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2022-05-14王琳刘向阳

幸福家庭 2022年2期
关键词:伊玛萨满赫哲族

王琳 刘向阳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以渔猎为生,生活方式特殊,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赫哲族音乐文化。赫哲族音乐主要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其传承方式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同时,因受现代文化冲击,加上赫哲族人口较少,赫哲族音乐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处境。本文介绍了赫哲族音乐的概况,分析了赫哲族音乐的现状,提出了建立民族博物馆、设立特色旅游区、开设赫哲族音乐课程、创新音乐内容等传承措施。

20世纪60年代,一曲《乌苏里船歌》火遍全国。这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使大家重新关注起赫哲族以及赫哲族音乐。赫哲族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目前人口仅有五千三百多人,他们以渔猎为生,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孕育了别具一格的音乐文化,赫哲族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赫哲族将音乐与人们的渔猎生活、宗教祭祀等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世代口耳相传,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体系。民族音乐学家凌纯声曾如此评价赫哲族音乐:“器乐方面,极不发达……唱歌却颇发达;不论男女老幼都会唱歌,并能自作歌曲,别创新声。”笔者将从音乐类型和演奏乐器两方面入手,具体介绍赫哲族音乐丰富的内容。

(一)赫哲族音乐的主要类型

1.嫁令阔。嫁令阔是赫哲族音乐的主要类型,它不是指某一类演唱形式,而是指除了天鹅舞调、萨满、伊玛堪调之外的所有赫哲族民歌的泛称,在赫哲族音乐中占多数,主要反映了赫哲族的渔猎生活,表达了人们纯洁朴实的情感等。嫁令阔以五声音阶居多,调式结构简单,其特征衬词是“赫呢哪”“啊啷赫呢啊”等,风格独特。

2.伊玛堪。伊玛堪是赫哲族音乐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主要以说唱为主,其创作内容非常丰富,是反映赫哲族生活的百科全书。伊玛堪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在形式上,它有说有唱;在题材上,它既有赞美民族英雄的歌曲,又有反映人们日常渔猎生活的叙事,还有反映年轻人淳朴爱情的情歌等。在说唱时,表演者会将自己代入角色,根据不同的人物角色采用不同的曲调和嗓音。伊玛堪的曲调不多但是变化较大,其唱词押韵、朗朗上口。

3.天鹅歌舞。赫哲族能歌善舞,天鹅歌舞是一种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表演者会边歌边舞、姿态十分优美。目前,天鹅歌舞没有完整的舞蹈动作保存下来。据笔者了解,天鹅歌舞是一种动作如同天鹅在天空中飞舞的舞蹈,在跳舞时,表演者会模仿天鹅发出声音。遗憾的是,天鹅歌舞早已失传。

4.萨满。萨满是一种祭祀歌曲,是执仪者在祭祀或是请神驱鬼时唱的歌曲。萨满主要表现了人与神魔交谈的内容,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在曲调上,萨满与嫁令阔相同,采用五声音阶,其中,以羽式调居多。萨满的节拍不固定,类似伊玛堪的曲调。在演唱形式以及表现手法上,萨满比一些民间音乐复杂,听起来委婉动听。

(二)赫哲族音乐的演奏乐器

19世纪70年代,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赫哲族仍然以打鱼狩猎为生,其乐器在形制上具有浓郁的渔猎文化特征。比如,萨满中的“温特”(汉译为单面鼓,或者神鼓,如图1所示,见下页),它鼓身庞大、造型奇特,有弧形、长方形、椭圆形、蛋卵形等不同形状,是一种击打乐器。鼓架的主要材质是柳木,鼓面会被鹿皮等皮革包裹。在击打时,温特会发出一种哗哗的声音。在萨满中,鼓乐的节奏变化多端,基本是由七种节奏演化而成。温特主要用于祭祀活动,是执仪者举行萨满祭祀仪式时使用的标志性乐器。

除此之外,赫哲族还引进了其他民族用于祭祀的流行乐器。比如,满族的“哈少”(汉译为腰铃)、“托力”(汉译为铜镜)和“空果科托”(汉译为铜铃)等,这些乐器多是附属乐器。在赫哲族的萨满仪式中,执仪者以温特为演奏主乐器,配上“哈少”等附属乐器,形成“鼓与腰玲并用”的演奏场面。

