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赫哲族舞蹈的现状与发展

2017-10-21王诗纯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赫哲族民间舞蹈

王诗纯

【摘要】:赫哲族信奉萨满教,崇尚万物有灵,在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中孕育出了独特的赫哲舞蹈文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彼此互相学习与吸纳。赫哲族的各类民间舞蹈以及萨满舞也在此影响下走向了文化展演之路,展演场域下的赫哲族舞蹈为了适应舞台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以此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赫哲族舞。

【关键词】:赫哲族;民间舞蹈;舞蹈展演

一、赫哲族舞蹈艺术

(一)萨满舞

萨满舞主要表现的是赫哲族的宗教信仰,其舞蹈形式依旧带有宗教朝拜的烙印。萨满在满语的意思是:内心的激情必须通过狂舞表现出来。追溯赫哲族的民族源头,我们发现其先民对于万物的崇敬之情一直没有被削弱过,其认为万物的存在都依赖于自身蕴含的灵气,他们既崇拜自然也崇拜图腾和灵物。舞者在跳舞的过程中极力模仿萨满 的“做法”动作,其主要的肢体动作包括敲击、挥舞手臂等,萨满教的法师不分性别,有男也有女,他们都有自己的法具,主要涉及衣、帽等物品,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其均会随身携带。在跳神过程中,男萨满佩戴的是鹿角神帽,穿戴的紫红色鹿皮神衣之上精心缝制着四脚蛇、马等动物图案,非常生动形象,在法师的前胸和后背上分别垂挂护心镜和“爱米”在腰上,围上飘逸的彩带神裙,并且搭配有大小适中的腰铃;神鼓主要被放于左手,而鼓槌等物则被置于右手。在萨满法师所有的神具中,神鼓被称为“灵魂之物”,在跳舞的过程中,通过手执铜圈来击鼓产生声音。女萨满是不会佩戴鹿角神帽的,多用小瓣的荷花来装饰帽檐,辅以彩色的飘带,其服饰类似于男萨满的穿戴。

萨满舞蹈挣脱祭祀的束缚,从时代的演变隧道中缓缓走来。赫哲萨满祭祀舞蹈的类目非常多,被称其为代表的就是跳鹿神。赫哲族的每年举行两次的跳鹿神活动(时间为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要求所有族人都必须参与其中,仪式非常肃穆。其仪式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巫师萨满的不断做法,来保证全村村民的身体健康。

(二)民间舞蹈

赫哲族十分善于歌唱和舞蹈,朴实、快乐、节奏感强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经过长期发展的基础上,赫哲族人已经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舞蹈形式,比如说天鹅舞,赫哲人的起源地是一个非常适合天鹅居住的地方,每年春天有多的天鹅从南方飞来,场面十分壮观。赫哲族人为了纪念这一盛况,编排了优美的天鹅舞,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会跳了。族中一位年长的老人说,以前每逢族中节日时,族中的年轻女子就会跳天鹅舞来庆祝。在1950年文艺工作者联合赫哲族群众,经过多方面的搜集和整理资料最终编演了《天鹅舞》,其被哈尔滨电影制片厂拍摄并且录入《黑龙江歌舞》中,受到赫哲人民和业界专业人士的极大肯定。

皮里西勒舞是赫哲族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其源头已经不能够被具体考查,有人说其来自于外地后接受赫哲族人的“加工和处理”,最后成为极富郝哲族特色的舞蹈。皮里西勒舞又被称其为“庇里西勒”和“庇里沁”。根据皮里西勒舞的舞者口头转述,认为其和当下的踢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利用脚步进行节拍之间的互相转换,这种舞蹈对于舞者的数量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和限制,其舞蹈动作简单而富有节奏性,可以令观者感受到舞蹈的激烈张力,被舞者的舞蹈激情所打动。经过赫哲族长期的改进,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种舞蹈主要是依靠脚来体打出许多快速的节奏,从而让人心情振奋。

