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策略促进幼儿积木游戏的发展

2017-10-21蔡丽玛

教育·综合视线 2017年38期
关键词:陀螺积木建构

蔡丽玛

积木游戏是结构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类型之一。由于积木材料种类丰富、开放、易拆易组建,所以幼儿可以自由的任意组合、象征性地满足自己的建构愿望,从而获得创造得快乐。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建构行为是多方面的,即使是对简单的建构作品,他们也是快乐的,满足的。而教师往往不甚满意,经常纠结于如何实施有效的支持策略,提高和促进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根据众多的积木游戏案例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游戏中有效的支持策略能提高幼儿的搭建水平、建构兴趣,从而推进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

自主环境与材料是策略前提

很多教师会认为创设自主、自由不受限的区域环境,会导致区域特别乱,幼儿特别闹,可是经过实践发现,只要教师掌握适宜的支持策略就不会发生任何问题。建构区开放自由的空间和多种类的自主材料以及具有教育价值的区域展示台和展示墙给予幼儿很适宜支持。

案例描述:安安吃完早餐就来到建构区玩雪花片,他想让自己建构的雪花片平面陀螺转得快而长久,还要和同伴比赛,但是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建构中教师没有干涉指导,只是让他到陈列柜前观察同伴搭建的雪花片陀螺,主动地揣摩同伴的作品,模仿学习,安安多次尝试后获得经验:给陀螺加上一个尖尖的底座就会改变旋转的速度和时间。直观地意识到加在转动的轴心上的力,会帮助陀螺转动地更快。他搭建的雪花片陀螺在比赛中轻松地获得第一名。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幼儿自带各种陀螺玩具进行比赛,为幼儿提供纸张、竹签等材料,让他们动手制作陀螺,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慢慢积累陀螺为什么会旋转、如何转得长久的相关经验,所以当幼儿出现以上案例中的问题时,他们学会了迁移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

针对性观察与指导是策略关键

教师对幼儿提出积木建构的主题目标,预估孩子搭建这个主题时可能出现的多种建构问题,而后有目的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呈现的各种行为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介入指导,使教师不至于在解决问题时措手不及,从而成功地推进幼儿的游戏行为。

教师对于这个游戏目的是很明确的,幼儿在建构前有口头上的协商分工,但在建构过程中处于独立建构状态,始终没有交流。中班幼儿的合作,往往还停留在联合游戏的水平,因此在游戏的起始阶段,或者是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以个别幼儿的单独建构为主。教师指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联合活动,让幼儿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小宝搭建旋转木马难度比较大,在建构中,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没有直接帮助,而是发挥区域墙饰的作用,给幼儿思考学习的机会。对于建构技能弱的幼儿,用小木片建构游戏项目困难较大,可引导幼儿从简单辅助材料开始建构。

适宜语言和行为互动是支柱

第一,语言元素在教育中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幼儿游戏活动中要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通过积极适宜的语言对孩子进行渲染和指导,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教师适时介入游戏行为和幼儿有效互动是必要的手段。在幼儿探索过程中,多次的失败会导致其失去继续游戏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帮助。

充分游戏时间和机会是保障

积木游戏是一种需要耗费更多时间的创造性游戏,完成一件大型主体建筑作品,仅靠一天40分钟的游戏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游戏时间的不足会导致低水平游戏的出现。幼儿不能与材料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难得到发挥。幼儿游戏时间越充分,其游戏水平提高就越快。

建构区域的位置相对要固定,空间要大一些,避免不必要的反复移动。孩子们可以将在游戏时间里没有完成的作品保留下来,以便在自由游戲时间里进区域再建构,也可保留几天,等到孩子新创意思维出现后再次创新建构。

分析评价体系是支持策略依据

学习故事是教师用图文形式记录下孩子们的“哇”时刻或“魔法”时刻,关注的是孩子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教师利用记录的每一个片段识别、回应每个幼儿的学习行为,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和生活,不仅促进孩子学习,还能引导教师谈论孩子的学习、对教和学进行反思,制订幼儿学习支持策略的计划。

笔者认为教师在特定环境下记录的幼儿每一次的自由建构游戏情境就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每一个片段,把这一块块片段进行组装后再解读、分析、评价幼儿的游戏行为才是完整的。

教师对幼儿建构游戏行为的支持策略就是使幼儿达到一定建构目的而使用的一系列教育技能。這些教育技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幼儿建构水平的提高不断的改进、完善,它是推动教师们不停探索支持策略方法的动力源。

猜你喜欢

陀螺积木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星钻积木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有趣的积木