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习题变式搭建探究平台

2017-10-23白云霞

关键词:拓展变式比较

白云霞

摘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析化学现象,通过“比较”的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教师应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改变问题的情境等多种途径,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变通,从而达到打开学生思路、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关键词:变式;比较;分层;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7-071-2

习题教学是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把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解化学问题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在高三化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析比较化学现象、概念和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从而引发学生形成注意、好奇、质疑、愤悱等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对有关知识进行深入研读和深刻思考,进而促进学生切身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

一、比较设计变式问题

【案例1】

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易吸收的高效铁制剂,可由绿矾(FeSO4·7H2O)通过下列反应制备:FeSO4+Na2CO3=FeCO3↓+Na2SO4FeCO3+C6H8O7=FeC6H6O7+CO2↑+H2O。先制备FeCO3,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柠檬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80℃下搅拌反应,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分离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

思考:无水乙醇在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变式1:请问乙醇可以有其他作用?

变式2:假设没有乙醇,还可用哪些试剂?

【案例1分析】

本案例以高考题为材料,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回顾、比较、思考,并在习题的选择上强调存同求“异”,让学生在习题的“差异性”中归纳、分析、整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比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尤其是多角度的比较,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观念,防止负迁移,为科学探究或创新思维提供新的线索。通过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知识的比较,形成一定的认知冲突情境,让学生“心动”;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物质性质实验探究比较,让学生“手动”;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宏观现象与物质分子结构微观本质的对比、质疑、辩论,让学生“脑动”;通过学生充分的表达交流,让学生“口动”;这样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形成对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分层设计变式问题

高三化学习题变式设计时,难度的掌握也很重要,只有适宜的难度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最终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在对高三化学习题变式时,还要注意题目的呈现方式,要尽可能能体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惊心”的原则,让设置问题的位置恰好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设计,往往会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学生在经过深思熟考后,也上可以“跳一跳,摘得到”。對习题这样处理不仅能体现了习题的差异性,也能凸显习题的层次性,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案例2】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若用含有0.2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取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

【变式1】 用含有0.1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制得气体的总体积(标况下)1.12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案例2分析】

本课堂案例以实验室制备氯气为突破口,分析了水对反应原理的影响,并且不断地对题目进行变式,如由于水的生成使反应停止“变形”为水的生成使反应“变脸”,最终又演变为通过对化学原理的定量分析,得知与已知体积之间的大小关系。这样的变化体现了层次性,题目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也是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最终“刺激”了欲望,“活化”了课堂,“升华”了思维。

三、拓展设计变式问题

化学复习内容多,思维容量大,这就要求在设计化学习题变式时,一定要内涵丰富,内容充实,境界要开阔,思维空间要大,所选化学习题要依纲据本,要有开放性,要注意知识间的多向联系;要有延伸性,尽可能对化学习题进行一题多变。

化学习题的一题多变式,就是通过对某一题目设置的条件进行变换,可由单向向多向发展,条件由静态向动态发展,思维由片面引向全面,多方法思考,使一题变为一类题,从而达到打开学生思路、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探索性、创新性,防止思维的呆板和僵化。

【案例3】

常温下,20mL 0.2mol/L的H2A酸溶液中滴加0.2mol/L的NaOH溶液时,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I、II、III分别代表H2A、HA-、A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当向该酸溶液中加入10mL 0.2mol/L 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c(Na-)+c(H-)=c(A2-)+c(OH-)+c(HA-)。

【变式题展示】

变式1:当向该酸溶液中加入30mL 0.2mol/L 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c(Na-)>c(A2-)>c(HA-)>c(OH-)>c(H-)。

变式2:当向该酸溶液中加入20mL 0.2mol/L 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中小。

变式3:当向该酸溶液中加入20mL 0.2mol/L 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c(Na-)>c(HA-)>c(A2-)>c(H2A)>c(H-)>c(OH-)。

变式4:当向该酸溶液中加入20mL 0.2mol/L NaOH溶液时,有c(OH-)+c(A2-)=c(H-)+c(H2A)。

变式5:当向该酸溶液中加入40mL 0.2mol/L 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c(Na-)=2c(A2-)+c(HA-)+c(H2A)。

【案例3分析】

本课堂案例以H2A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为背景,以图象为载体,以体积变化为主线,以学生讨论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为目的。习题以动态代替了静止,以变化替代了俗套,以过程取代了结果,层层深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使得课堂新鲜而又灵动。

总之,高三化学习题课教学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而且还是检查、了解和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良好途径。教师应在习题课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加深对科学的理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拓展变式比较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
例谈基本不等式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