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综合实践活动中借助任务驱动强化学生学力培养

2017-10-30山卫英

成才之路 2017年28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力培养

山卫英

摘 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通过“任务驱动”这一路径,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真实学力。文章从任务内容源于学生生活、任务本身具有挑战性、任务过程需要团队协作、任务评价紧扣学力发展等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中借助任务驱动强化学生学力培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力培养;有效;路径;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8-004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力培养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回归它的课程本质,注重发展学生的“真实性学力”,即培养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任务驱动,强化学生的学力培养。

一、任务内容源于学生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的生活,课堂活动任务当然也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从教师的角度去设计任务,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就谈不上学力培养。例如,在“童年的游戏”这个主题中,“跳皮筋”成了班里风靡一时的课间游戏。但教师观察后发现,学生跳皮筋的玩法很单一,显得有些单调。为此,教师设计了一个任务:在原有的“跳皮筋”游戏的规则下改编游戏,增加游戏的难度与趣味性。于是,学生们凑在一起讨论着,甚至还激烈地“争吵”着,有时还不断尝试。这节课后,学生们的“跳皮筋”游戏变得丰富起来,也带动周边班级的同学一起参与,“玩转皮筋”也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因此,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任务,才是学生真实的需求,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教师要让学生的生活成为任务驱动的源头活水。

二、任务本身具有挑战性

教师设计的活动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学生凭借自我努力可以完成的,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功感。在“我看校园绿化”这个主题中,学生需要测量学校的绿化面积,绘制校园绿化面积示意图。但很多学生遇到困难,教师也发现学生上交的学习成果大相径庭,根本不是他们真正的研究所得。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任务。任务一:给每组学生提供一把20厘米的直尺和一根绳子,让学生测量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度与宽度,计算它的面积。这个任务难度不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绳子的长度去测量花坛的长度,学生基本上顺利完成任务。任务二:给每组学生提供一把20厘米的直尺和一根绳子,让学生测量一个五边形的花坛,并计算它的面积。这次的任务比任务一提高了难度,而且教师还规定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对五边形进行分割,而且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样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乐于参与,每个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小组虽然失败了,但仍然认真总结经验,课间还去完成他们的任务。

三、任务过程需要团队协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是该课程的主要活动形式。如何才能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呢?首先,教师设计任务时就应该要求学生全体参与,分工合作。例如,在“有趣的毽子”活动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毽子毽托的重量与毽子好踢程度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对比试验任务:小组合作制作五个毽子,分别放入不同重量的垫片,通过试验得出相关数据。这个任务需要制作五个毽子,任务比较重,一个学生不可能完成,需要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其次,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再次,在任务评价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进行真实的评价。团队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奖励。

四、任务评价紧扣学力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但它不以量化为评价标准,它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它也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设计任务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学力,那么任务评价也应该紧扣学生的学力发展。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小组合作情况、自主探究情况,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有位教师上“学会观察”公开课,课上的评价方式就特别有意思。这位教师将对学生的评价分为八个等级,比如“肉眼凡胎”“目不转睛”“目光如炬”“火眼金睛”。学生为了练就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都积极参与观察任务,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评价的方式是千差万别的,但评价的目标都应该聚焦于学生的学力培养。例如,在学生进行“鸡蛋撞地球”的活动中,“鸡蛋有没有碎”是小组评价的主要标准,但这个标准难以衡量小组成员参与探究的情况。因此,在任务结束之后,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时,可以评选出每个小组的“参与之星”“合作之星”“探究之星”。这样,即使任务失败了,但对每个小组来说,也依然收获很多。这样有点有面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五、结束语

学力是一种能充分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的能力,是在现实社会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真实学力。

参考文献:

[1]葛微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2).

[2]沈开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4(20).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力培养
初中英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实施和构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