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7-11-14刘彦

现代交际 2017年21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因素

刘彦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其科研创新能力不仅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更是抢占未来知识经济制高点的关键。文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成果虽然不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却间接作用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目前,有关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也主要是对文科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做出的理论分析或经验总结,实证研究比较少。本文分析了文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文科硕士科研能力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文科硕士 科研能力 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1-0009-02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文科的界定

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简称,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合称。它是以人与社会为研究对象的所有知识、学科、思想学说的统称。按我国现行的学科分类体系,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各有自己所属的学科,如下图所示:

(二)硕士研究生的界定

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关于硕士学位授予条件里明确规定,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且要求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者,才准予授予硕士學位。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的学术水平:第一,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第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种类比较复杂,在本文中的硕士研究生是指通过全国统考方式招收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三)科研能力的界定

科研能力指科学研究的能力,指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影响文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相较于理工类硕士研究生,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研究生中跨专业的学生较多,对于跨学科、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来说,他们的人文素养较弱,基础理论知识不足,从而造成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吃力,不易形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以A大学为例,文科硕士研究生中近三年跨专业比例2017年为70%,2016年为65%,2015年为68%,跨专业研究生在选择研究方向和领域时,虽然可以选择交叉学科的课题进行研究,但仍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掌握硕士阶段的基础理论知识,这对于只有2-3年短暂学习时间的硕士研究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由于文科研究生的课余时间较多,不需要像理工类研究生一样整天在实验室理做实验,因而他们的课余时间也成为决定个人在科研上是否能取得成果的关键,非全日制文科研究生的课余多被工作占用,因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科研成绩。

(二)导师因素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导师的学术能力、科研水平、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培养能力等对于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由于硕士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导师数量的增长与硕士研究生的增长不成比例,一个导师带多个研究生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牧羊式”的指导方式,不能保证指导的效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管理

我国研究生的培养基本上采用的是“严进宽出”的管理方式,尤其是文科硕士研究生在各门学科的考试中大多数是以论文的形式完成课程的考核,多数的论文都是人云亦云没有新意,应付了事,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更谈不上在实际中的应用了。在研究生的过程管理中,把关不严,没有硬性指标规定或规定标准较低,据统计,多数学校只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在省级以上学科发表一篇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这个标准相对硕士研究生来说要求较低,即使这个标准有些学校也不做要求。在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和答辩环节虽然设置了很多严格要求,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都流于形式,造成了最后文科硕士的学位论文质量不高,创新性不够甚至抄袭成风。

(四)课程与教学

文科硕士研究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有可能具有科研能力。因此,文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有的学校文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与课程之间衔接不合理,开课顺序不合理,授课教师疏于沟通,两门课程之间存在部分内容重复现象,还有很多学校课程全部集中到第一学年开设,第二学年不开设任何课程,造成第一年学生手忙脚乱,不能及时消化吸收,第二年清闲无事,虽然理论上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但是由于多数人不会进行课余时间管理,造成大量时间浪费。目前,多数高校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方式依然沿袭陈旧的“一言堂”式教学方法,缺少交流与讨论,而且,我国高等院校在教师评职和晋升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导致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自己的科研上,影响了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质量,尤其是文科研究生,由于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或实习基地,其研究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相当大程度上要靠课程教学,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可谓更加的困难。

三、对策研究

(一)个人因素

在招生计划管理方面,控制跨学科、跨专业招生的比例,保证文科类专业的招生比例,有意识地引导文科硕士研究生对学科前沿的理解和把握,激发他们的学术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会议、学术竞赛,科研项目等等,邀请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等来做学术讲座与文科类硕士研究生们进行学术交流,文科硕士研究生相比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动手和实践能力较弱,鼓励他们参与社会调研与实践。

(二)以导师为中心建立科研团队

导师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文科硕士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有关键作用,鉴于目前导师负重指导学生的现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科研团队,科研团队不仅能够弥补个体能力的不足,而且还能够集思广益,共享科研成果。科研团队还便于申请科研项目,便于申请科研设备,提高科研环境。另外,为解决导师少的问题,可以通过与外单位合作,聘请兼职或客座导师,让研究生走出校门,参与应用课题的研究等途径,利用外单位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来培养研究生。[1]在“实施导师个人负责制的同时,加强导师组集体指导的力度,让具有不同学历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增进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以拓展研究生的思维”[2]。endprint

(三)完善培养管理,保障培养质量

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有助于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完善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应该注重文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一是把“严进严出”的管理机制贯穿到入学、培养过程、毕业论文答辩和评审的各个环节;二是加大科研成果在各项考核中所占的比例。

(四)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

文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该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方法论及发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内容设置及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缺乏科研方法和科研训练是导致国内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3]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研究生教育中应多开设一些供学生选修的研究生方法课程。对于文科研究生来说,应该培养其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搜集和查找文献的能力以及整理资料的能力,这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占有最新或第一手资料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开设相关课程是非常必要的。鉴于目前许多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来源于跨学科领域,因此开设跨学科课程显得尤为必要,多位学者在谈及论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时都提及跨学科,“关键在于根据自己的优势及实验条件选择了一个交叉领域进行研究”[4]。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改革或引进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是更适合文科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英文是“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分配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获得基础性知识,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教學方式更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关键地位,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真正变成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师。

参考文献:

[1]肖昊.关于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J].吉林教育科学,1997(5):41.

[2]杨秀平.中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J].求实,2005(S1):239.

[3]丁英宏,胡玉峰,加强研究生客养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及内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9):21-24.

[4]谢安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咨询报告[R].2003:54.

[5]钱伟.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研究[D].青岛大学,2016.

[6]张文燕.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6.

[7]王艳丽.文科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4.

[8]夏世龙.陕西师范大学文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9]王亚青.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浅析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与科技论文写作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地方性农业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