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2017-11-26崔红卫

文教资料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应用微课

崔红卫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微课为代表的新一轮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微课在高职英语课程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作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并对微课今后制作和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此更好地将微课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微课 高职英语 教学应用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的兴起和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不断成熟,以微课为代表的教学信息化在教学中有更大的扩展空间,微课逐渐成为人们开发教育辅助资源与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重大突破口,如何合理利用微课手段,增强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成为目前高职英语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微课及其特点

所谓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研究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的特点“短、小、精、妙”,所谓“短”是指时间短,5分钟-10分钟完成某个知识点的传授,所谓“小”是指教学主题范围小、资源容量的“小”,所谓“精”是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精准精美精彩,所谓的“妙”是指设计思想完美、教学形式新颖,教学效果显著。微课的模式主要有三种:PPT式微课、讲解式微课和情景剧式微课,针对高职英语课程的特点和对听说读写的不同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模式分步分类进行微课制作是当前我们应该考虑的,那么高职院校现状如何呢?

二、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微课选题价值不高,导致应用价值不高。所谓微课的选题价值,是指“某一学科、某一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或整门课程的核心关键问题的选题,如果此类选题通过微课程的形式能达到解决问题越快速,讲解问题越清晰,选题的价值越高”,目前无论是高职院校的微课参赛作品还是校内制作的微课作品中,还有一些作品没有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为高职学生量身定制,偏离高职课程的核心问题,为参赛而参赛,为做微课而做微课,导致微课利用率不高,出现微课作品被搁置现象。

其次,微课不“微”,虽然微课的时间缩短到10分钟内,但是微课“选题不微”“高、大、上”的选题不乏其中,微课“内容不微”,相当于一节课的“压缩包”。比如说前段时间我无意看到“如何面试”这样的微课,乍一看真的不知道讲什么,是面试前的准备?面试中的技巧?面试可能会提到的问题应对方法?还是面试时应该关注的身体语言?还是全都囊括其中?好的微课选题一定要确切,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一节微课应围绕一个典型问题或一个特定知识点展开。

再次,微课设计缺乏连贯性,上下逻辑关系不够紧密,思维出现跳跃性,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虽然大学生思维和智力已经基本成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增强,分析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独立分析、综合、解决问题,但是部分高职学生仍然习惯于被动学习,习惯于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知识,知识面较窄,不易融会贯通,尤其是英语课程,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很容易出现知识链的断裂现象。微课设计应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和师生“交互性原则”设计。

三、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做好微课开发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为了更好地将微课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微课应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是微课的需要性原则。微课是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的好方法,是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知识的好途径,也是课外延伸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是传统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下的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微课在制作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对意义建构有作用才能选用,即“需要性原则”。例如高职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高教出版社)第一单元问候一节课中的mini-talk,如果教师照着课本念,学生根本没兴趣,如“How do you do?”,“How are you?”这些小学生都会的,而且这些问候在英语国家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怎么办?立足学生学习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我在上課过程中引入制作的微课,全球八国问候文化之旅,介绍全球最独特的八个国家的问候方式,看完微课,让学生模仿这些国家的人来相互问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心理要素,乐于其中,效果较好。

其次是微课的适切性原则。所谓适切性主要指某事物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协调统一程度,是否针对、切合、适应某方面的需要,从某种意义来说,微课作为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中介,其适切性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效果。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距离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挖掘,所以教师在微课应用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年龄特点、思维特点、认知特点等结合高职英语特点和高中英语的深度广度选用适合于教学的微课,即“适切性原则”。例如,高职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高教出版社)第一单元中讲述了名片的社交失礼,在此基础上我制作了三种常见的社交失礼(即称呼失礼、问候失礼、身体语言的失礼)的微课作为对学生学习资源的补充,既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拓宽学生的视野。

再次是微课的有效性原则。所谓“有效”是相对于“无效”、“低效”而言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老师有精力与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或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微课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即在教学中融入微课后,学生比没有使用微课收获更大,将微课应用于差异性教学或课外辅导都能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并最大限度地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高职新编实用英语第二册(高教出版社)第六单元购物欲观光,微课制作前我用日常的交际法进行对话教学,发现学生对话不能延伸,三、四轮对话下来无话可说,于是我录制了购衣这样一个微课,场景设置在大商场,涉及问候、买衣、询价、款式、大小、颜色、试穿、使用特别说明、售后服务、支付方式、是否打折,到最后购买成功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反复观看,找出购买衣服涉及哪些方面,从而不断模仿,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endprint

最后是微课的合理性原则。其一,不同的微课适合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微课,尤其对于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院校,更是不能千篇一律,因为分层教学本身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目标是有区别的,微课也应该有所不同,对热衷英语学习的学生可以引入更多的外国文化作为拓展延伸,启迪思维的微课,对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引入轻松、有益、激发学生兴趣的微课。此外,微课教学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最关键的一步,并非每本教科书的每堂课都适合微课制作,也不是使用微课越多就越好。因此,选取适合微型化处理的知识点显得尤为重要,在选定教学内容后,对其进行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处理,包括创设情境,切入主题,教学回顾与知识点的拓展延伸等环节的处理一定要合理。

总之,将微课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时,教师要本着“需要性原则、适切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设计制作微课或选择微课。教师如果没有按照需要原则制作微课,微课的内容只有少部分与教师要突出的教学问题相契合,势必浪费宝贵的时间,迷惑学生学习的方向;如果教师没有按照适切性原则,学生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其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距离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果教师没有按照有效性的原则应用微课,那么学生学到的只会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如果教师不管微课是否适合学生,拿着微课就用,微课内容是否合理,搬来就开始做微课,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需求,最好能自己制作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微课,毕竟一线教师才是微课研究和实践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杨利.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6.

[2]李晓艳,田丽娜.高校“微课”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效果策略研究[J].高等数学研究,2017(1).

[3]梁文.微课环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

[4]劉赣洪,何秋兰.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以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例[J].上海教育科技,2014(8).

[5]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教学应用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