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医学的镇痛及镇静治疗的评估检测

2017-11-08郭明义

智慧健康 2017年15期
关键词:重症医学实验组

郭明义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人民医院,河北 行唐 050600)

重症医学的镇痛及镇静治疗的评估检测

郭明义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人民医院,河北 行唐 050600)

目的观测重症医学的镇痛及镇静治疗的评估效果对于镇静镇痛方面的帮助。方法将收入的2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基础指标,对实验组实施新的镇痛镇静评估标准,对对照组实施旧的标准,对患者的满意度、镇静镇痛治疗不足/过度进行统计,对用药次数进行比较,判断该评价方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从并发症、满意度、用药次数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新型的镇痛镇静评估体系和方法可以很好的减少过度使用镇痛镇静剂,或使用不足的情况,还挺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增进融洽的医患关系。

重症医学;镇痛镇静;评估检测

0 引言

重症患者的病情与其它患者相比,有着发病急、情况严重的特点,经常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与痛苦,导致患者产生焦躁等情绪[1]。同时,外源性的侵入操作,例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使得他们对于疾病的恐惧更加严重,治疗的信心由此降低,对于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及信任感也会降低[2]。因此,对于重症患者而言,找到合适的镇痛及镇静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镇痛及镇静药物不能滥用,否则会造成对病情判断的失误同时还会使患者造成药物的依赖。因此,重症医学中对于镇痛及真经治疗的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镇痛及镇静药物不足会达不到治疗效果,过多又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及心血管[3]。就我国重症医学目前使用镇痛及镇静药物的使用情况来看,不是十分合理,使用的比例比较低[4]。猜测其原因可能是对于疼痛及镇静药物临床治疗评估没有做到位,因此本研究就临床镇痛及镇静治疗的评估进行研究,采用全新的镇痛及镇静临床治疗评估体系,对于2017年1月至8月于我院重症科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估以及镇静和镇痛,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于2017年1月至8月于我院重症科收治的患者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将2017年1月至4月收治的132名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人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采取旧的方式对于疼痛进行评估并采取镇静、镇痛措施。将2017年5月至8月于我院重症科就诊的142名患者中随机抽取100名作为实验组,采取新的疼痛评估措施,并进行镇痛和镇静的治疗。纳入标准为:患者已经成年且家属具有一定的表达沟通交流能力。家属均知晓实验的内容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一周内使用肌松药的患者不予纳入实验。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按照一般的治疗程序进行镇痛和镇静治疗。进行治疗前,由医生决定治疗工作的开展状况,重症科的负责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于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进行观察。同时,对患者第一次镇痛镇静治疗的效果进行统计,记录并发症、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对于镇静不足的情况也要记录在内,对于镇静镇痛药物使用过量也应该保留详细的数据。实验组遵循新的镇痛镇静治疗的评估,例如制定治疗目标、建立新的镇痛镇静临床检测规范,对于新的规范实施管理,对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及时处理。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患者治疗目标。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况,评估时要做到客观、全面,不仅要考虑患者的疼痛情况,还要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才会避免镇痛与镇静药物使用不足,导致达不到治疗效果。其次,要控制镇痛镇静药的使用量,保障在治疗期间也不会出现治疗过度的情况,影响患者的预后。最后,在使用药物期间,密切关注患者,不能随意的增加或减少药量,对于患者出现的副反应要及时处理。

(2)建立新规范。重症科派出骨干医师组成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评估与检测小组,判断与检测镇痛镇静的治疗效果。小组的成员需要对患者负责,进行有效的检测,同时对于镇静不足或者镇静过度的情况要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镇痛镇静的治疗措施后,还需要再次检测评估,并详实的记录有关的情况。效果评价小组需要对调整的情况进行详实的记录,对于治疗的方式方法进行讨论,并最终得出经验教训后,对重症科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宣教,从而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

(3)建立重症科的镇痛镇静评价标准。镇痛镇静药的使用保准需要进行统一,例如使用镇痛镇静药的时间和用量是需要进行讨论的问题。本研究中,使用的程度参照《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的指导意见》,评估的项目包括疼痛、焦躁、睡眠障碍等,根据《指南》上的规定来进行选择镇痛和镇静的最佳治疗药物、合适时机,从而缓解患者的不适的同时,还能不影响患者的病情观察。

(4)安全性保障。对于治疗的镇静镇痛作用进行检测时,要注意到因人而异,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体质等进行治疗和镇静,明确患者镇痛镇静所要达到的目标,器官的功能性改变等都要纳入标准,结合多种环境因素之后再进行治疗方案的设计,确保对于患者个体来说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1.3 评价方法

(1)镇痛效果评估检测。使用镇痛治疗的目的在于对于患者疼痛做到消除或者缓解,因此患者疼痛状态的改善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镇痛的效果。对于患者,要主动做到关心、交流,及时聆听患者的要求和需求,这样的沟通交流可以让医护人员切实的了解到患者的疼痛情况,准确的进行评估,对于治疗和镇痛的剂量提供一定的依据。对于病情不影响其表达的患者,采取交谈、数字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等方法进行,而不能进行沟通交流的患者的则需要一些BPS量表、NVPS量表等进行评估。

