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7-11-21梁敬心廖鑫倪永王佳唐王博刘永茂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效果

梁敬心+廖鑫+倪永+王佳唐+王博+刘永茂

【摘要】目的 分析持續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2013年9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以不同监测方法为标准分组:参照组(29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试验组(29例,于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同时观察、比对2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预后有效率96.55%,明显优于参照组75.86%,有差异性,(P<0.05);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45%,比参照组27.59%更低,(P<0.05)。结论 临床以持续颅内压监测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应用效果比常规疗法更有效,可有效防治并发症,临床操作起来安全性也较高,可

推荐。

【关键词】持续颅内压监测;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9..02

脑出血指的是原发性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临床常见病因是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会因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症状[1]。据相关资料显示,高血压性脑出血缓则在急性期死亡率在40.0%左右,因此,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使死亡率明显降低,同时改善预后[2]。此次为了解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选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组比对,现将结果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29例,男女例数比:17例/12例,45岁~70岁,年龄均值(55.3±4.5)岁;试验组29例,男女例数比:18例/11例,29岁~70岁,年龄均值(56.0±3.5)岁。对2组患者以上临床信息展开对照,发现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入选的患者均为45岁以上的高血压,临床症状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失语、偏瘫等,行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CT检查检出脑出血部位有高密度影;脑脊液检查显示血性脑脊液、压力增高;所有者均于发病后一日之内入院接受治疗;血肿量保持在20~100 mL间;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临床对入选的58例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心电监护、水电解质紊乱、止血、保护胃黏膜、营养神经、酸碱失衡纠正、吸氧、镇静、营养支持等治疗;

参照组29例采用常规疗法,医务人员予以患者甘露醇、脱水剂治疗;

研究组29例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持续颅内压监测,方法为:医务人员根据监测仪所显示出的颅内压数值评估患者的病情,若是患者的颅内压超过20 mmHg(1 mmHg=0.133 kPa),应对其做颅压处理;若颅内压保持在151 mmHg~25 mmHg间,则运用小剂量脱水剂;若于基线上突然上升至51 mmHg~10 mmHg,且持续时长超过10 min,需迅速静脉滴注甘露醇125 mL;若颅内压超过125 mmHg,需应用常规剂量的脱水剂;若于基线上突然上升5 mmHg~10 mmHg,且持续时长超过10 min,需立即静脉滴注甘露醇120 mL,同时静脉滴注速尿20 mg。

1.4 观察指标

临床根据患者治疗后病情变化,对2组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展开比对:(1)预后效果:选格拉斯预后评分来评估2组预后效果,分值1~5分: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恢复正常,即5分;有轻度残疾,但能独立生活,可在保护下完成相应的工作,即4分;患者重度残疾,难以单独生活,即3分;植物生存很小,仅有睡眠/清醒周期,可睁开眼睛,即2分;死亡,即1分。5分,即良好;4分,即表一般;1~3分,则较差[3]。预后有效率等于良好率与一般率之和。(2)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仔细观察并记录下2组治疗后有无伴发应激性溃疡、电解质代谢紊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对2组预后效果

治疗后,试验组29例:20例良好、8例一般、1例较差,预后有效率96.55%;参照组29例:12例良好,10例一般、7例较差,预后有效率75.86%,组间对照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2组预后效果比对(n/%)

组别(例数) 良好 一般 较差

试验组(29) 20(68.97) 8(27.59) 1(3.45)

参照组(29) 12(41.38) 10(34.48) 7(24.14)

2.2 比对2组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后,试验组1例发生并发症:0例肺部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0例电解质代谢紊乱;参照组8例发生并发症:4例肺部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2例电解质代谢紊乱;比对可知,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45%,比参照组27.59%更低,(P<0.05)。

3 讨 论

临床认为,高压性脑出血是临床神经外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病情较急、进展非常快,发病后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则会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高压性脑出血患者,除快速止血及将血肿清除之外,还需对出血周边组组织所形成的压迫完全解除,同时严密监测其颅内压[4]。据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证实,临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予以颅内压动态监护,通过检测可以更加准确、及时地了解患者的颅内压改变情况,这对之后临床救治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

本次对58例高压性脑出血患者展开分组分组,每个各29例,一组采用常规疗法(参照组),一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予以持续颅内压监测治疗(试验组),结果发现,试验组预后有效率96.55%,明显比参照组75.86%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3.45%,明显低于参照组27.59%,(P<0.05)。提示持续颅内压监测治疗在高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比常规疗法更明显,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如下。endprint

第一,持续颅内压监测高压性脑出血患者,有利于观察其病情变化。通过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并掌握患者的颅内压变化,以便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避免伴发继发性的颅脑损伤,有利于初期诊治。此次研究试验组中,有2例病情于治疗过程中放置相应的颅内压探头,之后发现良性颅内压上升趋势较明显,而患者的意识水平、生命体征并未出现任何改变。医务人员对其行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其颅内血肿明显增多,及时对其展开治疗后,临床疗效较显著[6];第二,持续颅内压监测也可为临床制定合理、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临床实践研究过程中,医务人员给予患者服用脱水药物时,均是凭借自己的临床经验或是常规运用,其临床疗效并不显著。而此次研究对试验组患者予以持续颅内压监测,通过严密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数值,同时结合其治疗期间病情的变化,来确定相应的临床用药量、治疗方法,结果显示其临床预后有效率高达95.65%。

综上所述,临床为改善高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在对其展开专业治疗的过程中,可在予以其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配合持续颅内压监测治疗,该种方法的运用优势较显著,可在大大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荐。

参考文献

[1] 李福雄,甄 云,黄振林,等.颅内压监测对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药物用量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4,11(6):4-6.

[2] 陈薇薇.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響[J].中国乡村医药,2015,10(18):20-21.

[3] 韩 莹,张智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1):52-53.

[4] 刘胜华,姚庆宁,唐协林,等.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6(4):567-570.

[5] 牟美丽,陈 丽,李学新,等.无创监护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0): 2503-2505.

[6] 苏宝艳,马 青.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6(22):120.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手术原因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内科保守治疗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