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7-10-21胡欣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史实题目化学

胡欣

在十几年的教学当中,我发现在各个方面均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科学利用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创造性

在化学教育中,通过精心选择化学史实中蕴含着的具有丰富创造性特征的材料,以生动的化学发明发现实例,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激励学生立志于创新,学会创新。在化学史实环境中磨练创新意志,砥砺创造性人格。化学史实教学已成为化学学科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

在课堂教学中配合教学进程因势利导对教材中出现的化学家和创造发明做简要介绍:对典型元素的发现、化学原理、概念、理论的创立等做简短的回顾。例如为了提取镭,居里夫妇二人几年如一日,废寝忘食,终于在数吨沥青矿中提炼出了微量的氯化镭,成功的为周期表增添了一个新的元素。这些内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机是很有帮助的。

2.开设“专题讲座”

如通过讲座再现从“燃素说”到燃烧的氧化学说的历程,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介绍原子—分子学说、稀有气体发现史、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维勒与生命力论等化学史实,使学生的知识基础、精神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

3.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上网查询资料

配合教学内容,组织、推荐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化学史实。例如侯氏制碱法,苯的发现过程,氟元素的发现过程等。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水平。

二、充分利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实施化学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开展创新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体验实实在在的创新经历。这种创新活动不是发明创造,而是人类已知知识的再次发现。在化学创新教育中,教师要从三个层次利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1.创设化学问题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因此,“创设问题场景”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问题场景”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持久、最稳定的动力。

2.转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利用“最近发展区”,维持学生的好奇心

“最近发展区”是为揭示教育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实践证明:难度太高或太低,学生都会丧失好奇心。教学目标应建立在学生“踮起脚可以摸到的地方”。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可以通过课下询问,让学生上交问题纸条或查询成绩的方式,以免目标订立过高。

三、用实验引导学生展开创新思维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实验情境,运用实验手段,巧妙的引导学生展开新思维。

第一,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开创新思维。

第二,分组实验激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

实验的探索性是相对实验的验证性而言的。因而增加化学实验的探索性,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卤素》“氯、溴、碘的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改进为一个探索性的题目“用实验证明氯水的主要成分”,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分三个步骤完成这个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设计实验方案,并阐述方案的设计思想;其次,让学生课上交流设计方案和设计思想,并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是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实现了由已知信息加工变异出新颖信息及某一事物寻求多种可能的尝试。

四、课余时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余时间,我们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素质呢?

1.通过精选作业题目,强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对知识点的复习,我们应采用精选作业题目,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物质的量的计算时,精选作业题目,分别按“物质的量的定义”→“1mol的规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规定” →“相关计算的公式”这样的逻辑关系,这样学生便不盲从,而做完作业后,引导学生归纳这一关系,逐步使学生形成技能。

2.“考试”更要精选题目,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题海”训练不出能力,原因在于“题海与知識缺乏有机统一”。我们在考试试题中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题目。例如,考查化学计算能力时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1.92克铜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672毫升气体(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的氧气体积是( )。学生经审题发现,这是一个涉及多个化学反应的习题,如果把所有方程式都考虑进去,计算将会非常麻烦。但经过仔细思考,会发现这里有一个“技巧”,那就是得失电子守恒。整个过程就是铜把电子全部给了氧气,经计算氧气的体积为336ml。这样的考试题目,既体现了基础又形成了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于理论的教学还是实验的教学;无论是传授新知识还是复习学过的知识,我们都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培养的才是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才是适合未来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史实题目化学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奇妙的化学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史学素养视域下“三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