(2)镇静效果评估。镇静效果良好的状态为患者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时,还能够被唤醒,不影响正常的睡眠与苏醒。镇静的合理实现,依靠医护人员的评估,对于评价方法分为评分法以及客观评价法,利用SAS、RASS量表等,进行镇静效果的评价。评价时应该做到主客观的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与方法,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镇静的效果及时调整药品的种类、用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遇到不良反应时应该做到及时调整患者的药物,治疗镇静不当带来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针对频率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共纳入实验对象200例,其中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比较镇痛镇静不足或者镇痛镇静过度发生的概率。对照组中,共有32例发证了镇静镇痛不足,26例发生了很静镇痛过度。实验中共有13例镇痛镇静不足的状况发生,有16例镇痛镇静过度的情况发生。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数据在两项指标中均有差异。

表1 两组镇痛镇静不足/过度效果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镇痛次数及镇痛镇静满意度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镇痛次数显著减少,护士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说明进行镇痛镇静治疗的评估,对于患者和护理人员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可以帮助患者体验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治疗体验。

3 讨论

针对我国的现状来说,镇痛和镇静治疗的开始比较晚,发展也不够顺利[5]。因此,我国的医疗环境中,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还不够规范,对于客观的仪器、量表、组织等利用不够完善,因此无法全面、完善的对于疼痛及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对于镇痛和镇静药物的使用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目前的研究表示,部分患者在只使用镇痛药的条件下也可以达到镇静的效果,老年病人的药物清除能力减慢,因此这一现象就更为明显。将镇痛镇静药联合使用,不仅可以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量,还可以更好的控制治疗的程度,患者的舒适度感受也更好。为了避免镇痛剂带来的成瘾问题,一般来说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周,并且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合理的调节用药。目前由于我国对于阿片类的镇痛药的研究和宣传不够广泛,医师对于药物副作用的担心较少使用,这给患者带来了不适,同时也增加了镇静药物的滥用。在重症治疗的过程中,如果过度疼痛,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增加耗氧量,无法保障重要器官的血供,不利于患者的治疗[6]。因此使用镇痛和镇静药物是十分有必要的。镇痛镇静治疗不会给患者的病情带来好转,但是其可以缓解疼痛,减少治疗中产生的阻碍。患者在进行了镇痛镇静治疗之后,疼痛的程度极大的减少,因此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依从性增加,达到了暂时性缓解病痛的目的,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帮助[7]。但是镇痛镇静治疗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例如对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一定的影响,或者镇痛时会影响对于现有病灶的判断,导致治疗的延误等。因为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导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因此可以说,镇痛镇静药物需要在严格的检测下适量的使用[8-10]。对于镇痛镇静药物的检测目前是主要的研究方向,对于患者的心率、血压等都要进行检测,从身体的各个指标上判断镇静镇痛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中发现,进行新的疼痛的评估并据此进行适当的镇痛镇静治疗,对于镇痛镇静的效果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减少了过度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或者药物使用不足的情况产生,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与不适,降低了患者的焦燥情绪。但是我们仍然发现药物使用过度或使用不足的现象发生率仍然很高,因此要找寻一套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评估,完善镇痛治疗的流程,才能够对患者进行良好的评估过程,达到减少患者痛苦的目的。

[1] 赖静.镇痛镇静技术在儿科重症治疗中的应用[J].系统医学,2017,2(04):89-91.

[2] 陈永峰,王大洪,王雪莉.镇痛镇静治疗在重症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01):22-24.

[3] 蔺军.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4):48-49.

[4] 罗少云,崔雯.探讨重症监护(ICU)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23):47-48.

[5] 于晓明.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J/OL].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9):140-141.

[6] 徐惠锋,孙勤.重症医学新镇静镇痛评分在ICU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01):143-145.

[7] 闫肃,戴体俊,李茂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痛镇静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8):3350-3353.

[8] 陈勇.危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07):115-116.

[9] 周建新.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01):48-55.

[10] 周丹.ICU医护人员镇静镇痛集束化策略认知、临床实践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5.

Evaluation and Detection of Analgesia and Sedation Therap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GUO Ming-yi
(Shijiazhuang Xingt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Hebei, Xingtang, Hebei, 050600)

ObjectiveTo observe evaluation effect of analgesia and sedative treatment on critical care medicine.MethodsDivide 200 cases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in each, record patient's basic indicators, including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evaluated with new standard of sedation and analgesia, and control group with old standard, carry on statistics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deficiency/excessiveness of sedation and analgesia treatment, compare medication times and diagnose effect of evaluation.ResultsComplications, satisfaction and medication tim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difference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New analgesia and sed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an reduce excessive use of analgesics and sedatives, or deficiency conditions,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promot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algesia and sedation; Evaluation and detection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15.002

猜你喜欢

重症医学实验组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