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通俗化的民族声乐

2017-10-21陈娆

文存阅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通俗化民族声乐中国

陈娆

摘要: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占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历史的几经沉浮赋予了民族声乐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时代印痕。中国的民族声乐可以在已有扎实的基础上,坚持发展与创新,用积极的发展态势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促进我们国家民族声乐的繁荣。

关键词:中国;通俗化;民族声乐

中国当代的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固定下来的文化遗产。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歌唱家。现如今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已日趋通俗化,从创作演唱的作品方面以及越来越多的通俗化了的“民族唱法”歌手方面不难看出,我国民族声乐通俗化是需求,也是必然。

1.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及现状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人们对音乐欣赏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个时代不止只有民歌,还有很多诸如说唱音乐、民族性的歌舞表演等不同的表演形式,我国民族声乐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究其原因,中国的民歌通俗易懂,唱出不同阶层老百姓的心声,人们在茶余饭后、田间劳作等等任何的场合都能轻松地哼唱经典的民歌,那是因为民族声乐早已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

20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一批卓有成就的声乐人才赴国外学习,他们在音乐知识水平方面,都促使了民族声乐稳步的发展。

20世纪五十年代,民族声乐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关于“土、洋唱法”的争论。经过了这场激烈的争论,爱好民族声乐的人们更认清了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方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王昆,张权这些优秀的人民声乐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不断探索与发扬,民族声乐得受到了很好的改革,中国民族声乐得到了历史上前无仅有的发展。

2.当代民族声乐通俗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天时”之势——演唱风格多元化

我们国家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声乐比赛,为人们熟知的就是从1984年5月开始举办的青歌赛,很多评委老师提出了三种唱法,这势必影响了人们对声乐演唱方法得最新认知,无情的把民歌和通俗割裂开来,自然而然观众也把民歌音乐和通俗音乐对立起来,民族中就不能带有通俗,通俗中也不能暗藏着民族,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由此,声乐演唱方法的划分也将民族声乐局限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

2.1.1民族声乐的主流——民美结合

我国音乐界的前辈们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将美声风格和民族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民美风格。当代,许多优秀的歌唱家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如彭丽媛、廖昌永、戴玉强、吴碧霞、宋祖英等,他们独特的演唱风格变化无穷、形势多样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饕餮大餐,它符合中国人民观众对歌曲的审美观点。

2.1.2民族风格通俗化——民通结合。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音乐前辈创作的民族声乐歌曲通常是选用带有民族风格的体裁。一位著名的香港歌手奚秀兰曾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天女散花》、《阿里山姑娘》为我们广大观众带来民歌通俗化的唱法,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民通的结合,也加深了内地人对通俗歌曲及唱法的认识。

2.2 民族声乐的“地利”之便

我国民族声乐的创作出在一个便利之地。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创作源泉,在材料选择上是信手捏来,很多民歌和新歌剧都选择有地方特色的素材进行创作加工,给民族声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民族声乐带来种类丰富的素材。[4]民族声乐一直有着在这种便利的条件下又有着一群热爱民族音乐的群众,这使得我国的民族声乐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2.3 “人和”的发展

中国人民一直以来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的这一优良的特点在音乐演唱体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不同民族的人参与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演唱中来,从举办了十几届的青歌赛可以看出,人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种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声乐在音乐流行中占尽了“人和”之利。优秀的民族是不断拓步前进的,所以民族声乐也要随着民族的发展而推陈出新,中国人民团结友爱,互爱互助,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变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给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条件。

3.要走通俗化道路就应注意

要让民族音乐拥有更大的受众面,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广阔的市场,就必须走“通俗化”的道路。[5]

3.1作品要通俗化必须要要创作人们喜欢的作品

3.1.1 音乐作品应回归娱乐性

不必过份强调音乐的教育功能,应该尝试注重它的娱乐性。对于老百姓来说通俗易懂的就是易于接受的,他们更在乎的是真挚朴实的情感,在这方面民族音乐可以向流行音乐学习、借鉴。

3.1.2 注重作品的民族性和時代性

音乐是时代的传声筒,总是要印上时代的烙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1.3 降低作品难度,全民参与

前几年大家一直传唱的一首歌曲是带有京韵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人们在茶余饭后哼唱时,也好奇歌曲的创作背景,让人们想起《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也让海外赤子产生强烈的共鸣,音调的降低和那韵腔和富有魔性的节奏使普通老百姓对于可望不可及的京剧一下子变得朗朗上口了。

3.1.4 作品应结合现代的音乐元素和技巧

民族音乐给人总是质朴和稳重,它没有通俗歌曲那样变化莫测,又不像美声那富有诗一般难懂的歌词,《山歌好比春江水》就像一股清流,细细地流进人们的心田,在巧妙的加入了电声和歌手精湛的演唱技巧下,深深抓住了人们的思绪。

3.2 市场营销影响通俗化发展

现如今歌唱家们都纷纷出唱片,开个人演唱会,例如:宋祖英分别在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举行独唱音乐会,把我国民族声乐带到了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通俗化的发展。

21世纪,是全球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在多元文化视野中,中国民族声乐应在珍惜本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用开放、豁达、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多种唱法的创新,以丰富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让中国民族声乐与时代和国际接轨,朝着更宽广的道路发展。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通俗化民族声乐中国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与艺术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