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模式初探

2017-10-25董海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模式高校

董海燕

摘 要:“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人才和栋梁,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文章以“分年级分主题”为设计理念,探索高校大学生社团的新模式、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 模式

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靠的是大学生和千千万万青年的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分年级分主题”教育模块,通过对学生会“双轨制”管理的指导,从社团活动找到了学生张扬个性的突破口,从职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找到了学生人生规划的突破口,从社会服务和素质拓展找到了学生全面成才的突破口,从训练中找到了活动与专业结合的突破口,打造社会实践活动品牌,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极其有限的校内外教育资源,进一步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机制。[1]

一、模式背景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正式颁布,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这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指针。通过学习调研,本文将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实际工作结合,提出了“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构建‘三全育人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和个性发展”的思政工作指导思想,着手设计并实践以活动为载体的“立德树人”工程实施方案,基于既要突出施教者承载的使命,又要充分考虑受教者的消化吸收的想法,在专业培养的拓延和就业需求的导向上寻找到突破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指出,要把创新放在首位,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的发展,要变、要改,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教育部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以此为契机,形成了“分年级分主题”教育模块的雏形,对“分年级分主题”教育模块有了初步的设想和探索,以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社团的创造性和影响力,开拓创新,实现更大地突破。

二、设计内容

大学生是青年的代表、活力的象征,是祖国的栋梁和民族得以发展、昌盛不可或缺的力量。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社会工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及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模块设计中,大一以“养成教育与社团活动”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丰富社团的活动内容,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既务实了基础、又张扬了个性;大二以“职业规划与社会服务”为主题,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供社会服务平台,结合职业发展进行社会服务,从而认识自我并认知社会;大三以“校外素质拓展”为主题,通过校外拓展实践基地,将专业见习与职业体验为一体;大四以“就业创业指导”为主题,通过政策解读和专业实践(实习),在人才市场中实现入职匹配,从而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实现思想、学业、能力的全面收获添上完美的注角。由此,做到思想教育、专业拓延、就业指导四年不断线。与此同时,对学生会组织进行“双轨制”管理,将主席团成员压缩一正两副,对日常工作部室进行常规管理,对社团协会升格为单独部室并对其进行项目管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会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又激活提高了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性和覆盖面,从而使日常管理井然有序、精品活动层出不穷。

模块设计较好地呈现出分类指导和阶梯递进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应对各种文化价值影響和多元就业环境时呈现出的困惑和矛盾。与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中要有鲜明的时代性、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充分体现理想型和现实性的统一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模块的实施,既有利于确保学生人生目标的正确性,又可以避免理想目标流于形式化、空洞化。[2]

结语

“分年级分主题”教育模块的设计与实践,打通了第一课堂与三课堂的通道,有效地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服务、职业观教育与职业体验实践衔接起来,使学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个体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享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享用思政教育的各项成果,享用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提供的营养和力量。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的发展和全面培养是每一个学生思政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学生的专业发展是否合乎社会需求、学生能力拓展是否全面、个性发展是否完善、是否能够顺利毕业就业择业等等都需要我们去正确有效地引导,给予学生相应的告诫,履行自己“传道与解惑”的教育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使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积极引导他们不断追求更高目标。“以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中心,以大学生人格完善与德行的持续发展为旨归”,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模式高校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永续债券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