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对胶质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7-11-16詹仁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胶质瘤应激反应集束化护理

詹仁燕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减轻胶质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胶质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应激反应、疼痛,改善其心理状态,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胶质瘤;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 集束化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0-0065-03

胶质瘤属于神经系统常见肿瘤,手术是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患者由于对手术的认知程度不足,在围手术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导致生理应激反应,对其手术治疗较为不利[1]。臨床上应对胶质瘤手术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其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胶质瘤患者分别施以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并对其心理状态评分、生理应激反应指标等进行比较,以明确集束化护理在减轻胶质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盲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2.35±18.12)岁;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9~84岁,平均(62.98±19.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确诊为胶质瘤,具备手术指征,排除心血管病变、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等疾病患者。此次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前做好相应手术准备,如医疗器械、药品准备等,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医师的操作,术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向医师反馈,并配合医师予以处理。

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由主管护师、护士组成,小组成员均接受系统性专业化的集束化护理培训,并进行考核,直至通过;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对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应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明确,并查阅相关文献报道,对胶质瘤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制定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先对患者开展系统性的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对影响其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明确,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具体措施如下,(1)图文式健康教育:采用图文式健康指导方法,在患者入院后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及健康教育图,手册中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提供关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特点和治疗方法,配合以图片,转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弥补不足。同时将目前先进的手术技术所取得的效果如论文,截取摘要等打印并标记重点,根据患者的知识掌握及恐慌程度提供。(2)家属健康教育: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家属在胶质瘤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嘱咐患者家属注意积极规避相关风险,并告知患者家属尽可能在患者面前表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避免在患者面前露出过于悲伤的神情,患者家属应始终陪伴在患者身旁,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和温暖。(3)病友协助教育:鼓励患者与同病房病友或相同病情病友互相沟通和交流,由心理状态良好的胶质瘤患者对心理状态欠佳的胶质瘤患者进行开导,病友之间相互鼓励,共同面对疾病。(4)组织健康教育课堂:每周组织一次健康教育课堂,对能够下床活动的患者及家属开展授课。由集束化护理小组护士进行培训与指导。重点讲解以下几点:①胶质瘤的特点和手术必要性。胶质瘤虽然容易复发,但是手术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并充分列举手术治疗的先进性,利用科室多年病例总结出预后较好的典型案例,向患者提供,并提供医生丰富的手术经验。②纠正网络恐惧。告知患者网络上一些相关胶质瘤的知识有一定误差,可能出自非医学人的错误言论,正确的相关知识需要医护人员讲解,消除其网络恐慌心理,并将之前发放的图文健康指导手册进行细致化讲解。③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方法。详细讲解如何改善患者自身的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方法。教会患者利用深呼吸、冥想训练、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方法,降低焦虑抑郁感受,并告知其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体内免疫因子,降低炎症因子,用充分的科研证实让患者信服。同时帮助患者寻找自身的喜好如下棋、玩手机游戏、散步等,使其放松身心。课堂授课每次以15~20 min为宜,并鼓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沟通。(5)随机健康教育反馈。护士利用每日晨晚间护理等时间,随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询问其关于胶质瘤的相关知识是否了解、是否还有疑问,并针对性给予耐心解答。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效果指标包括血压变化情况、心率变化情况、焦虑及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等。焦虑、抑郁评估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越严重[2]。疼痛程度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判断,数字0~10对应分值0~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3]。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调查问卷评估,总分为0~100分,得分<60分即不满意,60~79分即一般满意,80~100分即十分满意。总满意=十分满意+一般满意。endprint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后血压、心率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手术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4.37±1.84)、(2.69±1.28)分,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应激反应主要是指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或内部损伤而出现的全身非特异性反应,这种反应主要体现在患者心理、生理两个方面。胶质瘤是指发生于神经外胚层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肿瘤,多发生于男性人群,其发病较为缓慢,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待临床症状明显时,往往伴随有神经功能缺损,恶性程度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4],因此,临床上应对胶质瘤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

胶质瘤属于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其与正常的脑组织间界限并不明显,无法通过手术完全切除,手术往往被用于明确病情,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存期限,为其他治疗创造机会[5]。由于胶质瘤的预后相对较差,容易复发,死亡率较高,而当前网络信息化比较普及,患者及其家属可从网络上了解到胶质瘤的相关知识,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对胶质瘤及手术存在一定的恐慌,在围手术期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反应往往会引发生理应激反应,表现为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焦虑、抑郁等,容易加重疼痛,对患者预后较为不利,故临床上应针对胶质瘤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实施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6]。

集束化护理属于新型的护理模式,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护理模式,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护理模式,主要是指通过收集循证依据,综合多种护理措施集中解决某个难题,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最初用于危重症的护理中,旨在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而随着循证护理的逐渐发展,集束化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7-8]。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集束化护理,根据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出现的原因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在围手术期予以贯彻落实,护理方案主要包括图文式健康教育、家属健康指导、病友协助教育、课堂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其中,图文式健康教育通过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由于胶质瘤产生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并与医护配合;家属健康指导则可以让家属正视疾病,纠正其错误认识,让患者家属能够正视胶质瘤的复发率等,使患者家属对患者给予鼓励和支持;病友协助教育则能够让患者对相关疾病有直观的认识,成功的案例可以让患者消除疾病不确定感受及恐惧心理;课堂健康教育能够利用完整的时间向患者提供系统的知识,并有助于患者及家属与护士沟通,促进其了解胶质瘤的知识及改善預后的方法,减少健康教育遗漏和偏差,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而随机健康教育反馈更能够使护士了解患者掌握的程度,并对健康教育进行补充。综合上述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胶质瘤的相关信息,积极树立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改善不良情绪。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后的血压、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其疼痛及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0.05),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0.05),充分说明了集束化护理在胶质瘤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显著效果,不仅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生理两方面的应激反应,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胶质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应激反应、疼痛,改善其心理状态,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徐世英.系统的规范化护理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2):154-158.

[2]范艳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胶质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6):4354-4355.

[3]蔡卫新,尹志科.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6):4345-4348.

[4]刘丕楠,杨智君,王振民,等.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及围术期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6):4341-4344.

[5]王红霞,戴荣华.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33(7):151-152.

[6]陆燕,易桔红,徐锡明,等.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3):2172-2173.

[7]陈杰.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19):1744-1745.

[8]张岚,宋婷婷,戴世英,等.集束化干预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38-2040.

(收稿日期:2017-03-22)endprint

猜你喜欢

胶质瘤应激反应集束化护理
复发胶质瘤组织中miRNA-200c的表达 及作用机制研究
建英问:一旦得“脑癌”,是不是都活不长了?
IgG、Integrinβ6、P1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确认致命脑瘤的罪魁祸首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