图1  赫哲族的温特

另外,赫哲族音乐中有一种口弦琴,也被称之为悲琴,是一种单簧片乐器,其主要材质为铁丝、钢片。表演者将口弦琴含在口唇的位置,以手拨弄弹簧片,使琴发出声音,其音悠扬婉转,常用于表达男女之间的情意绵绵或者模仿某种鸟类的叫声。

赫哲族以渔猎生活为主,他们日常吃鱼肉、住窑洞、穿鱼皮衣。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孕育了丰富的赫哲族音乐。近年来,赫哲族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赫哲族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他们不再靠水捕鱼,开始融入现代生活。

与赫哲族传统生活方式相伴相生的赫哲族音乐,在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始濒临消亡。由于赫哲族没有文字,赫哲族音乐的传承方式是依赖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传承人的悟性和学习能力对赫哲族音乐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受赫哲族生活方式的改变、赫哲族人的數量较少、会说赫哲族语的人越来越少等因素影响,赫哲族音乐的传承愈加艰难。笔者发现,赫哲族的年轻人几乎不了解赫哲族音乐,会唱伊玛堪、嫁令阔等赫哲族音乐的传承人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大多年岁已高,这非常不利于赫哲族音乐传承工作的开展。

虽然黑龙江省将赫哲族文化当作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赫哲族音乐文化,例如乌日贡大会,这些对赫哲族音乐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赫哲族的年轻一代不够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不会说赫哲语,不愿意学习赫哲族音乐,由于传承人数量极少,赫哲族音乐正在走向消失,传承赫哲族音乐迫在眉睫。

(一)相关部门要整理和保存赫哲族音乐

1.建设赫哲族音乐文化博物馆。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主动收集与赫哲族音乐有关的物品,如演奏乐器、表演衣物、祭祀道具等,将从民间收集到的物品陈列在博物馆中,辅之以文字说明,帮助参观者了解赫哲族音乐的特点和了解赫哲族社会生活的内容。另一方面,研究者要积极收集赫哲族音乐现有的文献资料,记录民间的乐谱、曲调,通过相关专家的编辑、分类,利用网络信息等技术,将赫哲族音乐以文字、录音、录像等形式保留下来,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赫哲族音乐文化。

2.建立赫哲族音乐文化旅游区。赫哲族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赫哲族的民族特色明显,相关部门可以大力发展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业,适当保留赫哲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加强对赫哲族的生活环境建设,有意识地推广赫哲族音乐,培养和鼓励年轻人主动学习赫哲族音乐。在赫哲族音乐文化旅游区中,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赫哲族的生活特点,体验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赫哲族浓厚独特的民族特色。

3.开设赫哲族音乐文化课。笔者认为,高校在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的高校可以开设各种与赫哲族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可以讲授赫哲族音乐的理论知识,可以教授学生赫哲族音乐的演唱技能,通过广泛吸纳各种研究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专家、学者到校任职等方式,丰富赫哲族音乐文化教学的内容。为该音乐专业的学生设置好今后的就业路线,这也能调动学生学习赫哲族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相关部门要促进赫哲族音乐的发展

在传承赫哲族音樂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与时俱进,为赫哲族音乐注入新的活力,促进赫哲族音乐的发展,巩固赫哲族音乐文化的根基,提升赫哲族音乐的竞争力。例如,传承人可以将新的音乐文化元素融入赫哲族音乐,丰富赫哲族音乐的内容,创新赫哲族音乐的表现形式,满足人们对赫哲族音乐的多种需求,增强赫哲族音乐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赫哲族音乐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其传承工作刻不容缓。在传承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既要做好原有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保存工作,领会其精髓,了解其发展脉络,又要做好赫哲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工作,通过引入高校课堂等方式,使赫哲族音乐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使民族音乐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赫哲族器乐作品的创作与传播研究”,编号:2020B049。)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猜你喜欢

伊玛萨满赫哲族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同江市赫哲族聚集区赫哲族人口现状研究*
浅析萨满艺术的传递
萨满图腾艺术性服装创作灵感研究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满族剪纸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
赫哲族
萨满咒
扫地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