极打造体育网络课程资源,以更快捷的速度将体育教学资源传送到学生手中。开发体育网络课程资源,在满足大学生日益突出“网瘾”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更加方便地了解各版块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突破传统课堂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有利于建立学生体质状况和课外体育学习的监测评价体系,为开发更加有针对性的体育课外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开发体育网络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尝试:开设体育网络理论课堂,实现体育理论课从传统课堂向网络课堂的纵向延伸,以学生健康需求和服务为落脚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育意识,同时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结合学生课外生活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开发出网络理论专项内容。在栏目设置上应体现出课堂课外体育资源的多样性,如,课余锻炼沙龙、健康知识讲座、运动规则介绍、师生交流互动等。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对每个栏目内容进行定期调整和更新。打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网站,举办丰富的校内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征文活动、体育专题演讲、专项运动会等,以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形式宣传各类体育活动,实现体育课堂向课外的纵向延伸。

3 结语

新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充分发挥在促进学生身心成长中的教育功能。重视课外体育资源的应用,全面改革教材架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评体系,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的纵向延伸,打造一体化的体育教学训练新模式。构建更加完整和稳定的高校体育教学新体系,顺应了当代体育教学新趋势,必将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1]李耀政.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9.

[2]赵志伟.对呼和浩特地区6所高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李先勇.高校体育选项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45-46.

[4]姜同仁,马向文,王亚飞,等.集约化高校园区体育教育资源与开放式教学模式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45(3):77-82.

G807.01

A

2095-2813(2017)05(c)-002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5.029

王鲁江(1962,4—),男,汉,山东荣城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课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