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者的社会价值

2017-10-21张微

文存阅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他者女性形象

摘要:本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背景以及创作特征进行分析,从陀氏作品中几个典型女性形象的描述入手,分析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之社会价值。以期为现代小说创作提供建议。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者;女性形象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俄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对俄国文学发展乃至世界文学的贡献,直至今日仍是文学评论者们探讨一部社会现实小说价值的标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女性以“他者”的形象存在,并非独立的个体,但是,正是这种明显的“他者”形象的塑造,成为表达作者创作意识以及揭露社会现实的有力工具。讨论他者的社会价值,是认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女性形象的一个切入点。

1. 陀氏小说背景及创作特征

1.1 新旧交界处的俄国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1821年,1860年左右进入创作的高峰期,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出生的时期正是俄罗斯农奴制最黑暗的时期,而创作的高峰期与农奴制即将瓦解的时期几乎重合。新旧的体制的交替使社会的黑暗面逐渐浮现出来,光明在其中若隐若现,普通群众在历史的齿轮下表示顺从,但动荡的生活仍在继续。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在军队服役的经历,也有流放西伯利亚,深入社会底层的经历。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交杂以及对宗教的崇尚,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基调。

1.2 矛盾的人性

记录和揭露社会现实,讽刺人性并且发人深省,往往是文学家们通过文字想要达到的创作目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对社会现状进行极端的描述,很多语言能够直击人心,在作品中极尽矛盾的创作特征,成为陀氏小说的典型。其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往往以极端矛盾的命运安排为主要手段,激烈的矛盾能够引发人物内心的斗争,而斗争能够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2. “他者”化的女性之社会价值

“他者”是一个社会化定义,在确定社会主体的基础上,将偏离于社会主体,缺乏独立的社会价值,但以社会主体的映射价值存在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称为“他者”。法国女性社会价值研究者西蒙娜.波伏瓦在其作品《第二性》中对女性的“他者”形象进行了非常精确和细致的描述,再看陀氏小说,其中女性形象,无不以“他者”的形象体现着女性的社会价值,成为陀氏小说中的“人性展示”。

2.1 描述社会矛盾的现实功能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极尽对社会矛盾的描写,以社会矛盾来突出人物形象,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现小说的批判性,引发读者深思。在社会矛盾的描述中,女性形象作为载体,使社会矛盾的描写更加现实和生动。阿廖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中的一个人物,在阿廖娜这一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男性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去刻画一个阴狠的老太婆,而没有正面对这个人物进行描写,这种表达方式本身就是“他者”化的表达,即通过非主体的形式进行人物塑造。而老太婆的死使男主人公的心理矛盾逐渐清晰并且上升到了“自我拷问”的层面,这是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所代表的社会矛盾,在作为主体的男性形象身上进行显示的过程。女性的人物塑造以及社会功能,都是通过男性角色的描写而表现出来的,但是,读者却能够清晰地理解到女性人物在小说中的价值,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艺术性之所在。

2.2 践行反抗压迫的行动功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在农奴制瓦解时期的俄国社会中也有充分的表现。但是,作为社会主体的男性,他们的反抗明显地表现在参与战争上,而非普通的社会生活中。然而女性作为普通民众的一份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可以作为整个俄罗斯底层社会民众心理的写照。陀思妥耶夫斯基又一次将女性“他者化”,是女性形象作为整个俄国底层社会民众的代言,甚至作为男性反抗欲望的代言,在小说中以实际的行动表达出来。陀思妥耶夫斯基赋予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行动功能”,不仅深入地表达了创作过程中的矛盾意识和对社会的反抗欲望,并且,使读者也身临其境地体验着“反抗行动”之后心理上的快感。

2.3拯救男性的意识形态功能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圣母”型的女性形象较多。如《罪与罚》中的索菲亚、《卡拉马佐夫》中的伊万诺夫娜。这些女性的行为和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世俗社会人们能够表现出来的感情,而是接近“神性”的。这些女性本身的社会形象和性格特征等,与她们在小说中发生的“救赎”行为几乎是矛盾的,但是,恰如女性被高高抬举仅仅是为了将她送上祭坛,女性是男性的拯救力量,仅仅只能作为男性的拯救力量而出现,她不可能拥有主体身位。 当女性成为宗教信仰的有形标记时, 具有权力的女性话语所发挥的就不仅是性别功能,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功能。

3. 结语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将女性“他者化”,使女性形象表现出社会价值,这对当下的小说创作也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以社会化的视角去描绘和表现人物,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其成为表达小说主旨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张海琳.论陀氏“女性双重人”形象的形成[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5月:10-12.

[2]孙 影.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出轨”[J].俄罗斯文艺,2017(04):115-117.

[3]庄 敏.疾病的隐喻——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女性“圣愚”[J].文教资料,2015(05):115-117.

作者简介:

张微(1987年—)女,汉族,吉林双辽人,长春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7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课题编号17WWE371)

猜你喜欢

他者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视角下《武媚娘传奇》的解析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