二、赫哲族民族舞蹈发展现状

(一)民间舞蹈传播范围缩减

过去由于交通和通讯不发达,所以民间舞蹈主要在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间传播。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媒体的传播,人们被很多新生事物所吸引,民间舞蹈爱好者越来越少,也很少有人愿意学习“过时”的民间舞蹈,所以它只能在一些民间艺人和民族的老年人之间传播,而真正能够继承并将民间舞蹈发扬光大的青年人却对民间舞蹈没有丝毫兴趣。通过询问了很多的民间艺人,笔者发现其最为担忧的问题就是民间舞蹈的传承,他们担心在未来难以流传下去。总的来说,社会的迅速进步,物质文化的不断冲击,让很多的精髓的传统文化难以立足,就民间舞蹈来说,正受到现代经济的冲击和挑战。

(二)民间舞蹈传承艺人岌岌可危

有传承人曾表示: “赫哲族族人口基数本身就小,而傳承人更是牛毛之数,即便是在数量微小的传承人也存在着平均年龄过高的问题。”在接受采访调查的所有民间艺人中,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赫哲族族老艺人占了大部分比例,尽管这些老艺人身体依然健朗,但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另一个问题同样严峻,随着现代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加剧,伴随着这些老人们的渐渐逝去,会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舞蹈渐渐淡出视线甚至完全消失。大多民间艺人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自身的使命感,是自发进行对民间舞蹈传承的,并非因外部力量或利益驱使所致。因此,这些舞蹈艺人、民间舞蹈表演组织表演动机极为简单,进而所呈现出的舞蹈的舞感更为淳朴、更能将民间舞蹈的感觉发挥到极致。令我们欣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渐渐意识到了民间舞蹈传承的重要性,已经有不少民族的民间舞蹈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三、赫哲族舞蹈发展趋向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得风起云涌之际, 人们日益发觉许多传统的民间活动都已旧貌换新颜,尤其是一些古老的宗教活动所发生的本质性蜕变尤为令人瞩目,它们正从一种传统的仪式渐变为一种为权力所操控的现代文化展演。赫哲族的文化发展也不例外的走着同一条道路,如在赫哲族聚居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以此推进舞蹈展演来宣传赫哲族文化,各类旅游文化节、图腾文化节、大型文艺演出不断的举办,赫哲族的民间舞蹈以及萨满舞借机开辟出有独特风格特点的艺术表演形式,创作了许多赫哲文化的节目。在文化节上参演的舞蹈剧目《萨满神歌》就是由萨满教宗教仪式中截取的萨满舞蹈改编而成。此剧目不仅仅是舞蹈的主题动作,音乐、服饰、道具、灯光皆是发展自萨满仪式,把萨满教中的神杆、神鼓都搬上舞台,萨满大神和二神相继起舞,众群舞作为辅助表演,把整个仪式场景移至舞台供观众欣赏。在这个舞蹈节目当中,舞蹈动作保留了萨满的做法时的主题动作,其他动作与舞台调度方面进行了艺术加工,使之更加美观。经过了艺术的润色,展演情境下的萨满舞蹈通过专业的舞蹈演员的表现既传达出了萨满仪式的神秘感,又满足了他人观赏的艺术要求,同时又借助旅游向外界宣传了赫哲族文化,可谓是一举多得。

赫哲族舞蹈经过展演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这过程中主动自觉的使其改变,成为了大众的文化,不仅仅是赫哲人自己的艺术,更是成为了当地的形象标识,把赫哲族的萨满教、渔猎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结语:赫哲族舞蹈在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多元化的走向与形态变迁, 其功能和意义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适应民族群体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文化消费的多样性需求等,民族歌舞的现代变迁形成了多元化的趋势,从其满足不同文化需要的角度,粗略地表现为旅游展演、舞台 艺术、大众娱乐和形象标识。传统赫哲族舞蹈也只有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够继续存留并发挥着表达文化和传承、构建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舒展.黑龙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概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03)

[2]唐世亮.从街津口赫哲族经济发展看我国民族经济政策过程[D].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周吉娜.赫哲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0

[4]色音.论我国古代北方民族萨满舞蹈的类型及特征[J].西域研究.2000(01)

[5]舒展.黑龙江达斡尔族赫哲族的音乐舞蹈艺术[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04)

[6]凌纯生:《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猜你喜欢

赫哲族民间舞蹈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族民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佳木斯市赫哲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调查探究
探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应对策略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赫哲族传统纹样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赫哲族舞蹈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